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英国现代女作家珍妮特·温特森的《时间之间》(2016)改编自莎士比亚戏剧《冬天的故事》,一经出版便广受好评。小说将故事背景置身于现代社会,用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写作手法,展现了主人公列奥寻找自我和救赎自我的过程。本文用创伤理论解读心理创伤的时间疗法,分析在寻找自我和救赎自我的过程中"爱"和"宽恕"的重要性。小说体现了时间、"爱"和"宽恕"的创伤治愈疗法的重要性,并重新审视人、社会、家庭及婚姻等诸多问题,探讨时间与创伤及创伤治愈的多重关系,思索创伤救赎中"爱"和"宽恕"的伦理内涵。小说《时间之间》就如何处理人际间伦理关系提出了新的建议,更为现代人通过创伤理论治疗和缓解创伤指明了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2.
丁文俊 《美育学刊》2020,11(1):86-94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个人的修身和政治伦理秩序的运作建立在遵循"道"的基础之上。空间分为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两者既具有以道为基础的同构性,又在"先在-回应"的模式中运作,社会空间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建基纲常伦理体系的行动法则,演化为单一的伦理政治空间。身体涵盖了形体和欲望的范畴,个体从得体、节制和诚心这三个方面对身体进行自我规训,同时,身体也被作为一种抵抗场所。身体和空间处于相互建构的关系中,身体的规训或抵抗展示了社会空间中统治者和士人阶层之间的相互利用,同时士人又借助身体经验介入改变空间的行动法则。"身体-空间"视域展示了士人阶层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张力关系,为从文化社会学角度研究中国美学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女性主义空间理论为基础,通过文献、访问以及参与观察等质性研究方法揭示了女性个体在参与休闲体育过程中的空间体验,并从居民小区、公园广场、商务休闲区三个主要的女性休闲体育活动空间,阐述了女性是如何通过休闲体育活动挑战了原有的空间性别秩序,解构了"公域"和"私域"二元对立的关系,冲击了"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刻板印象,凸显了女性特殊而多元的需求,从而在城市建构起了女性社会空间。与此同时,从社会结构、文化、群体(同伴)以及个体四个层面,分析了影响女性通过休闲体育活动建构社会空间的因素,并指出结构上的性别平等、多元文化环境、女性自我服务体系的建立是女性拓展社会空间、争取平等空间权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光线、意象和色彩的使用,指出威廉.戈尔丁小说《蝇王》中的异质空间具有乌托邦和恶托邦双重特性,传达出作者美好的生态救赎梦想和严肃的生态预警。研究旨在证明,异质空间的书写是生态文学作品重要的释意手段,用以表现作者的生态价值取向,对作品主题思想的传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托妮·莫里森于2012年出版的《家》中,弗兰克的抗争之路亦是其成长之路的映射.借助成长小说理论,从抗争意识的觉醒、自我身份的找寻以及最终实现自我救赎三个阶段,分析弗兰克同命运与种族进行抗争的历程,将有助于探析弗兰克的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6.
《艰难时世》是19世纪英国生态文学的代表作品。狄更斯在其中有意识地将异质空间书写作为生态表意的重要手段,一方面通过虚构生态恶托邦"焦煤镇"对工业文明和功利主义进行富有预见性的批判,另一方面通过创造与焦煤镇恶托邦并置抗衡的异质空间"史里锐马戏团"探索精神救赎的可能。解读作品的异质空间叙事手法,不仅有利于深化对作品社会批判性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揭示作品作为生态文学文本的核心价值,从而在生态文学发展进程的层面上为理解狄更斯这名伟大作家的先进性与前瞻性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7.
布迪厄的空间理论建立在其对传统的主客观二元对立论的超越之上,他认为社会空间是一种"关系的系统".在社会空间里位置上接近的行动者,拥有更多的共同属性,群体与阶级以此为基础得以建立.而行动者在空间中的位置取决于他们的资本总量及不同资本的比重.从静态角度来看.空间即场域,其与"惯习"存在建构与制约的双重关系.此外布迪厄通过对...  相似文献   

8.
作为奥古斯特·威尔逊创作的黑人历史剧《匹兹堡系列》中的开篇之作,《海洋之珍》占据重要地位,在人物塑造和情节编排上为该系列剧中其他九部作品奠定了基调。本文试图探究剧中主人公希特森如何在充满歧视的社会空间与迷茫无措的心理空间的双重打击下变为一只迷途的羔羊;进一步分析他如何在伊斯特大妈构建的物理空间与文化空间的支撑下溶解社会空间与心理空间对希特森认知空间的强行占有,救赎他灵魂的同时为他构建新空间提供充裕的场所。最终,希特森得以生产新空间,逐步形成完整的外部世界认知与内心自我认识,获得重生的勇气,成为为黑人自由而斗争的勇士。  相似文献   

9.
莫言小说《蛙》中的"姑姑"万心,是新世纪文学中难得的聚焦了特定历史矛盾和复杂社会意涵的人物,是《蛙》中最富政治解读空间和最具艺术审美价值的形象。姑姑的一生,始终与当代政治文化生态有着难以分割的联系。在社会政治的历史变迁中,她始终不能支配自己的命运,一步步在当代政治的牵引与宰制下走向自我的"异化"。本文就从姑姑不同阶段的"异化"出发,细致分析姑姑由"神"入"魔"再到荒诞救赎还原为"人"的戏剧化过程,从而反思个人在当代中国政治机制变迁下难以与自我人性本质相统一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从政治哲学角度看,明代王学的政治哲学思路大致上可以概括为:治心可以转化治世,好的生活在于民众的自我创造;万物一体是最好的人间秩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无所谓阶级之分、亲仇之别,一律与自我本身同等对待;良知及其他内在性的资源可以转化为社会的规范和准则,人也从完善的道德个体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民间社会的教化行动使得民众参与自下而上的道德救赎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应该的;哲学家或者知识分子应承担政治责任,将学与政打通。  相似文献   

11.
人格权请求权的独立可以完善我国的人格权制度,在人格权受到侵害或者有侵害之可能时能够更好保护人们的人格权益.所以人格权请求权的独立是有必要的,作为一种由人格权派生的请求权,其必要性表现在民法人文主义的体现与体系要求、人格权的绝对性要求、人格权请求权与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存在区别.而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保护人格权,建议在民法人格权部分直接规定人格权请求权,以及通过区分人格权请求权和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适用等方面来完善立法.  相似文献   

12.
本论文利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影片解析法、对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起跳技术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起跳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李延熙在上板速度上已接近世界优秀选手,但在蹬伸技术上存在不足,造成第二跳距离所占比例较小,第一、二跳水平速度损失较大.希望能为广大教练员、运动员在今后的教学、训练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制、学位论文指导、学成去向等五个方面对教育硕士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试图从中找出其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以待进一步提高我国教育硕士培养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创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5.
高等体育院校大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科学技术异常迅速的发展,使知识陈旧周期缩短,知识更新日益加快,任何大学靠增加知识量的办法已很难使学生能够跟踪未来科学的发展,所以教育的中心应该是使学生具有学习的能力。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任何一个人学习的进步,事业有成及超人的天资,最终取决于内因自我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权力体系中,征税权是最需要受到宪法控制的一种公权力。许多国家的宪法通过规定税收法定原则和税收公平原则、明确征税权在国家机关间的配置、确认纳税人的基本权利,从而实现了对征税权控制。反观我国宪法,既没有规定税收法定原则和税收公平原则,也没有对征税权在国家机关间进行划分,更没有明确纳税人的基本权利,我国征税权设立和运行处于失去宪法控制状态,这在现实中造成了极大危害。我国应从征税权宪法控制的模式选择和内容设计两个方面实现对征税权的宪法控制。就我国征税权宪法控制的模式来说,宜采取"宪法+税收基本法+税收单行法";就我国征税权宪法控制的内容来说,一方面,在宪法中加入税收法定和税收公平原则、征税权划分、纳税人基本权利等有关征税的原则性根本性内容;另一方面,依据宪法对征税权的规定,制定一部内容合理、篇幅适中、结构简洁、适合中国国情的税收基本法。  相似文献   

17.
《物权法》已经实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在调整现代建筑物区分所有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实际对我国《物权法》中有关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内容的部分条文进行了评析,指出了物权法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缺陷的弥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系学生SCL-90评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症状检核表(SCL-90)对321名被试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强迫、人际敏感、偏执、抑郁和敌意因子得分较高,20%-30%的被试得分在中等痛苦水平以上,不同年级的被试所表现的症状不同,总体情况优于其它专业大学生。本文分析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并提出改善学生心理状况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双兵器从最初的双手持握不同兵器到同种兵器、从战阵所用到武术器械,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为了理清双兵器形制演变对技法特征的影响,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进行分析,认为双兵武艺的技法特征是随着兵器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尚力到尚技,一步一步朝着轻快便捷的方向演进的。  相似文献   

20.
篇章词汇重复模式与篇章词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oey的篇章词汇重复模式是对篇章语言学的一大贡献,把词汇研究提高到了篇章语言学的范畴之中。笔者通过对篇章词汇模式理论的简要介绍,导出怎样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去应用这一理论,并分别从五个不同角度阐述了篇章词汇重复模式理论对词汇教学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