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发掘,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创造,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梦想,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但是大人们偷走了九十九种,……大人们告诉孩子,一百种并不在那里,...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著名教育理论家、瑞吉欧教育体系创始人洛利斯&;#183;马拉古兹写过一首题为&;lt;不,一百种是在那里&;gt;的世界著名教育诗,全诗如下:“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文/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总是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发掘/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门去创造/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梦想.……  相似文献   

3.
意大利著名教育理论家、瑞吉欧教育体系创始人洛利斯·马拉古兹写过一首题为《不,一百种是在那里》的世界著名教育诗,全诗如下:“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文/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总是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发掘/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创造/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梦想。/孩子有/一百种语文/(还多了一百种的百倍再百倍)/但是他们偷走了九十九种。/学校和文化/把脑袋与身体分开。/他们告诉孩子:/  相似文献   

4.
程芳 《湖北教育》2004,(1):41-42
意大利诗人洛利斯·马拉古兹的诗歌《不,一百种在那里》写道:孩子有一百种语文,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创造、去梦想……如果说每篇课文都是一支绝美的曲子,那么,它是每个孩子用一百种属于自己的音符谱成的。这是否能诠释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创造性的过程呢?一、让学生自主、直接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  相似文献   

5.
一百VS一     
"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还有一百种聆听、惊讶和爱慕的方式。一百种欢乐,去歌唱去理解;一百个世界,去探索去发现;一百个世界,去发明;一百个世界,去梦想。"意大利教育家马拉古兹的这首诗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与创造者,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对这个世界的尝试与探索就不曾停止。在我  相似文献   

6.
其实有一百     
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 一面种语言, 一百双手, 一百个念头, 一百种思考方式, 游戏方式及说话方式;还有一百种 聆听的方式, 惊讶和爱慕的方式; 一百种欢乐, 去歌唱去理解。 一百个世界, 去探索去发现。 一百个世界, 去发明。 一百个世界, 去梦想。孩子有 一百种语言, (一百一百再一百) 但被偷去九十九种。 学校与文明, 使他的身心分离。他们告诉孩子: 不需用手思考, 不需用头脑行事, 只需听不必说, 不必带着快乐来理解。 爱和惊喜, 只属于复活节和圣诞节。他们催促孩子 人发现已存在的世界、在孩子的一百个世界中,…  相似文献   

7.
儿童/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还有一百种倾听、惊奇和爱的方式/有一百种欢乐,去歌唱去理解/一百个世界,去探索去发现/一百个世界,去发明/一百个世界,去梦想。儿童有一百种语言,/这一百是一百个一百的一百/但被偷走了九十九种。/学校和文明,/使他的身心分离。/他们告诉儿童:/不需用手去做,/不需用头脑去想,/只需听不要说,/只要理解不要快乐,/爱和惊奇/只属于复活节圣诞节。/他们催促儿童/去发现早已存在的世界,/儿童的一百个世界/他们偷走了九十九个,/他们告诉孩子:/游戏与工作/现实与幻想/科学与想象/天空与大地/理智与梦想/它们是水火不容的。他们就这样告诉儿童:/一百种并不存在。/儿童却说:/其实真的有一百。——[意]马拉古奇《其实有一百》  相似文献   

8.
正如瑞吉欧教育系统的创始人马拉古兹所言:“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游戏的方式以及说话的方式,还有一百种聆听的方式、惊讶的方式和爱慕的方式;他们以一百种欢乐去歌唱和去理解,他们有一百个世界去探索、去发现,有一百种世界去发明,有一百个世界去梦想……”然而,成人往往习惯于以自己的方式去看待孩子,习惯于将自己所谓的合乎逻辑的想法强加于孩子,他们从孩子的一百个世界中硬是取走了九十九个,催促孩子去认识已经发现的世界,逼迫孩子按照成人的标准行事。当今,瑞吉欧教育系统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因为该系统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了优良的学习环境。在成人充  相似文献   

9.
中行走的孩子们有着梦一般的迷境,探索;在青春中行走的孩子们有着梦想,去追求,去向往;在青春中行走的孩子们有着琐碎的愁思,去面对,去化解……  相似文献   

10.
王文英 《班主任》2013,(8):58-59
孩子们的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的一抹笑,一滴泪,抑或是托着腮沉思的神情都让我着迷;孩子们的心灵如同一部厚厚的著作,有着太多值得我们去思考,去钻研的东西;孩子们的世界如同一片海洋,纯净透明而又深不可测……  相似文献   

11.
梦想之舟     
这是一只蜗牛的梦想,温暖而实在的梦想。我们的梦想呢?是一粒种子,等着我们去播种;是一张白纸,等着我们去描画;是一片土地,等着我们去耕耘。  相似文献   

12.
心灵的撞击     
“如果我有一千万,我就会建起一百所希望小学;如果我有一千万,我就会资助一百名贫困地区的学生去完成他们的学业;如果我有一千万,我就会设立一个助学奖学基金,它的名字就叫——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基金。一千万是一个梦想,我没有。然而年轻却不会因为‘没有’而被拒绝,我愿意选择以另一种方式来见证青春的梦想——去西部支教。”  相似文献   

13.
《辅导员》2015,(9):33-36
让孩子们早日去了解世界,让孩子们把世界带回中国——俞敏洪2015新东方国际游学夏令营报名启动国际游学让孩子用一颗海绵之心,汲取博大世界的养分充实自己,为梦想去远行!—刘婷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由1993年11月16日成立的北京新东方学校发展壮大而来。多年来,新东方茁壮成长,但从未远离三尺讲台,从未背离出发时的梦想。作为中国著名的私立教育机构,新东方追求卓越,挑战极限,用专业成就梦想,致力于培养成就中国的精英,推动中西文化的融合。新东方国际游学新东方国际游学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旗下高端游学品牌。作为中国  相似文献   

14.
刘瑞常 《教师博览》2008,(11):50-50
德国人素有“世界旅游冠军”的称号:只要假期一到,人们就立即收拾行囊,拥向机场,飞往异国他乡。然而在经济衰退的今天,对于越来越多的德国人来说,“度假”却成了一种梦想与奢望,尤其是对孩子们的影响更大。在暑假期间,这些孩子眼看着别的小朋友跟随父母到夏威夷或者巴厘岛去度假,  相似文献   

15.
王霞 《河南教育》2004,(7):48-48
在班级思想工作中,我们常有这种苦恼与困惑:满腔热情的关心教育,换来的往往是孩子们的“冷漠”。于是,在这种极鲜明的对比和反差之中,我们就常常抱怨孩子们的“无礼”,而很少去静思自己的言行。实际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孩子们的心理与梦想,没有寻找到一种孩子们认  相似文献   

16.
<正>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乡村不止背后的篓筐,还有爱和书香。当大爱化作诗行,勾勒出乡村孩童心中的纯真和梦想,我们看到了另一种教育正在深山罅隙和田间地头里闪闪发光。乡村教育不仅仅需要教会孩子们知识,也需要用爱抚慰孩子们内心最真挚的情感。就在当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携带着殷殷真心和漫漫诗意,跨过山岗和田野,给山里的孩子们送去了希望和远方,让孩子们在诗歌的世界中如星光般闪亮。  相似文献   

17.
孩子的朋友     
雷静 《今日教育》2006,(12):1-1
常常有朋友对我说:“你在幼儿园工作肯定很快乐。”是啊,在幼儿园工作,让人觉得年轻,天天和孩子在一起觉得自己也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因为我很喜欢孩子,所以我选择了幼儿教育,这被人称为孩子王的事业。八年前我带着我的梦想和希望走进了孩子们的中间,走进了这多彩的世界,梦想着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好老师,孩子们喜欢的孩子王。  相似文献   

18.
白秀明 《考试周刊》2015,(21):119-120
<正>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多年,我一直在研究如何让学生爱上英语,并始终保持浓厚兴趣。下面我谈谈自己教学体会。1.深入孩子的内心备教材意大利的马拉古兹在一首诗中写道:"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还有一百种聆听的方式,惊讶和爱慕的方式。一百种欢乐,去歌唱,去理解,一百个世界,去探索,去发现……"孩子眼中的世界并不一定是存在的世界,他们有时的想法会令你觉得不可思议。尊重孩子的天性,理解他们的不可思  相似文献   

19.
胡楠 《大学时代》2006,(7):22-24
西部,你没有去过不能体验她的纯美;山区,你没有生活过不足以知道她的坚韧。那里的人们艰难地生活着,执着地渴盼着,土坯房里有他们的理想,水稻田里有他们的呼唤,漏天的教室溢满了孩子们的梦想。有这样的一群大学生去了,在那里他们感受着青春、感受着人生、体味着现实。  相似文献   

20.
童年离不开童话的滋育;童心离不开童话的孵化;童真离不开童话的灌溉。然而,有人说,这是一个童年消逝的年代,孩子们读不懂童话,童心消失,梦想缺失。如伺看待这种现象?是谁将我们的孩子们驱逐出童话与诗意的世界?该由谁对孩子们的梦想流失负责?不少教师和教育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