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产业集群是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种产业在空间聚集的组织形式.集群内企业间的关系已演化成既竞争又合作的博弈关系.本文以陶瓷产业集群为例,对产业集群中企业竞合行为与技术创新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运用陶瓷产业集群的109份问卷实证检验了产业集群中企业竞合行为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集群内企业间的合作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大于企业间的竞争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因此,把握产业集群中企业间的竞合选择对提升集群中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基于文献综述和集群特征,构建了集群企业开放度对其创新绩效影响机制模型。通过对浙江省3个产业集群116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知识获取在集群企业开放度对创新绩效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即集群企业开放度是通过影响知识获取进而影响创新绩效。(2)知识吸收能力在企业创新绩效形成过程中起调节作用,其中:潜在吸收能力在企业开放度对知识获取的影响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而实现吸收能力则在企业将获取的知识转化为创新绩效的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3)网络中心性在集群企业开放宽度对知识获取的影响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定书  彭鹄 《中国科技信息》2011,(17):100-100,97
针对中小企业高度集聚的产业集群优势,由信息化领先企业带动其他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通过建立基于SaaS的功能可配置的产业集群信息化平台,利用SaaS的新型软件运营模式,提供便捷的功能可配置引擎,通过用户个性化的自定义的功能配置,快速实现外部管理与内部生产过程控制等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4.
高技术产业主导范式扩散下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产业技术范式演进理论出发,结合实际高技术企业运营特点,研究了高技术产业主导范式扩散下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研究结果显示:在高技术产业主导范式扩散阶段,构建一个网络专有技术保护体系运营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运营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社会网络嵌入性和新制度主义理论的合法性是组织社会学的两个重要研究领域,将嵌入理论与合法性理论结合起来,以江苏省无锡市物联网产业集群为背景,研究了产业集群嵌入与组织合法性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机理。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得到的理论模型显示,产业集群政治关系嵌入和商业关系嵌入促进了新创企业的创业绩效,而这种影响通过组织合法性传导,其政治关系嵌入使新创企业获取了管制合法性和认知合法性,商业关系嵌入使新创企业获取了规范合法性和认知合法性,并最终促进了新企业在产业集群内创业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嵌入对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创业能力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环境对创业的促进作用已经得到了证实,但现有研究只就产业集群环境对创业的影响进行了描述性的定性研究,缺乏理论深度和客观的定量研究。采用嵌入的观点,提出产业集群嵌入的概念,用来描述产业集群对创业的影响;认为集群嵌入影响创业绩效是通过提升创业人才的关键创业能力来实现的,即创业能力在产业集群嵌入与创业绩效的关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产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有赖于产业集群,创新的知识生产、知识交换和技术学习是产业集群的重要原因。基于产业集群的创新组织模式表明,不同部门的创新活动模式存在很大差异,与技术体制相关的技术规则和技术专有属性,是创新聚集和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有利于创新集群的政策重点之一,就是打造一种知识创造、知识交换和知识扩散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网络关系日益成为企业获取外部知识与技术的重要途径,以此提升企业的品牌绩效。通过对珠三角地区几个产业集群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业集群网络与企业品牌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产品创新和吸收能力在产业集群网络与企业品牌绩效的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而且企业的吸收能力对产品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知识溢出影响着环保产业集群创新战略的定位与绩效,因此理清环保产业集群知识溢出的作用机制将有利于集群创新绩效的提升。通过构建环保产业集群创新绩效与知识溢出等几组变量作用关系的概念模型,并以宜兴环科园企业为问卷调查对象对模型进行检验,实证结果发现,在环保产业集群内,知识溢出对环保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具有直接影响,知识系统化能力在知识溢出影响创新绩效过程中起调节作用,而创新环境和企业网络结构则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耿海 《科技风》2024,(10):164-166
DEA模型是一种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绩效评价和效率分析的工具,在旅游业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通过阐述旅游产业发展背景,了解DEA模型在旅游产业中的重要性,并且通过伪代码的形式实现算法,为旅游企业衡量自身生产或服务效率,帮助旅游企业识别其绩效优势和劣势,找出提高效率的潜在空间,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服务质量,实现经营的最大化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对供应链整合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供应链整合下的网络创新运营形式和网络创新绩效生成机理,重点讨论了在产业范式演化过程下、产品生命周期演化路径下和企业能力变化下的网络创新绩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复杂产品的创新及其管理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复杂产品及系统与规模化生产的产品相比,在产品特征、生产特征、创新过程、市场特征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之处,无法用传统的技术创新理论加以解释。复杂产品的这些特征给企业的创新管理和政府政策的制定带来了一些特定含义,基于项目的组织是进行复杂产品生产和创新的理想组织形式,通过组织学习实现项目能力的提高、强化与客户(运营商)的合作创新是企业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政府的规制对国家层次产业竞争地位的形成有重要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谭晓蓉 《软科学》2001,15(5):13-16
混业经营从理论上来说有着分业经营所不能比拟的优势,但中国金融制度要顺应分业向混业转换的一个历史趋势却遇到了一系列法律上的障碍,金融集团则是为了规避这些法律及法规而开始在中国建立的,它对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理军  陈劲  金珺 《科学学研究》2009,27(9):1393-1402
 基于企业研发职能的实现条件和相关文献,构建了一个企业研发体制的分析框架,认为研发体制是由企业研发理念、研发策略、研发投入、研发组织与管理以及研发绩效评估等构成的系统;尝试性地应用这一框架描述了10个中外著名跨国企业的研发体制,探索了这些企业研发体制的共同发展趋势及其在产业、发展背景方面表现的差异。这一研究从研发对企业战略与发展的作用而不是研发部门或者企业管理的视角,认识企业研发职能实现的系统特征。应用这一分析工具可以评估企业的研发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企业核心能力生命周期论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郭斌 《科研管理》2001,22(1):92-100
本文提出了“企业核心能力生命周期”理论,通过研究企业核心能力的动态演化来揭示企业创新过程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技术过程与组织过程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企业核心能力演化存在较强的影响力,而产业动态则对核心能力的演化起着选择机制的作用,在产业演化的不同阶段,存在着不同的“产业竞争焦点”,预见产业竞争焦点的变化并进行适时的企业核心能力跃迁对于企业竞争优势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企业为了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必须适时完成“跃迁”过程,使企业核心能力能够适应产业动态的更迭。  相似文献   

16.
刘家成  钟甫宁  徐志刚 《科研管理》2022,43(12):135-143
生产性服务带动创新是今后农业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理解其作用机制及适用条件意义重大。以水稻和玉米生产外包服务为例,考察农时约束下环节作业的“时间规模”对外包服务供给的影响,进而讨论服务带动型创新模式在粮食生产不同环节的适用性。耕整地、播种、收割环节由于有效作业窗口期较长、环节作业时点相对固定,且不同地区的作业时点依纬度变化呈现先后顺序规律,环节专业化作业的“时间规模”较大,从而服务带动型创新模式具有可推广性。而病虫害防治环节作业时间紧迫,作业时点固定性程度低,不同纬度地区作业时间前后相继的规律性较弱,使得该环节专业化作业的“时间规模”过小,外包服务供给不足有其必然性,服务带动型创新模式在此类环节应用的有效性较低,未来技术研发及土地规模化、连片化提升空间规模和分工生产率差是这类环节外包服务向更高水平方向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提升企业动态能力是企业适应环境快速变化、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但对企业动态能力的影响因素,目前学术界对之并没有一致的看法。基于行为科学原理和企业组织能力的一般构成要素,提出了一个新的动态能力影响因素模型,为实际管理工作者构建和提升企业的动态能力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苏中锋  李垣 《科学学研究》2008,26(4):827-831
 战略柔性对企业建立竞争优势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战略柔性是如何帮助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呢?本文指出:由于战略变化和技术创新对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重要作用,战略柔性可以影响企业的战略变化和技术创新,进而建立竞争优势。本文分析了战略柔性对战略变化和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揭示了战略柔性是如何帮助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  相似文献   

19.
Do capabilities evolve differently as a function of the firm's unique ties or through the cumulative exposure to specific types of knowledge? We view capability evolution with respect to a firm's 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derived assets—patents. This study proposes that capabilities evolve by way of a firm's solo and joint invention experiences, and contends that these capabilities are uniquely shaped by the firm's history of patenting with two specific types of ties,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partners. Using a sample of 11,593 patents produced by 256 biotechnology firms from 1985 to 2006, we find that prior joint invention experience diversifies the capabilities of the firm and broadens its strategic options. In uncovering an inverted ‘U’ relationship, we also find that capabilities evolve differently according to the firm's unique joint invention experiences. Moreover, firms that continue to engage in more joint invention experiences develop broader capabilities than firms that retreat from this strategy and pursue solo inventions, whereby more specialized capabilities develop. Focusing on how R&D strategies impact capability development, our findings extend research on capabilities by accounting for how the path dependent role of shared property rights influences the technological trajectory of the firm.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利用进化规划去求解非线性方程组,进化规划中没有重组或交换算子,突变后便执行选择。采用随机型的竞争选择法,挑选优良个体组成下一代群体。该算法充分发挥其全局收敛性和群体搜索能力,对于非线性方程组求解问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仿真实例表明该算法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