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说中国教育正在崛起“重庆现象”,那么,“綦江模式”正好在为“重庆现象”提供精彩的诠释。  相似文献   

2.
从2004年起,綦江点燃课改之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全国各地上万人次自发前往观摩学习。“綦江模式”被誉为丰富了“中国教育‘重庆现象'”的内涵。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也是明天;不重视教育的地区是没有希望的地区。綦江县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区域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调整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初步实现了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科研成果获教育部一等奖。被教育部表彰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被主流媒体誉为“綦江模式——农村教育的希望”,走出了一条农村地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  相似文献   

3.
《今日教育》2011,(3):12-14
【核心提示】“统筹”是重庆市实施“国培计划”最突出的特点,即是抓住重庆教育发展的“牛鼻子”,以“统筹”之方法全面规划组织“国培计划”实施.达成促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之目标。重庆市立足“一圈两翼”大农村、大库区实际,因地制宜,构建了具有重庆特色的“国培”项目体系,解决了培训内容问题;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30年,重庆教育和全国教育一样,一直在意气风发地昂首前行,不断地发生着让人惊喜的大事件,实现了重大历史性跨越,被形象地誉为中国教育的“重庆现象”。30年来重庆教育的成就与经验,或许就是对坚持教育优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个成功注释。  相似文献   

5.
略论中国现代教育哲学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现代教育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是在中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确立之后。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基本精神是“天人合一”和“知行合一”。中国现代教育哲学的研究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1、中国现代教育哲学的发展未能古今贯通和中西合璧;2、中国教育哲学研究存在着“五多五少”现象,也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速度;3、教育哲学的理论困惑。促使新世纪中国教育哲学更好地发展,可以从四方面把握:1、确定研究方法论  相似文献   

6.
教育观念的世纪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观念作为对教育现象系统化、理论化的理解和认识,在过去的20世纪中经历了从强调“教授”到注重“教学”,从首倡“全面发展教育”到“左倾教育思潮泛滥”再到“全面发展教育”复兴的五个历史发展时期。在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社会各方面的变化,时代越来越呼唤个性化教育的观念,要求用个性化教育的眼光规范教育各方面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直辖十年重庆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2008年.是实现党中央、国务院对重庆未来发展五个新的功能性定位的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打造人力资源大市、人才资源强市.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教育为重庆新一轮腾飞聚集“软实力”.面临着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推动重庆教育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实现均衡、协调发展.既要把握全市教育现状.又要对未来教育超常规发展作出战略思考。本期,黄奇帆同志署名文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重庚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即在上述意义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份清晰的教育发展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进入快速发展通道,“后生快发”的中国社会工作随之出现了本土实际与外来经验的“两层皮”现象。社会工作教育本身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引发了教育降维,致使实践教学出现诸多“割裂”现象,迫使社会工作教育转型。鞍山师范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在“通才教育”基础上,充分整合地缘发展、教育类型等资源优势,在学校场域内形成问题导向、学生中心、教师结点、感—悟—行—建的实践教学模式,社会工作特色化教育为“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融合发展提供了实践模型。  相似文献   

9.
刚刚过去的2008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 改革开放30年,重庆教育一路艰辛,一路辉煌。改革开放,是重庆教育30年发展历程的一条主线,特别是1997年直辖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渝”和“人才强市”战略,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制定和出台了系列优先发展教育的政策措施,推动重庆教育走过了“三大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0.
《云南教育》2010,(13):4-4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 为保障教育优先发展,解决好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让每一个孩子都上好学,近日,重庆制定《重庆市教育系统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方案》,决定在全市实施“改善民生十大计划”。  相似文献   

11.
重庆上万名考生放弃高考并非一种偶然现象,“弃考事件”折射出的信号是受教育的弱势群体一种无奈选择,反映了当前我国教育制度中的一些问题,希望能引起全社会对受教育的弱势群体发展命运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剖析我国关于应用性教育理论的多重话语不同现象及其症结入手,采用将自然科学发展与教育科学发展相比较的方法,论证我国教育科学目前尚处在相对于现代技术的“前现代”的发展阶段,就总体而言尚不具备主导我国教育实践的能力;指出在教育界存在的片面、静止地看待现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及将教育科学的“现在时”与“将来时”相混淆的现象;提出教育科学要由“现在时”转变到“将来时”,必须加强“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3.
彭直明 《今日教育》2007,(12S):11-13
重庆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城乡教育统筹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8月25日,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彭智勇在重庆市城乡教育统筹发展专题研讨会上提出,要“以思想的大解放,谋求教育的大发展”“以学习的终身化,谋求素质的大提高”“以思考的战略化,谋求事业的大境界”“以作风的务实性,谋求工作的大成效”,将城乡教育统筹改革试验工作提到了战略的高度。当前,整个重庆教育系统上上下下已全面行动,深入研究,力求理清思路,寻得突破点。 重庆市教委还于今年7月发出《关于切实做好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改革试验工作的通知》,决定举办“统筹城乡教育改革试验问计求策活动”,广泛征集重庆建设全国统筹城乡教育改革试验区的总体方案、专项改革方案设计、重大政策措施建议等。《今日教育》也从9月起通过相关栏目策划,探求城乡教育统筹寺计。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开设“问计城乡教育统筹”专栏,向全国读者征集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创新型建议和专项方案、措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重庆直辖十年来义务教育取得显著成绩,备受领导的高度赞扬和肯定。国务委员陈至立就重庆市“两基”工作作出批示:“重庆的做法很好,主要是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成效显著。”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重庆“两基”迎国检总结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第一,重庆教育事业历史性的跨越发展,特别是”两基“工作,是直辖十年来重庆辉煌成就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相似文献   

15.
作为开局之年,2006年重庆教育将采取什么样的举措?对于“十一五”期间的教育发展,重庆有哪些基本思路和战略考虑?重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十一五”期间打下了怎样的基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今年7月,我作为重庆小学教育界的代表.光荣地出席了全国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这次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将引领未来十年中国教育的发展。作为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受益者.更作为新时期教育创新、科学发展的参与者和基层的实践者.围绕第四次全教会和《纲要》,我们要将更多精力关注两个“发展”,把教育做成真正能成就人的事业.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任何教育理论都生长在一定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上。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国,应该说,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的教育理论也应与西方一样得到蓬勃发展。但是,虽然中国很早就有了教育思想,可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中国教育学的发展是从20世纪初由国外“引入”的。回顾20世纪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说中国的教育学一直充当着国外教育理论的“消费者”的角色,而非“扩大再生产者”。这里的“消费者”和“扩大再生产者”是借用了经济学上的两个术语来对教育理论主体进行形象化的描述。  相似文献   

18.
2008年7月24日,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以下简称部市协议)。这一举措,标志着教育部与重庆市在新的基础上启动了全方位的合作,意味着重庆教育开始了全新的发展。新的开始,新的挑战,新的收获。直辖11年重庆教育事业硕果累累,但这只代表过去,从现在开始,重庆教育翻开了全新的一页。薄熙来书记说,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教育,重庆要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需要更加重视教育发展和科技进步,着力实施人才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周济部长说,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部市协议的签订,是中央对重庆教育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重庆教育寄予的厚望。重庆在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过程中,将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地位,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来抓。教育在重庆统筹城乡大的格局中要有所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本期《今日教育》就重庆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举措采访了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彭智勇同志,以期为广大读者准确解读这份特别的部市协议。  相似文献   

19.
陈序经的教育思想是他的文化思想的组成部分,其实质是全盘西化。陈序经把教育的现代化与中国化对立起来,揭示对“国情”的动态性质,抨击教育的复古现象。但陈序经把现代化等同于西化,把中国化与现代化对立起来是片面的。陈序经的海南情结体现在他对发展海南教育的重视,认为教育是海南发展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后,新中国的教育经历了新民主主义教育向社会主义教育过渡、建设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遭受破坏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四个阶段,在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社会主义的教育在“教育的本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建设”等问题上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