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低阶煤清洁高效梯级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探明煤炭储量中一半以上为低阶煤,但目前其利用方式(直接燃烧或气化)效率低、污染物和碳排放量大。为此,中科院依据低阶煤的组成与结构特征,提出了低阶煤清洁高效梯级利用的解决方案,即以高效热解为先导,提取煤中业已存在的油气资源,剩余半焦燃烧发电、或经气化定向转化为液体燃料和化学品。形成了"热解-油气提质-半焦燃烧-发电"、"热解-气化-合成"和"热解-气化-费托合成-油品共处理"三条技术路线。计划经过5—10年的努力,突破10项以上关键示范技术,形成适合我国资源特征的高能效、低污染、低排放和高值化的低阶煤综合利用技术体系,使系统能效提高5—8个百分点,硫、硝和重金属等污染物排放显著降低,CO2捕获成本降低30%—40%,以推动我国煤电和煤化工行业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2.
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简称“先导专项”),分为A、B两类,其中,A类先导专项侧重于突破战略高技术、重大公益性关键核心科技问题,促进技术变革和新兴产业的形成发展,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重在战略高技术、重大公益性关键核心科技问题的突破,其组织管理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复杂系统工程。以中国科学院在海洋领域启动的首个A类战略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为例,梳理总结专项组织管理的特点,并从建立科学组织体系、探索创新运行机制、构建高效管理机制、创造良好支撑条件并实现资源共享等方面阐述专项管理的探索和实践,提出思考与建议,旨在为其他重大专项的管理实施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于2011年1月由中科院立项,致力于在最具优势和最具重大科学发现潜力的科学热点领域,通过自主和国际合作科学卫星计划,实现科学上的重大创新突破,带动相关高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发挥空间科学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战略作用。文章介绍了该专项的背景、实施目标、研究内容、进展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4):封二-封二
正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变革性洁净能源关键技术与示范"(以下简称"洁净能源先导专项")于2018年4月13日正式立项。专项依托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聚集了中国科学院能源领域的优势科研力量,针对我国现有能源结构缺陷和发展趋势进行体系化顶层设计,以化石资源清洁高效利用与耦合替代、清洁能源多能互补与规模应用、低碳化多能战略融合为主线,形成百万吨煤炭高值转化、百万吨煤炭清洁燃烧、百兆瓦大规模储能示范、百分之百可再生能源集成示范等国际领先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6.
正"十二五"期间,在中科院、科技部、基金委、教育部等部门的支持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积极推动量子通信朝着高速率、远距离、网络化的方向快速发展,聚集并凝练了一支优秀的研究队伍,承担了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展量子力学基本问题实验研究,系统地发展了可扩展的量子信息处理技术并应用于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精密测量等多个研究方向,取得了广域量子通信技术的系统性关键突破,使得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11月27日,中科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简称"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DAMPE)"悟空"取得首批重大科学成果。中科院院长、党组书  相似文献   

8.
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努力,我国海洋技术与装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深海技术与装备的发展为我国海洋科学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以科学需求为导向,追踪国际前沿,立足我国深海技术装备发展现状,提出研制科学应用目标明确的深海探测与作业装备,形成具备利用自主式观测系统、连续观测与作业系统以及新型海洋传感器及采样设备开展综合性海洋探测与作业的能力。专项执行4年的时间,深海技术装备面向专项科学目标,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为海洋科学研究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推动了我国深海探测与作业技术的发展,在我国深海技术装备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2011年,围绕国家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需求,中国科学院部署启动了"未来先进核裂变能——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TMSR)"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A类),计划用20年左右的时间,研发第四代反应堆核能系统,实现钍基核燃料高效利用与核能综合利用."十二五"期间,依托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在中国科学院内外十多个研究机构和核工业单位的协作参与下,TMSR先导专项组建了约700人的科技队伍,建成了配套齐全的(冷)实验研究基地,开展了广泛而卓有成效的国际合作,实现了原型系统与关键技术的系统突破,为建设实验堆奠定了坚实的科学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中科院"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TMSR)"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科技目标是研发钍基熔盐堆(四代堆),实现我国丰富的钍资源高效利用与核能综合利用。液态燃料熔盐堆适合钍铀循环,固态燃料熔盐堆则适合核能制氢、节能减排等核能综合利用。固态堆是以熔盐堆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其他先进堆型的成熟技术,可以在15—20年内实现应用,液态堆研发时间约为30年左右;两种堆型  相似文献   

11.
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的煤制油、煤制烯烃和煤制乙二醇3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这3项技术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分别采取了"一条龙"模式、"联合开发体"模式和"金三角"模式整合社会资源,跨越了技术成果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鸿沟,成为我国能源技术领域的创新典范。文章回顾了3项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历程和技术转移转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对今后技术转移转化的模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媛  曾德明  文金艳 《科研管理》2020,41(8):114-122
技术融合是指原本相互独立的技术跨越其边界相互交叉渗透从而催生出新兴技术的现象,作为产业变革的核心动力其被认为是促进新兴产业形成及新产品开发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收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所有企业在2005至2017关于新产品的面板数据,通过专利IPC号的耦合结构与替代关系分别对互补性和替代性技术融合进行测度,并采用负二项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跨领域技术融合与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企业聚焦于特定领域采取替代性技术融合时,替代性技术融合强度越大越有利于提升企业新产品数量及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而当企业跨越多个领域采取互补性技术融合时,一开始有利于提升企业新产品数量及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但后期将不利于企业新产品数量与新产品进入市场速度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3.
颠覆性技术研发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彦宁  袁芳 《科研管理》2021,42(2):12-19
颠覆性技术可引起现有投资、技术、产业、规则“归零”,具有突变性、不确定性与潜藏性等特点。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开始,如何有效地管理颠覆性技术研发来促进颠覆性技术的发展,成为政府组织及研究学者都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颠覆性技术的内涵及研发特征进行分析,指出颠覆性技术研发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挑战性。开展有效的颠覆性技术研发管理,社会各界与全球各国家纷纷投入到颠覆性技术研发中,设立了专门机构或项目组织,这些机构组织极大促进了颠覆性技术的研发进程。最后,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颠覆性技术研发的管理方法研究进行研究,总结出四种有效开展颠覆性技术研发的管理方法:开展阶段式的管理模式、设立颠覆性技术的专项资金、进行跨学科的协同研究、建立多样化的研发团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探讨新技术革命对我国科技情报工作效能的影响,为我国科技情报工作与时代同行共进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过程]从新技术革命对我国科技情报工作的整体影响出发,分析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超级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下我国科技情报工作思维、机制、模式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变革。[结果/结论]大数据改变情报工作思维、人工智能增强情报判断能力、移动互联网创新情报工作模式、传输和计算速度飞跃增进情报与决策联动关系;新技术革命既是一个提升我国科技情报工作"参谋""智囊"形象和地位的良好机遇,又是一次对情报战略预见、决策引领能力的严峻挑战,更是一场情报生产革新之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借鉴库恩科学范式的思想,界定了产业技术范式内涵,刻画了产业技术范式变革过程中技术标准的作用机理。运用专利计量方法定量化描述了传统汽车技术体系形成到新能源汽车技术范式变革的过程,研究表明,传统汽车技术已经经历了完整的范式周期,新能源汽车处于范式发展期且新的技术体系正在形成,进而展示了汽车产业技术变革期技术标准从技术规范到与知识产权相结合的标准体系的演进路径,揭示了技术标准在汽车产业范式演进过程中的规范、桥梁和转化作用,以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技术标准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科技服务网络是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力图突破"自有-自产-自销"的封闭式研发传统,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和转移转化平台,满足国家高速发展对科技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为解决中科院知识产权认识与管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中的问题,文章提出知识产权在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上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行重大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鼓励知识产权在转移转化过程中实现价值,培育以市场为导向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等新思路和新举措。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分析中科院产研合作对其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提出了中科院产研合作整体网络的小世界性,以及局部网络中心性与结构洞对中科院成果转化影响的基本假设,并利用中科院2006-2017年专利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中科院产研合作整体网络小世界性的提升有助于中科院整体成果转化效率的提升;(2)在产研合作网络中具有较高中心性的中科院研究所转化效率更高,而结构洞不具有显著影响。总结来看,中科院产研合作向企业和中科院提供了有效的沟通渠道,有助于自身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8.
周伟 《现代情报》2010,30(6):142-144
当前,地市科技情报信息工作面临种种挑战,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文章分析了地市科技情报信息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在新形势下基层科技情报机构必须更新观念,及时调整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找准信息服务的切入点,实现思想观念、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的创新,提出了地市科技情报信息工作创新和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技术知识作为核心基础零部件研发的重要资源,研究其转化过程利于提高企业知识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创新技术引领与跨领域发展。[方法/过程]从技术知识转化视角出发,结合多年的工程实践与理论研究,利用系统分析、知识挖掘、知识溯源与节点评审等方法和工具,提出一种面向核心基础零部件研发的技术知识转化模型。[结果/结论]借助模型研制出的新型高承载推力轴承,为工程机械企业在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方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