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中部地区企业组织的356组主管-员工配对数据为样本,基于自我控制资源视角考察了中国组织情境下职场排斥对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影响,以及状态自控和心理资本在以上关系中所起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职场排斥对员工的组织反生产行为和人际反生产行为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职场排斥通过状态自控的中介效应影响员工的组织反生产行为和人际反生产行为;心理资本对职场排斥与状态自控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员工的心理资本水平越高,职场排斥对状态自控的负向影响越强,进而对员工的反生产行为产生更大的负面效应。研究结果为组织预防和控制职场排斥引起的员工反生产行为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可行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索性地构建了以心理契约为中介变量、以自我领导为调节变量的个人目标取向对员工前摄行为影响的概念模型,并以365名装备制造企业员工为样本,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学习目标取向和证明目标取向对员工前摄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回避目标取向对员工前摄行为具有负向影响;心理契约在个人目标取向和员工前摄行为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自我领导能够强化学习目标取向和证明目标取向对员工前摄行为的正向影响,削弱回避目标取向对员工前摄行为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258名研发人员为调研对象,探究目标取向通过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学习目标取向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正向影响,知识共享在学习目标取向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证明绩效取向直接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正向影响,知识共享在证明绩效取向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间并不起中介作用;回避绩效取向对员...  相似文献   

4.
基于自我损耗理论和自我认同导向理论整合的视角,探讨了职场排斥对员工主动性行为的作用机制。通过对多阶段—多来源的230对上下级配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职场排斥对员工主动性行为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职场排斥会通过自我损耗的中介作用,对员工的主动性行为产生间接的消极影响;(3)集体认同导向和关系认同导向对职场排斥与自我损耗之间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4)个体认同导向对自我损耗和主动性行为之间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5)集体认同导向、关系认同导向和个体认同导向能调节自我损耗在职场排斥与员工主动性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表现为有调节的中介作用。研究不仅拓展了职场排斥的研究视角,也为企业的职场排斥和员工主动性行为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尽管已有研究认为员工学习目标取向有助于员工创造力的实现,但是关于员工学习目标取向通过怎样的具体机制来影响员工创造力并没有得到系统的阐释。整合了心理机制和社会互动机制,探讨了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是如何影响员工创造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员工学习目标取向对创造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共享意愿在员工学习目标取向与创造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安全感调节了员工学习目标取向对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进一步,心理安全感调节了知识共享意愿对员工学习目标取向与创造力关系的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个性化交易成为学界关注的前沿问题。个性化交易涉及员工与领导间的互动,但现有研究缺乏从领导特征的角度思考个性化交易的形成与影响。基于此,研究从授权型领导的视角出发,揭示了个性化交易形成以及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1)授权型领导正向影响个性化交易;(2)心理安全感在授权型领导与个性化交易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个性化交易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且在授权型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4)授权型领导通过提升心理安全感可增加个性化交易,最终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7.
基于心理安全视角,以企业研发团队的领导和员工为调研对象,通过161套问卷,探讨领导包容行为对不同类型的员工创造行为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领导包容行为能提高员工的心理安全感,进而对员工创造行为起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尤其是对员工增量型创造行为的影响更显著;团队心理安全氛围在员工心理安全感与员工激进型创造行为之间起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而对员工增量型创造行为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社会认同理论与人格特质理论为研究视角,以山东地区263名员工为被试,研究职场排斥对离职倾向影响的作用机制与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职场排斥对组织认同有显著负向影响,对离职倾向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认同在职场排斥与离职倾向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职业生涯韧性能缓冲职场排斥对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即高职业生涯韧性的员工在相同职场排斥情况下,其离职倾向更低。  相似文献   

9.
石冠峰  陈清玲  唐杰 《软科学》2023,(4):109-114+120
基于认知-情绪个性系统理论,考察了员工自主性工作努力对同事排斥的双路径模型,检验了地位威胁和表层扮演在员工自主性工作努力与同事排斥之间的中介作用,通过多阶段收集的436名被试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员工自主性工作努力显著正向影响同事排斥行为;(2)地位威胁和表层扮演在员工自主性工作努力与同事排斥行为之间起双中介作用;(3)组织政治知觉正向调节上述双中介路径的间接效应,当组织政治知觉水平高时,该影响加强;当组织政治知觉水平低时,该影响削弱。  相似文献   

10.
最近,领导幽默的研究在西方学界开始兴起,部分学者尝试运用组织管理和心理学领域的成熟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有关领导幽默如何影响个体的创新行为,现有研究并未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基于自我效能理论和社会信息加工理论,通过365对直接领导与下属两个时点的配对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领导幽默对员工的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安全感在二者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个体的外向性不仅正向调节了领导幽默与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安全感之间的关系,还进一步调节领导幽默通过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安全感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间接路径。  相似文献   

11.
回顾越轨创新行为的产生,梳理越轨创新的基本概念和测量量表,同时还对员工越轨行为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进行探讨。通过对越轨创新行为的梳理和总结有助于引起管理实践者对员工特别是新生代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关注,解决管理实践问题也有助于理论研究者发现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开展关于职场偏差特别是越轨创新行为的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往研究忽视了员工创新行为的负面效应。本研究基于自我拓展理论,并对来自3个时间点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员工创新行为对其心理所有权具有正向影响,心理所有权对反生产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心理所有权在员工创新行为与反生产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道德认同负向调节心理所有权与反生产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削弱心理所有权在创新行为与反生产行为之间的间接效应。本研究发现了员工创新行为的负面效应,探明了其对反生产行为的影响机制,丰富了心理所有权和道德认同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3.
   工匠精神是国之基石,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精神,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对中国发展来说是一种迫切需要。本研究基于自我一致性理论,探讨职场地位对员工工匠精神的影响机理,以及组织自尊的中介作用和工作自主性的调节效应。通过305套领导-员工配对数据的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职场地位显著正向影响员工的工匠精神;组织自尊作为个体自我认知在职场地位和员工工匠精神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工作自主性不仅正向强化组织自尊与员工工匠精神之间的关系,并且正向调节组织自尊在职场地位和员工工匠精神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职场地位视角下员工工匠精神的形成机制,为企业培育和弘扬员工工匠精神提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唐于红  毛江华 《科研管理》2020,41(4):200-208
本研究基于自我归类理论和社会需要理论,探索个体感知差异对职场排斥和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以及成就需要和归属需要在这个过程中的调节效应。利用来自356位企业员工的样本数据,采用分层回归的方法进行假设验证。结论显示个体感知差异负向影响知识共享行为,职场排斥中介了二者之间的负向关系,个体成就需要和归属需要反向调节个体感知差异与知识共享行为、个体感知差异与职场排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为知识共享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框架,同时对企业管理实践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辛杰  韩愈  刘淑君  孙卫敏 《科研管理》2021,42(6):176-183
不确定情景侵扰了人们平静有序的工作状态,诱发了企业员工焦虑担忧等负面情绪,影响到了员工工作投入。员工的工作投入被视为企业效能的重要因素,在不确定情境下提升员工的工作投入需要诉诸于能有效应对不确定事件的量子型领导。本研究于2020年中国新冠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和企业复工复产时期发放调查问卷,从自我损耗理论视角探讨了量子型领导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量子型领导对员工工作投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自我损耗在量子型领导与工作投入之间发挥中介作用,职场孤独感调节了自我损耗与工作投入之间的关系。本文对不确定情境下培育量子型领导力来提升员工的工作投入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思路,拓展了量子型领导对员工行为作用机制的研究,从培育量子型领导、缓解员工自我损耗、降低员工孤独感三个方面为企业的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刘晓琴 《科研管理》2019,40(3):188-196
以资源保存理论和情感事件理论为理论基础,以316名员工为被试,运用非伦理领导、情绪耗竭、内在动机和创新越轨行为等量表,对非伦理领导通过情绪耗竭和内在动机两个中介变量影响员工职场创新越轨行为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非伦理领导、情绪耗竭、内在动机和职场创新越轨行为彼此显著相关;(2)情绪耗竭和内在动机的链式多重中介效应在非伦理领导与员工职场创新越轨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非伦理领导不但分别以情绪耗竭和内在动机两个独立中介变量影响员工职场创新越轨行为,还可以通过“非伦理领导→情绪耗竭→内在动机→创新越轨行为”的路径影响员工职场创新越轨行为。  相似文献   

17.
张佳敏  薛晋洁 《科研管理》2022,43(8):140-147
   随着经济全球化,愈来愈多的企业在国际范围内建立竞合关系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多样化。然而,仍有企业不愿改变组织内部原有的行为模式,导致创新绩效降低。为此,本文采用竞合视角以103家国际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层次回归分析着重探讨竞合行为对创新绩效的作用及其对组织惰性与创新绩效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国际企业的组织惰性(洞察力、行为、心理惰性)对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其中心理惰性的影响最大。(2)竞合行为负向调节组织惰性、洞察力惰性与创新绩效的关系。(3)国际企业的竞合行为对创新绩效(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基于领导-成员交换理论和社会支配理论,在等级制度和高权力距离的中国文化背景下,从地位竞争视角出发研究员工主动性行为、领导-成员交换关系、领导地位威胁感知与个体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基于13个组织的630套上下级配对问卷数据,采用层级线性回归模型对假设进行检验,本研究发现员工主动性行为正向影响其创新绩效,领导-成员交换关系中介了二者之间的正向关系,领导地位威胁感知削弱了员工主动性行为与创新绩效、员工主动性行为与领导-成员交换关系之间的正向关系。研究结果为员工主动性行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框架,同时对企业管理实践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广平  陈雨昂 《科研管理》2022,43(1):184-191
    以相对剥夺理论、人-岗匹配理论等为基础,以523名90后新生代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回归法,对资质过剩感与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运用Bootstrap法检验了离职倾向和工作卷入在其中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发现:资质过剩感对90后新生代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离职倾向及工作卷入在其中起到了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对于进一步厘清资质过剩感对90后新生代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以及更好发挥其创新效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