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的中国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清影响农业低碳发展的关键因素有助于农业现代化的顺利实现.本研究对Kaya恒等式进行扩展,将农业碳排放分解为一般技术、农业低碳技术、农村生活水平、间接城镇化与总人口变动等因素,通过差额分析因素分解方法分析以上因素对中国农业碳排放的驱动方向与贡献率,发现农村生活水、城镇化以及总人口变动因素正向影响农业碳排放变动,而一般技术与农业低碳技术因素则负向影响农业碳排放变动.从各因素变动引起农业碳排放的无方向贡献看有下列关系:农村生活水平效应 >农业低碳技术效应 >间接城镇化效应 >一般技术效应 >总人口变动效应.  相似文献   

2.
摘要: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以《六普》数据为实证依据,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城镇、乡村体育场地分布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我国城乡体育场地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呈现显著的空间二元结构特征。2)省域全局城乡场地分布表现为,以华东地区为中心向华南、华中、华北、东北、西南与西北地区依次呈递减趋势发展。华中、华东、华南场地占比较高地区城乡场地差距相对较大,华北、东北与西北场地占比较低地区城乡场地差距相对较小,城乡场地分布未能与之匹配。3)省域局部城乡场地分布表现为,邻近省域间多以高高、低低集聚状态分布,具体呈高水平均质性、低水平均质性、凹陷非均质性、凸增非均质性等4种类型分布。省域局部体育场地分布的空间集聚性分异,城乡人均占有场地差异及地区城乡场地的非均衡配比,是导致我国城乡体育场地差异分布的主要原因。根据城乡体育场地分布特征提出,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加强城乡场地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减小城乡场地差距,明确城乡场地规划,促进场地均衡发展等策略,为“十三五”时期促进城乡体育均衡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计算山东1990—2009年的碳排放量,并采用LMDI对其进行因素分析. 结果表明,近20年,CO2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不断上升,万元GDP碳排放呈下降趋势;煤炭消费是碳排放主要来源,第二产业CO2排放量比重最大. 经济增长是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费强度影响碳排放增速的变化,其本身又受到产业结构和各产业能耗强度的影响. 能源消费结构的微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还很小,但已显现出它对碳排放减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交通基础设施不仅会对本地区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产生影响,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地区之间要素与资源的流动也会对邻近地区居民消费差距产生影响。因此,从空间视角出发,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整体来看,交通基础设施对城乡消费差距具有抑制作用,且空间效应显著;各公路基础设施对比来看,高速公路及高等级公路对城乡消费差距的抑制作用较强,而低等级公路仅对本地区城乡消费差距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居民消费层次结构的分析,取得了可用于比较的居民消费承受率,据此分析当前启动消费需求途径,应着眼于中等消费层次挖潜和拓展过渡消费层次,若把住房等高档消费品作为近期新的经济增长点,短时间里尚缺乏成熟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我国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选取了居民人均收入、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消费指数、社会保障支出以及前期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作为研究的变量,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建立相关计量经济模型,以期为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居民消费升级背景下,体育消费结构调整和升级也势在必行。文章在对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特征和趋势分析基础上,对我国居民体育消费发展趋势作出:1)将创造世界上最大的体育市场和体育消费群体;2)体育消费结构进入升级换代的剧变期;3)体育消费形态多样化;4)体育消费心理日趋成熟;5)体育消费政策导向和氛围日益成熟完善等预期分析。  相似文献   

8.
城乡统筹、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消费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统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城镇化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增长的一大引擎,而农村是近年启动内需的重要市场.采用9 个城乡经济社会统筹的基本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反映城乡统筹水平的综合指标,再利用VAR 模型研究城乡统筹、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分析表明:城乡统筹和城镇化均是农村居民消费的格兰杰原因,城乡统筹和农村居民消费也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从长期来看,城乡统筹和城镇化的正向冲击均会对农村消费产生正的影响,且两者对农村消费变化的贡献率超过50%.应以城乡统筹、城镇化开启和促进农村内需市场发展,并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以农村居民消费推进内生性新型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最终需求对我国体育事业演进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1997-2007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和增长态归因矩阵实证分析了最终需求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及其结构变动的最终需求原因。结果表明最终消费是体育事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其中政府消费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其比例逐年递增;我国体育事业呈结构性萎缩,并且自身的最终需求成为阻碍结构性增长的主导因素,体育事业发展的竞争力很弱。因此,政府应改革体育事业管理体制和财政投入机制,着力促进体育事业向体育产业转型,同时应大力引导和刺激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10.
出口产业结构调整一直是中国碳排放控制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如何调整出口产业结构以达到减排目的学术界却并未给出明确回答.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法,落脚到具体行业,通过测算行业边际出口载碳量衡量中国碳排放的出口敏感性,并综合行业出口的经济影响力和环境影响力对行业进行重新分类,明确了中国出口结构调整中的重点行业.  相似文献   

11.
利用ARMA模型分析河北省城乡居民信息消费差距。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居民信息消费倾向差距有先增后减的趋势;信息消费系数持续稳定增加,但差距依然存在;信息消费差距逐渐增大,2015年有缩小的趋势。因此应该更加关注农村居民信息消费,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文化水平和消费意识。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差异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客观认识四川省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差异的前提下,以人的行为特性为出发点,从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外部环境影响层面和城乡居民的内在心理特质与心理倾向影响层面着眼分析了影响四川省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差异的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引导体育消费行为健康发展的建议,也以期为推动四川省体育消费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探索与支持.  相似文献   

13.
利用凯恩斯绝对消费理论以及面板数据模型,通过对贵州省九个地区1990-200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实证分析,证实了贵州省地区间农村居民基础性消费和边际消费倾向存在差异,其中农村居民基础性消费差异较大,消费受收入影响的差异不是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在中部崛起和皖江城市带开发的大背景下,工业发展成为安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但高能耗和高碳排放也成为伴生安徽经济增长的一个不争事实。根据安徽省1990—2011年的经济数据,计算安徽省经济增长的碳排放总量,运用脱钩理论分析安徽经济增长的碳排放动态脱钩变化,分析表明安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脱钩存在复钩的可能,且表现为三阶段动态复钩的变化趋势。据此,安徽省应调整产业结构、审慎产业转移、开发清洁能源、加大环保治理投入和加强森林碳汇,实现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广东省7个城市14所学校的13~18岁的城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进行研究,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三个方面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标明显高于乡村学生;城市男生的肺活量水平低于乡村男生,但城市女生的肺活量水平优于乡村女生;在柔韧素质方面,城市学生总体的呈下降,并低于乡村学生;在力量素质方面,城市男生的力量素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女生的力量素质是呈上升趋势;在耐力素质方面,城市男生的耐力素质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逐步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山东省17城市建成区的经济数据与土地利用效率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继续进行粗放型经济发展,单纯增加地均GDP对增加山东省城市人均GDP的作用很小;而追求集约型经济发展,增加山东省城市经济的盈利能力,提高地均利税总额对增加人均GDP的作用却很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广州市最低工资制度进行研究,将广州市最低工资标准与该市的社会平均工资、人均 GDP、居民物价消费指数和家庭人均消费支出这四个指标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得出广州市最低工资保障性程度偏低的结论,并提出最低工资标准制定的具体建议: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建立联动调整机制;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要考虑广州市用工特点,以此为依据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完善工资分配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工资分配领域的改革提供支撑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运用含有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研究2005—2017年中国285个地级以上城市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格局,并运用面板回归模型探析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5—2017年全国城市平均生态效率波动起伏较小,生态效率整体处于上升状态。2)尽管城市间生态效率的差异呈缩小态势,但全国地区间差异仍然较明显,东部地区的城市生态效率远高于其他地区,城市生态效率整体呈现东部地区>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的态势。3)全国城市生态效率时空格局演化特征明显。2005年生态效率较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山东等省区,其他大部分地区城市生态效率处于较低水平;2017年城市生态效率较高的空间范围明显扩展,珠三角、长三角、山东、河南、河北、湖北和四川等地区的生态效率处于较高水平,其他地区仍处于较低水平。4)城镇化、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科技水平和产业升级对城市生态效率的提升起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较高的工业化比重对于城市生态效率的提升起着抑制作用。因此促进经济集约高效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增加科技投入、加快工业升级、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应是政策制定的优选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