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春祥 《初中生》2006,(7):30-33
三角形、梯形中位线定义和中位线定理是平面几何的重要内容,是学习后面的课程的必备知识,是解三角形和梯形问题的重要工具。这两个定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同一个题设下,有两个结论,一个结论是表明位置关系的,另一个结论是表明数量关系的,在应用时,不一定同时需要两个结论,有时要用平行关系,有时要用倍分关系。  相似文献   

2.
圆的切割线定理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结论,那么抛物线是否也有类似的结论呢?本人经过探索,发现确实有一个很优美的结论.由于是和切线与焦半径、焦点弦有关,我们暂时就把它叫做抛物线的切焦线定理,下面就对标准位置的情形作一研究.  相似文献   

3.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在同一题设下有两个结论,一个结论是表明位置关系的,另一个结论是表明数量关系的.在应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自己按需选用。  相似文献   

4.
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等三种圆锥曲线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在定义、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等方面有相似或相同的结论.笔者在高三复习时遇到一个有关椭圆的问题,经过师生共同探究,发现了圆锥曲线一个有趣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处处涉及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推理论证。如要证明一个命题的结论为真,只要找到使这个命题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即可,而要否定这个命题是真的,只要找到使这个命题不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就可以了。可见,正确理解好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充分而非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等,有助于迅速清晰地得出命题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准确判断出命题的正误。  相似文献   

6.
比较话题中的两个结论,容易看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概括性高、更完整、更严谨,后者只是它的一个推论,所以,应该呈现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7.
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的,以及这个结论是如何被应用的。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高中数学第一册(下)78页阅读材料中,通过正弦交流电的相加,得到一个结论:Psinωt Qcosωt=√P^2 O^2sin(ωt θ)。这个结论,我们通常称为辅助角公式。它可以把两个同角的正弦、余弦函数化为一个三角式的形式。这就为我们讨论三角函数的性质、图象,求解有关三角不等式、方程、系数类问题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教书育人》2006,(2):15-16
新课改曾经是一个概念,现在它已经成为一个事实,一个普遍的事实,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事实——与此同时,它也正在变成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急于给它下一个结论。而实际上。更重要的也许还不是结论,而是来自当事人的直接的感受。感受固然不如理论那么客观、公允、全面和深刻,但是,它可能最真实。[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杨梅  崔鸿 《生物学教学》2004,29(3):34-34
生物学买验不应该只是一个验证生物学结论的过程,而更应该是一个探索、尝试、体验的过程。实验过程越接近真实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学生的要求就越高,就越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11.
实验设计是指在正式进行科学实验之前,实验者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运用有关的科学知识原理,制定实验过程中的材料、仪器、方法、步骤等全部方案。中学生物学中的实验设计,是为研究一个课题(或一个问题)提供一个简易的可行性方案,并通过这个方案的实施探究或验证一个生物学结论(事实)或者对某一生物学现象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逻辑命题条件的充分性和必要性王健纯一个命题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的,其条件对于结论来说,有着某种逻辑联系,比如充分性联系和必要性联系,弄清这些联系的一般形式及其特点,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用A、B分别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如果有了条件A,可以保证结论B成...  相似文献   

13.
当A、B都是整数时,很容易验证A B与A-B的奇偶性相同.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结论.在解题时,若能注意到这一简单结论,不少题目则变得易于解决。  相似文献   

14.
郭要红 《数学教学》2004,(2):24-24,37
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经常需要引用一些文献的结论.但在文献的收集、整理、翻译的过程中,因为多种原因,可能出现结论不完备甚至错误的情形,这就需要学习者正确对待文献,不能迷信文献.笔者最近遇到一个事例,较能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15.
罗建 《中学物理》2012,(3):47-49
类比法是通过两个或两类研究对象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相同点和相似点,并以此为根据把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类对象的有关知识和结论,推移到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上,从而推论出它们也可能有相同或相似的结论的一种逻辑推理和研究方法.而“知识迁移”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一种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的影响.唯...  相似文献   

16.
一、新的学习方式的特征 单一、陈旧、被动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推进的一个重要的障碍。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使学生采用新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再是学生被动的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这些新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相似文献   

17.
夏洛克是莎士比亚笔下的一个贪婪吝啬、重利盘剥、损人利己的人物,但如果我们透过矛盾冲突的发展来看,就会发现夏洛克实际上是一个值得同情的悲剧人物。本文从当时的历史背景,人们对犹太人的态度来分析夏洛克这个人物性格产生的各种原因,可得出了夏洛克的失败是当时的时代悲剧以及他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是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六年制第十册)中的内容。课堂上,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分数的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它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对于知识本身而言,这是一个很不严密的结论,因为它缺少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最简分数”。但对于学生而言,这个结论显得难能可贵,因为这是学生自己发现的东西。因此,我并没有急于纠正。而是以一组练习为载体,创设了一个十分巧妙的情境,引发学生对现有结论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谭鸣 《中学理科》2007,(7):14-15
在不等式的综合题中,经常会遇到当一个结论对于某一个字母的某一个取值范闱内所有值都成立的恒成立问题.这类问题常涉及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渗透换兀、化归、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思想方法,能充分体现综合解题能力,并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是历年高考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我们都将秦二世胡亥看作是赵高的傀儡,这是一个相当有疑虑的结论。事实上胡亥作为极得秦始皇宠爱的儿子,接受了极好的教育,赵高、李斯等人对他也曾有较高的评价,在镇压陈胜、吴广起义时,胡亥也表现了一定的才干,并不是一个唯唯诺诺的傀儡。对秦二世而言,赵高是他的老师、咽喉、平衡李斯的棋子,而不是一个操纵者。胡亥作为一个政治经验、治国经验不足的皇帝,实际上是秦治国之术的傀儡而非某一个人的玩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