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就文献传递过程中隐性知识的转移与共享作了一些研究,探讨了文献传递服务过程中的隐性知识,文献传递服务过程中的隐性知识转移的必要性、转移与共享的保障、转移和共享的途径,并同时探讨了借以一典型案例验证了文献传递过程中隐性知识转移的显著绩效。  相似文献   

2.
供应链联盟中企业间知识转移:基于知识接受者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转移已成为知识管理的研究热点,但是,对于知识接受者参与知识转移的动机、选择知识源的标准以及所需要的知识转移管理能力的研究还不够系统,文章从知识接受者视角研究供应链联盟中核心企业作为知识接受者参与知识转移的动机、选择知识源的标准以及所需要的联盟知识转移管理能力,希望能够为企业参与供应链联盟知识转移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咨询团队知识转移受知识发送方、知识接受方、知识转移背景环境三方面因素影响,其动力系统主要包括原动力、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三大要素。本文提出了图书馆咨询团队知识转移动力机制,以期提升图书馆咨询团队知识转移绩效。  相似文献   

4.
将知识整合概念从建立在过去的知识分散性基础上转移到知识离散性基础上,接着分析知识离散性根源:空间离散与认知离散。在此基础上,基于过程视角把解决空间离散的知识编码、知识传递环节归为贡献知识阶段,把解决认知离散的知识解码、知识重组环节归为组合知识阶段,并归纳出影响团队知识整合的四类关键因素:渠道、氛围、动机和能力。最后提出两点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5.
针对情境知识转移行为关系研究,发现知识转移行为具有社会性动机、关心组织动机以及近景与远景动机。对隐性知识转移的内涵结构归纳得出:情境下知识转移存在着角色泛化与狭窄、强调知识转移中人际关系和个人积极主动性的特点;对隐性知识转移前因与后果变量有关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并从个体和群体层面指出了研究知识转移行为的异同点,为中国情景下隐性知识转移行为实证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嵩  张旭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22):102-65
结合社会网络的结构特征和知识转移主体的内驱力建立隐性知识转移的概念模型,以IT行业为实证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知识转移动机和组织文化环境对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结构洞和网络规模在隐性知识转移中的调节机制以及知识转移主体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总结主要研究结论并为企业知识管理实践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挺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20):72-76
作为知识管理活动过程的重要环节,知识转移正成为虚拟研发团队构筑竞争优势的关键基础。以虚拟研发团队的动态学习为背景,从知识供给方、知识接收方、团队特征和知识特征等4个方面提出虚拟研发团队知识转移效能影响因素衡量指标及相关假设,通过调查获得研究所需的样本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的分析工具AMOS软件对虚拟研发团队的知识转移的效能状况进行验证,并检验实证资料对研究假设的支持程度。  相似文献   

8.
知识转移载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知识状态的不同,可以把知识分为接受状态的知识、记录状态的知识和传递状态的知识.传递状态的知识就是在流动转移过程中的知识,其载体就是知识转移载体,它影响着知识转移的效率.有声语言、纸型文献和网络文献作为不同阶段知识转移的主要载体,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特点.序列性和兼容性是知识转移载体发展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以MOA(动机-机会-能力)视角为切入点,分别从动机、机会和能力3个维度阐释影响在线科研社区环境下知识交流与共享行为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信任机制和激励机制。信任机制包括人际信任和社会信任,激励机制包括虚拟性激励和实质性激励。期望能以此有效地促进在线科研社区中用户持续性的知识交流与共享行为。  相似文献   

10.
知识转移的宗旨是为了实现知识的价值,促进知识的共享。网络知识库的构建与知识转移的目标宗旨是一致的。知识转移作为知识传播的一个过程。可以通过转移将知识提供方与利用方有机结合起来。从知识转移与知识库的相关性切入.本文从网络知识库对资源进行整合的层面提出了知识转移的新模式:表现层、应用层以及元数据层的三种知识转移模式。最后,基于网络知识库视角对图书馆知识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1.
胡泽平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2):109-112
隐性知识转移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和关键,转移过程、转移因素和转移绩效既各成体系,又是隐性知识管理系统的一个配套环节。借助于对SECI模型的推理,演化出高校教师隐性知识的转移过程体系;由于隐性知识特性、知识转移者和知识管理方的各个因子在转移过程中交叉结合,隐性知识转移绩效呈现差异化;引入平衡记分卡,从知识增长、教师能力提升和组织发展三个维度设立转移绩效的KPI体系有利于隐性知识管理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论图书馆知识转移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知识转移属于较高层次的知识流动,有其内在规律性。知识转移的效果取决于图书馆如何创造知识转移的基本条件。文章论述图书馆在知识转移中的作用、目标和实现知识转移的必备条件,从而提出发挥图书馆在知识转移中作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王平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0):79-82
论述知识共享传统理念的局限性使现阶段的知识共享实践遭遇瓶颈;同时,知识共享与知识流动关系密切。知识流动渠道管理是解决知识共享瓶颈的有效思路,知识流动渠道的通畅程度、丰富程度、易用程度决定着知识共享的最终效果。知识流动渠道管理就是在技术手段的支持下,通过以人为主导的方式增加知识流动渠道数量、提升知识流动渠道质量,进而实现知识的自然流动和受控转移,以开放对话、主动学习和互动人际网络的方法来推动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对知识进行有效的转移是促进知识创新、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分析图书馆在知识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其障碍因素,提出构建图书馆知识转移保障体系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知识技术的发展对知识工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知识技术的概念和研究内容入手,分析知识工程和知识技术研究的共通之处。阐述知识工程发展的瓶颈以及知识获取的主要难题。认为知识技术研究从发展机遇、知识建模:知识重同和共享三个方面对知识工程提供支持,另外,从五个方面 预测今后知识技术和知识工程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竞争情报中的知识流及转换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组织中的知识是不均匀分布的,知识流对于组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起关键作用。本文在论述了知识管理中知识流的基础上,分析了竞争情报中的知识流及其节点,提出了工作流与知识流的整合模型。探索了竞争情报流程中知识流的功能及转化的机制,并架构了竞争情报知识流转换的模型。  相似文献   

17.
18.
知识管理与知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萍 《晋图学刊》2004,(5):18-20,36
知识管理与知识创新是图书馆管理变革中的一种新理念。本文从知识管理的内涵、运作 ,以及图书馆在知识管理中存在的核心问题等方面入手 ,论述了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图书馆应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知识管理为核心促进图书馆由信息管理逐步向知识管理的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林 《图书馆论坛》2006,26(4):249-251
图书馆活动的本质属性是知识性、信息性和服务性,因此,将知识信息传递与服务作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能够最准确地反映图书馆活动的本质,真正确立自己的学科地位。  相似文献   

20.
社会资本对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归纳现有的理论与文献,总结出知识转移机会、动机和能力是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成功的三个决定性影响因素。基于社会资本的理论视角,同时整合社会网络理论的基本思想,进行理论模型的构建,就社会资本对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的影响机制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并从社会资本三个维度分别阐述组织如何有效地促进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