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社会新闻历来是晚报的主打产品,它与要闻、体育新闻、文化新闻一道,成为晚报新闻的"四大元老".近年来,随着新闻观念的变化,社会新闻更是各家媒体竞相追逐的"宠物".即使在同一媒体中,社会新闻也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2.
前几年,北京有一位店员先进工作者,曾当场作示范表演,信手抓起一把糖果,放在磅秤上,恰好是一斤,屡试屡验,分毫不爽.在旧上海,也曾听到苏州河岸装西瓜的故事,一位老工人站在岸边,不断接住从船上抛来的西瓜,随手就放进箩筐里,你随便去抽查,每个箩筐,基本上是一百斤,上下很小.因为经过他的手,分量已掂出来了.一个成熟的新闻工作者,也应该有这种"掂"分量的本领.新闻到"手",立刻就能"掂"出这是大新闻,还有小新闻?是表面很轰轰烈烈,实际上寿命不长的新闻?还是初看并不显眼,却有强大生命力,大有发展前途的新闻?"掂"清了分量,作为编辑就心中有数,哪些应编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经济下,新闻传播业必将追求经济效益,然而,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新闻传播业的社会价值也不容忽视.如何实现新闻传播业的安身立命、长远发展?市场经济究竟是新闻传播业的"推手"还是"祸首"?社会各方面该做出怎样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谈及美国的战时新闻控制,"言论自由""看门狗""第四种权力"等相关词汇总会让"美国不存在新闻控制"的观点不时泛出.那么,美国是否存在新闻控制与战时新闻控制?如果存在,其社会合理性何在?对此,我们可以从传播学理论中一窥端倪.  相似文献   

5.
《新闻爱好者》2012,(13):35
刘梓良,本科就读于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专业,硕士免读,1996年至1999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原理专业学习,获教育学博士学位。1999年博士毕业后,在中国记协国内部调研处工作,任负责人。现任中国记协新闻培训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四川大学新闻研究所兼职教授。其学术专著《社会.教育.人——赤峰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获赤峰市"五个一"工程奖;博士论文《主体性教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语: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虚假新闻则是吞噬媒体公信力的毒瘤。"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在全国新闻战线展开。  相似文献   

7.
记者的新闻敏感,即记者的"新闻眼"、"新闻耳"、"新闻鼻"从何而来,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为什么许多记者在熟知概念或者说经验之后,仍觉得茫然、做起来仍不那么得心应手呢?笔者认为,记者的新闻敏感来自于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新闻不是产品,却能够被制造.所以,在社会上有时有"泡沫新闻"和"虚假新闻"不断被曝光.在以"诚信"为纽带的社会里,为什么制造新闻的现象会屡禁不止,反呈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势头呢?虽以一言蔽之为"利之所趋",但作为专门从事新闻事业的人,必须认真埋头冥思.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新京报》2016年整年涉女性的社会新闻报道为例,尝试回答以下问题:媒体在社会新闻中涉女性报道为何多呈现出暴力实施者和暴力受害者形象?媒体采用怎样的报道策略以勾连起女性与"暴力"因素的联系?本文选取了139篇《新京报》2016年整年涉女性的社会新闻为研究样本,采用框架分析的研究方法发现:媒体在报道时倾向于选择"女性受害者"、"女性施暴者"的新闻事实,重点突出和"暴力"相关的新闻议题,影响受众认知;并且多选择形容词及描述性语句.综合各种因素进行价值判断及归因评估.  相似文献   

10.
新闻传媒要不要发挥舆论监督职能?怎样才能行使其职能并找到为政府分忧与为民解难的结合点,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服务?这不仅是个严肃的理论问题,也是与现实社会、经济、政治、道德与法律密切相  相似文献   

11.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新闻及文化传播行业的发展一直方兴未艾.人们将信息与文化传播产业称之为"朝阳产业".这种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影响着我国的高等教育,导致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兴办不断扩大,招生状况也一直看好.不仅奉科段的情况如此,高职专科段的情况也基本类似.  相似文献   

12.
曾祥敏  何琴 《现代传播》2007,(6):121-123
2007年10月13日至1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论坛·2007"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举行.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新闻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此次论坛的参与者包括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等院校的师生以及《北京青年报》、《中国汽车报》、《人民日报》等社会媒体的专业人士.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语:近年来,我国的新闻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对文化体制方面的诸多政策,促进了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速度和新闻价值的提升,众多的新闻资源打破了报纸同质化的僵局,不断顺应着社会  相似文献   

14.
文化新闻成为继社会、娱乐、体育、经济、民生热点新闻之后的都市新闻业务的新亮点.文化在报纸上所占有的分量不再只是副刊约稿、文章连载,而是记者采写回来的鲜活生动的文化新闻.在"拼抢"资源和读者的新闻战场上,都市报文化报道应该拥有怎样的市民视角?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从孙中山的政治身份、政治理念与活动的框架内重新解读孙中山的新闻思想,认为孙中山新闻思想是由英美自由主义、觉醒的民族主义与其政治理念三者杂糅的一种旨在向社会灌输"三民主义"的政治传播理论。并对孙中山新闻思想的缺陷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文化中,“真”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我们今天所讨论的新闻中的真,在意义上囊括了情真、意真、事真三个方面的内容。为什么新闻报道必须求真呢?这是因为新闻报道所写的东西都是社会生活中实际发生或正在发展着的事情,新闻记者的任务就是如实迅速地向读者报道社会生活的真相,及时准确地反映读者所关心、注目的人物和事件,它具有其他文体所无法比拟的真实、及时、快捷等新闻价值和文献价值,对社会舆论有着较大的影响,可以直接而有效地为社会现实和人民的利益服务。因此,这就要求新闻记  相似文献   

17.
已有石油企业报将社会新闻的采写瞄准到社区,冠名为"社区新闻".何为社区新闻?依笔者拙见,它应当是社会新闻的一部分,同样不受行业局限,侧重于报道社区中与居民的生活有密切关系、能够引起读者关注的新闻.社区新闻的报道领域看似狭窄,但它涵盖一个或多个居民小区,报道领域宽泛,各行各业发生的新闻常在社区口口相传.  相似文献   

18.
交通新闻报道涉及交通行业的诸多门类,专业性强;交通发展状况城乡居民关注度高,社会性也很强.交通新闻如何让普通百姓想看、爱看、耐看?笔者以为,应把交通新闻的专业性和社会性相结合,并把结合点落到"人"上.  相似文献   

19.
当各种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地出现在社会生活中时,"媒体融合"这个词汇作为一种新型的运作模式逐渐成为传媒业界谈论的热点,也引起国内外新闻传播学界的广泛关注.为促进中国新闻传播学术研究和传媒业发展,中国首届媒体融合高峰论坛于2008年11月23日在南京召开.本次论坛由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等共同主办,本次论坛以"资本·创新·全球化--媒介融合的现状与未来"为主题,旨在集中国内外新闻传播学界、业界专家的智慧,为中国传媒业发展及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这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报界出现了不少怪东西,反映到版面上就是种种明显的歪风.<中国记者>杂志2005年第2到第4期曾经刊出过我的三篇连续评论:<评商品广告的"新闻化"现象>、<评新闻作品的"广告化"现象>和<评"我们要吃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