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运用生态足迹法对喀什地区的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得出喀什地区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26954 hm2,人均生态足迹足迹为4.4001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3.1305hm2,喀什地区人均生态足迹需求远远高于人均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严重化,对此提出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产量,调整该区域进出口贸易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六盘水市2004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六盘水市2004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六盘水市2004年生态足迹进行计再,从供需平衡状况定量分析了六盘水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六盘水市2004年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443hm2,而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1.0167 hm2,生态赤字为0.5724 hm2,表明六盘水市对生态生产性土地消费超过了其生态容量,生态经济系统处于一种相对不可持续的状态.最后对理论应用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使六盘水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及减小生态赤字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生态足迹模型是度量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运用它对吉林省可持续发展状况的评价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为吉林省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利用生态足迹模型研究了吉林省1978-2002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运用回归分析对吉林省2004-2016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做出了预测。结果表明:1978-2002年,吉林省人均生态足迹从1.090 hm2增加到2.457 hm2,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45%;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210 hm2下降到1.096hm2,年均下降率为0.4%。除1978、1980年存在生态盈余,其余年份均是生态赤字,且生态赤字总体呈扩大趋势。2004-2016年,吉林省人均生态足迹年平均增长率将达到1.99%,人均生态承载力下降率达0.5%。探讨了生态足迹模型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尚需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凉山州2004—2011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运用发展预测模型对凉山州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4—2011年凉山州人均生态足迹由2004年的0.506 66 hm2,增加到2011年的0.593 46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从2004年的 0.873 43 hm2,降低到2011年的0.717 70 hm2;生态盈余值不断降低.2015年,凉山州将由生态盈余变为生态赤字,且生态赤字会不断增大.探讨了凉山州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5.
以辽中地区矿业城市(鞍山、抚顺、本溪)为例,基于能值理论并加入社会经济系统发展指数对生态足迹模型进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运用生态足迹修正模型计算,辽中地区矿业城市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72hm2,人均生态足迹为6.95hm2,人均生态赤字5.23hm2,处于严重超载状态;生态足迹构成中能源足迹比例最大,达到55%.经过验证,生态足迹修正模型计算结果更加全面、合理.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缺陷,提出了基于能值分析的生态足迹整合模型,并利用能值生态足迹整合模型对安徽省池州市2001-20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时间序列的测度,在此基础上从生物产品、能源等多个账户对该地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年来,池州市人均生态足迹由2001年的5.8903 hm2增长到2010年的12.5015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2001年的6.7385 hm2增长到2010年的16.4547hm2,生态盈余由2001年的0.8482hm2增长到2010年的3.9532hm2。说明池州市的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且生态盈余有逐年扩大的趋势,池州市处于相对可持续的发展之中。但从分账户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来看,池州市在建设生态城市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据此,提出了池州市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措施,包括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控制污染等。  相似文献   

7.
生态足迹建立在人类消费基础上,根据长周期的资源的人均消费量推算生态足迹,反映长期人类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以下简称临夏州)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分析了临夏州2004—2008年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临夏州的生态经济系统有过度开发的趋势,生态压力比较大,生态经济系统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8.
运用能值理论, 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改进, 构建了改进模型. 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78—2007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变化进行评价, 对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 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相比, 能值改进模型充分考虑了整个区域的生态足迹和承载力, 所以量化结果较大; 同时因其采用能值转换率等更稳定的指标, 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大兴安岭地区1996—2002年的生态足迹,表明,大兴安岭林区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平缓,对资源消费量需求稳定,但对比全国来看,居民收入水平增幅不大,且收入水平低于全国标准。由于火灾及过量采伐,大兴安岭生态承载力发展趋势为历年下降趋势。大兴安岭有着巨大的生态盈余,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巨大的,但承载力结构比例尚不合理,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注意调整。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结合生态足迹分析、情景规划两种工具,分析、探索参与户外休闲运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试图将其转化成所需要的各类资源消耗。为了阐述如何将生态足迹分析应用于户外休闲运动,笔者通过情景规划技术,构建了四种情景,每种情景中的参与者都在"走过不留痕"准则下,从不同出发地搭乘不同交通工具至重庆武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并根据每种情景规划计算其能源消耗。结果显示:生态足迹分析在户外休闲运动中的运用是可能的,同时我们可以开发更多的情景规划,以期为公园规划、政策制定者们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能源足迹测度是揭示能源消费对区域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压力的重要方法.利用能源足迹计量模型、GM(1,1)模型、指数预测模型及STIRPAT模型,分析1990年以来长三角地区能源足迹相关要素的动态变化及驱动因子.研究发现:1)从人均能源足迹增率来看,长三角地区年均增长率为7.70%,增长速高于全国和上海而低于江苏和浙江省;从人均能源足迹值来看,长三角地区低于上海市,但高于全国和江苏,与浙江省并无明显高低关系特征.2)长三角地区能源足迹产值年均增长8.42%,能源足迹强度年均减少8.37%,全国和江浙沪省市变化趋势与长三角地区大体一致,但程度有所不同;长三角地区及江浙沪3省市能源产值和强度变化主要通过产业转移和升级来实现,而国家则是依靠政策推动和技术发展革新实现.3)通过预测,2015-2020年长三角地区人均能源足迹和能源足迹产值将会持续增长,而能源足迹强度显示下降态势,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4)人口规模、人均GDP、二产比重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对能源足迹均有影响,弹性系数分别为0.596、0.073、0.18和-0.123.  相似文献   

12.
将甘肃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旅游碳足迹综合模型和产业模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2008-2017年甘肃省旅游碳足迹总体上是持续增长的,其中入境旅游碳足迹有较大起伏;行业模型显示:在旅游业的六个部门中,旅游交通对碳足迹的"贡献"最大,占比为39.8%。本文的碳足迹测量结果对甘肃省发展低碳旅游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居民消费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利用环境投入产出生命周期分析方法(EIO-LCA),基于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核算了中国省域层次城乡居民消费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碳排放.研究结果表明:1)省域层次居民消费的碳足迹,总体呈现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的趋势;2)各省域城镇居民消费的碳足迹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其中城镇居民消费的间接碳排放是居民消费碳足迹中主要贡献因子;3)省域之间人均消费碳足迹城乡差距较大,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城乡人均间接碳排放差异越小.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因为能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从而对我国休闲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样,休闲旅游因为公众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等特点,又必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与休闲旅游的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且需经历生态旅游、生态休闲旅游和绿色休闲旅游这三个低、中、高发展阶段,最终实现“生态休闲”、“文明旅游”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