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传统图书出版业作为基于网络渠道的新的图书出版业态,改变了传统出版业的基本模式特征,形成了碎片化的图书出版格局,也造就了美国图书出版数量的繁荣局面,对传统出版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作为美国出版业增量发展的出版业态,其自身也面临版权、质量、服务等诸多问题。传统与非传统的互动会为出版业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2.
《出版经济》2004,(7):21-21
造货码洋亿元以上的出版社,从数量上看不到出版社总数的一半,他们在中国出版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主角?配角? 2003年造书码洋亿元以上的131家,占出版社535家(不含副牌社35家)总数量的24.49%.这131家上榜出版社,2003年造书总码洋3220588万元,占造货总码洋561.82亿元的57.32%,显然这131家出版社数量不到出版社总数一半,但造书码洋却超过了出版社总造货码洋的一半.  相似文献   

3.
王廷 《出版参考》2011,(19):13-14
近年来,无论是新华书店、民营书店还是各出版单位,都对图书零售工作叫苦不迭;各大零售卖场近三年销售几乎连年下跌,而网络销售则连年高速大幅度增长;出版社的出书品种和造货码洋虽然在不断增长,但实际销售却表现平平;开卷公司根据数据统计也得出结论,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已经进入低速微增长时期。种种迹象表明,出版社的图书销售工作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无论是新华书店、民营书店还是各出版单位,都对图书零售工作叫苦不迭;各大零售卖场近三年销售几乎连年下跌,而网络销售则连年高速大幅度增长;出版社的出书品种和造货码洋虽然在不断增长,但实际销售却表现平平;开卷公司根据数据统计也得出结论,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已经进入低速微增长时期。种种迹象表明,出版社的图书销售工作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在电子商务浪潮的影响下,我国传统图书出版的业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打破了过去的实体出版和销售模式.传统图书出版如何借助电子商务的优势寻找新的出路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针对当前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现状,分析了传统图书出版的差异化营销模式,以期为传统图书出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毕淼 《出版广角》2017,(20):59-61
随着当代图书印制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数码印刷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并于近年实现了市场化.文章通过比较传统印刷与数码印刷在质量、成本、工期、工艺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两者在不同条件下的优势和劣势,有助于优化出版企业的图书造货方式,制作出更符合出版规律和市场需求的图书.  相似文献   

7.
《出版经济》2004,(7):12-15
出版社造货量,也就是指出版社生产图书的码洋数量。造货能力虽然不能直接反映一个出版社经营的好与坏,更不能直接反映出版社利润的高与低,但能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版人的一种业绩。在中国图书现有统计数据中,包含有各种各样的书业数据,这些数据由于种种客观和人为原因,残缺不全现象比较普遍,但相对来说出版社造货码洋数量是一组比较准确的数据。无可否认,出版人要想在图书市场创造良好的业绩,首先要提高自身的造货能力。亿元造货量是怎样的一个概念?亿元造货量的门槛有多高?亿元造货量的出版社在哪里?造货量是不是可以代表一个出版人的生产能…  相似文献   

8.
《出版经济》2004,(7):16-16
定性来看,造货能力对出版人来说有几道门槛.由高到低,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出版界普遍认为,对刚进入出版行业的新人来说,年加工100万码洋的图书已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一年忙碌下来,生产图书的能力达到千万码洋以上的出版人,可以说是小有规模;而突破亿元码洋的造书能力,对出版人来讲,则是一件相对困难的事情;有5亿码洋造货能力的出版人,则是出版界的高手;10亿码洋的出版造货能力,目前当是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9.
《出版经济》2004,(7):18-19
一般来讲,造书达亿元以上的出版社,业已步入出版豪门,可以自信地坐下来,与同行把酒论英雄.造书码洋少于亿元的出版人,在图书行业多少显得有些不足. 抛开其他因素,单从出版人的出版水平上看,一些出版人书刊出版水平很高,但造货能力却不高,造货量在亿元码洋以下.  相似文献   

10.
竞争是传统市场经济领域的主要特征,广告是企业品牌构建的重要抓手,是企业营销活动的主要牵引力,也是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在传统的图书出版经营活动中,图书广告形式相对单一、投入有限,其作用更多的是在短期内扩大图书销售、增加出版收益.近年来,伴随互联网、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悄然形成的出版新业态,使得图书广告的作用不断被细化、被强化,图书广告的发展也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2020年,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线下图书零售日渐凋零,线上直播成为后疫情时代的新常态.出版社、图书作者、社会名人纷纷尝试图书直播带货,?图书直播日益呈现规模化、?常态化、带货能力显著等特点.其中,王芳凭借对用户的精准触达、独家渠道搭建、知识衍生服务和直击用户的情感交互力量,获得了亮眼的销售业绩,成功跻身千万级图书头部主播行列.探究其成功背后的内核逻辑,对促进图书直播发展具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12.
网络图书销售日益成熟、完善,各家出版社都将图书的网上销售视为重大的战略机遇。传统科技出版社由于先天上缺乏相应的优势,面对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在网络渠道建设、营销上拓宽思路,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大型网络书店和天猫商城的图书网络发行实践,以及借助网络渠道和资源对传统图书营销方式实现的改造,对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图书市场新特征 多元化的市场结构基本形成.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图书品种大量增长已逼近甚至超过市场总量的容纳能力,特别是21世纪非纸介出版物飞速发展,对传统的图书出版和发行形成了较大冲击.我国图书市场的规模增速缓慢,甚至有下降倾向,库存图书几乎逼近年度销售额.自2003年开始,以发行图书为主的新华书店系统以及出版社自办发行单位图书购进和销售数量持续下降,库存增加.与上年相比,2003年图书购进数量下降0.81%,销售数量下降1.9%,图书库存数量增长4.45%,达到38.54亿册,金额401.38亿元.2004年各种出版物(主体是图书)购进数量下降1.74%,销售数量下降0.91%,库存数量增长8.04%,达到41.64亿(册张份盒),金额449.13亿元.  相似文献   

14.
在图书进货工作中,强调订货是必要的。但是把添货视力订货的辅助手段,这种“以添为辅”的观点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订货和添货都是进货,都是为了销售。其区别在于前者是在图书出版前根据征订目录订货,后者是在图书出版后(或出书过程中)根据实际销售情况再次添配,两者的目的和重要性是一致的。从作用上讲,我认为:添货反倒应该后来居上,重于订货。这是因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的发展促使出版业进入融媒体时代,新技术的发展为传统图书营销提供了新渠道、新方法.文章就融合出版时代的图书营销模式进行研究,指出跨界转型是图书营销的发展趋势,直播带货、视频传播和有声书已成为传统图书营销跨界转型的重要渠道,有助于提升图书营销效果,增强传统图书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图书的生产成本、图书存货持有成本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任何一个出版物当销售量预测确定后(即一年内的总印数确定),其生产批次和生产量的不同,将造成生产成本差异和存货持有成本差异。生产成本差异=1次造货生产成本-多次造货生产成本存货持有成本差异=1次造货存货持有成本-多次造货存货持有成本假设存货周转期为1年,则总成本=生产成本+年存货持有成本考虑到实际情况,存货周转期影响存货持有成本,则上面的公式修正为总成本=生产成本+年存货持有成本×(存货周转期/12)或总成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造货次数÷2×每元生产成本的月存货持…  相似文献   

17.
《出版经济》2004,(7):15
一个出版人一年造货码洋达亿元以上,是怎样的一个概念? 按新闻出版总署最新数据,2003年共出版图书662843万册,图书总定价5544094万元,平均8.36元/册.出版一亿码洋图书,按平均定价8.36元/册来计算,近1200万册图书. 想象一下,上千万册图书放在眼前是种什么景象?  相似文献   

18.
图书制作完成并投向市场,其销售的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图书的两个效益的实现,也关系到出版社的生存和发展。在图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一个出版社简单地依靠传统的营销方法是不够的(何况有些出版社连传统的方法都运用的不够)。因此,强化营销意识,开拓图书营销新路子,以促进图书销售,应成为出版社今后的主攻目标之一。1开拓图书销售新渠道图书的销售渠道可分为主渠道、二渠道和边缘渠道三大类。各出版社传统的销售渠道(即主渠道)为各省、市的图书批销中心、新华书店。充分利用这一渠道,发挥其进货量大、图书品种广、接触的读者多…  相似文献   

19.
<正>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国图书市场逐步走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市场销售逐步恢复。年内美术类图书较之以往呈现出新的发展业态和特点。其中美术类主题出版图书的出版和销售成绩瞩目,主旋律出版物成为各家美术专业出版社重点关注领域和发力点。  相似文献   

20.
曹宇 《出版科学》2009,17(5):65-68
大型书城作为图书分销渠道的一个新业态,其建设和运营需要市场营销理论以及其他理论的指引.本文结合市场营销学理论和深圳书城中心城的实践提出"二元销售"的观点,阐明从营销图书发展到营销书城,从营销产品提升到营销产品的载体,是对图书营销管理的一种重要创新,并指出这一观点对于大型书城的营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