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高校教师作为高素质的人才,是国家的科研主体。每年我国高校教师发表的论文数量是很可观的,但与国外的高校相比,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却很有限。教师缺乏科研创新的激情,创新能力低,造成了“学术贬值”。影响高校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因素很多,但目前科研创新中的外部激励机制的激励效能不高是一个主要的原因。根据高校教师及科研创新的特点,科研创新的动力需要转型,即从外部激励机制转向内部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
由教学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转变是地方工科院校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协同创新背景下,现有科研管理激励机制不利于地方工科院校的战略转型。为适应发展需要,地方工科院校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构建科研管理激励机制:发挥工科优势,促使文理工交叉融合;个人激励与团队激励相结合;数量激励向质量激励导向转变;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结果激励与过程激励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科教融汇是职业教育新时代发展的趋势。在科教融汇视域下,职业院校科研治理要跳出固有的治理逻辑束缚,沿着“谁来治理”“治理什么”“怎么治理”的治理主线,从单维主体治理向政校企多元治理拓展,从职教研究向支撑地方科技创新延伸,从竞争合作走向共生共益。目前,职业院校科研治理实践中存在主体缺位、治理目标偏离以及制度环境不完善等困境。探索建立开放多元的职业院校主体治理结构、持续可行的科研治理目标体系和适应契合的科研治理制度安排机制,是科研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对于职业教育科教深度融汇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内医学本科生普遍欠缺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高校教师亟需改进创新教学模式,尝试综合运用兴趣激励、创新思维训练、学生创新能力问卷调查、创新实践科研训练等方法,开展一系列学生自主、教师辅助的医学创新实践活动,以提高医学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求进行创新培养模式探索。  相似文献   

5.
高校教师科研文化的缺陷及其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科研活动中教师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以及受社会心理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等,构成了高校教师的科研文化。从世界高等教育历史来看,高校教师科研文化在主体、客体和产出等维度上经历了从个体文化向合作文化、从学科分治文化向多学科文化、从纯理性文化向功利性文化的发展过程。我国当前高校教师科研文化的缺陷表现为:重形式的合作文化、浅层移植的多学科文化以及群体趋向的功利性文化。为形成科学、健康的高校教师科研文化,高校应建立科研合作机制,培育教师团队协作精神;应改革传统学科制度,完善学院制内部管理体制;应注重科研制度建设,促使教师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破“五唯”、扭转科研评价功利化倾向深入推进,基层高校管理部门和一线教师对SCI论文等科研产出的作用,以及是否该给予奖励,即高校科研奖励政策的争议非常多。历史地看,以“贤能主义”“绩效主义”为价值导向、以“指标—量化—奖励”为模式的高校科研奖励政策,对于调动高校教师科研积极性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不仅存在严重的科研重复奖,而且会加剧科技论文这一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外流,异化科学研究本质,助推科研功利化;违背科技奖励制度经严格同行专家评审,仅对少数优秀科研成果奖励的基本要求。因此,应按照教育部、科技部新规分类指导的原则和要求,借鉴科技奖励制度的成功经验,分类推进高校科研奖励政策治理:研究型高校要率先加快高校科研奖励政策的清理和整改,积极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定位和科技创新使命的科研激励政策体系;其他类型高校、尤其是层级较低的教学型高校,可经二次评价、进一步确认成果质量后,对真正优秀科研成果给予适度奖励,并强化内涵性激励和成长性激励。  相似文献   

7.
有组织科研深嵌于高校科研外部治理之中,是学术共同体、政治共同体、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合作关系达成的体现。近年来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澳大利亚通过注重分类资助的科研拨款机制、采取绩效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观照责任伦理的科研诚信政策、指向数据驱动的科研管理系统等重构高校科研外部治理体系,呈现出国家利益驱动、独立机构管理、多元主体参与、目标分类设置等特征,以此创造世界级研究和科技创新。借鉴上述经验,我国可寻求改革高校科研范式、经费拨款、科研评价、组织保障方面的制度空间来开展有组织科研。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校教师科研考核制度的历史变迁可以分为调整恢复、规范初建、改革探索和深化改革四个时期且具有四个主题特征,即科研考核标准走向分类多元,考核方式日趋完善,考核程序趋于规范合理,考核结果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我国高校教师科研考核制度的变迁是兼具断裂均衡、关键节点、路径依赖和渐进转型四种范式特征的混合模式,由政治、经济与文化所带来的国家治理方式转型以及新公共管理理念等外部因素形塑了如上制度变迁.本研究通过对制度变迁带来的绩效进行分析发现,我国高校教师科研考核制度的变迁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传统的工作模式被更新;提升了学术生产力,传统单位制被倒逼松动;推动了高校人事管理现代化改革,混合式绩效文化被形塑.  相似文献   

9.
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中国之治”的重要内容。高职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影响深远,不可替代,其多元、跨界、开放等鲜明特征倒逼学校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要从“单治”向“共治”的转变、从“封闭”向“开放”的转型、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化、从“经验”向“科学”的转换,深刻把握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涵特征;要从教育强国战略下的内容与选择、“双高计划”引领下的特色与创新、类型层次视域下的实然与必然等维度,深入理解高职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时代意蕴;要从治理理念价值重塑、治理形态一体协同、治理效能内外评价、治理方式数字转型、治理制度基础支撑五个层面,对高职院校治理体系进行“五位一体”的逻辑构建。  相似文献   

10.
“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是市场条件下治理高校教师流动的关键。在要素市场化转型中,我国高校教师流动治理出现了双重失灵的困境,扭曲的市场价格机制、高外部性的恶性人才竞争等引发了市场失灵,传统“命令-控制”方式失效、制定法自相矛盾等导致了政府干预的失灵。激励性法律规制因具有尊重市场规律、弱化行政控制色彩、追求教育公平等价值,被认为是一种能够克服双重失灵的治理策略。其在原有市场模式和规制结构下,通过“激励相容”的技术逻辑以及权利-义务、成本-收益的分配,特殊待遇、资格、荣誉的赋予等法律激励为主的实践逻辑,引导高校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此,需要对现行法律制度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检视和完善,以保证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应不断提升其知识层级和科研能力,教学与科研两者可相互促进。高职院校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企业研发创新链和教育科研创新链映射对接,建立双链对接模型下的“一二三”科研体系,可以培养教师科研创新能力、规范科研管理、帮助中小型企业解决研发创新“痛点”等。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校科研绩效管理中存在着"激励过度"和"激励失灵"双重困境,后者表现为部分教师长期科研投入和产出不足,并且运用底部权力阻碍绩效管理的良性变革."底部沉重"导致了高校基于创新的各项职能发挥不彰,侵蚀了高校教师的学术价值观,形成了高校内部治理的困境.历史与现实原因导致的当前高校部分教师学术训练不足、高校绩效管理制度的漏洞、传统"单位制"在高校系统中的遗留,以及线性对立的教-研观念蔓延等都是导致"底部沉重"的重要因素.因此,有效治理高校科研绩效管理中的"底部沉重"问题,需要提供配套制度,有序停止高校教师单位身份供给;重塑高校教-研文化中的科研价值观,强调以研促教;改变科研绩效管理的单一结果导向,注重过程管理;对科研弱势教师的专业成长实施针对性的补偿,提升其学术素养.  相似文献   

13.
提升高校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既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也是建设创新型大学和国家创新发展的客观要求。然而高校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科研创新意识不强、协同创新合作动力不足、科研创新评价体系过于单一、科研创新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校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科研组织模式创新是科研设施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现结合国外科研设施在平台管理、项目生成、项目组织、人员管理、设施使用、成果转化、项目评估等方面的经验,立足于中国科研设施科研组织模式创新实践,从6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最后提出我国要加快构建系统性科研组织创新模式、构建便利性创新生态模式、构建数据科学研究模式以及构建“战略力量+成果转化+产业发展”串联模式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浅析科研管理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技术的发展既需要科研创新又需要科研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科研创新的重要保证,科研管理创新势在必行。科研管理创新应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服务意识,促进成果转化,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专家学者应参与和主导科研决策,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创新科研评价体系;重视科学研究开放与合作的新规律。  相似文献   

16.
实现市属地方高校教师教育战略转型是区域高校教师教育创新发展的迫切要求。这需要系统分析当前面临困境,通过整合教师教育资源和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并通过科研促教学,提升教育科研的应用性价值,更好地搭建社会服务平台,提高服务地方教育发展的能力,最终实现市属地方高校教师教育的创新性发展和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17.
科研团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是当今科学研究的重要组织模式。立足科研团队自身特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对激发科研团队创新创造活力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科研团队创新激励机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改进现有考核激励评价体系,强化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丰富激励考核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科研团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是当今科学研究的重要组织模式。立足科研团队自身特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对激发科研团队创新创造活力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科研团队创新激励机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改进现有考核激励评价体系,强化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丰富激励考核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社会宏观环境的不断变化、高校教师队伍学历结构的调整与教师评价制度的转变,高校科研生态发生了极大变化。为了应对这种变化,高校科研管理必须转变以往的思维模式作出系统变革。鉴于高校科研工作的创新本质,高校科研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即构建"知识创造场",包括整体上构建"知识创造场"的氛围、多种机制保障"知识创造场"的运转、创设针对性的支持条件促进各阶段知识的转化。  相似文献   

20.
在科层制理论、管理主义和传统治理的路径依赖的影响下,我国公立大学出现"碎片化治理模式",呈现压力型治理模式、科层式治理模式和运动式治理模式,继而导致公立大学内部治理的"碎片化"困境:治理理念的断裂、治理结构的分化和治理机制的裂化。整体性治理理论强调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平衡和治理结构的整合以及治理机制的创新,为公立大学内部治理模式的转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框架。为实现公立大学内部治理由"碎片化"向"整体性"转型,治理理念应由治理者的合理性向被治理者的合理性的转型,治理结构由集权分散式结构向多元整合式结构的转向,治理机制由从应急式运行机制向制度化运行机制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