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薇 《江苏教育》2022,(24):51-54
为探讨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使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3177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存在性别及年级差异;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及年段上存在显著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为此,改变家庭教育观念、改善父母教养方式是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奥苏贝尔学习动机驱力理论,以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为三个维度,自编《中小学生学习动机问卷),对中小学3~11年级等9个年级1356名城乡学生进行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测查,研究发现:性别、城乡差异以及父母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及各驱力的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手机是中小学生上网的主要工具,手机管理已被纳入教育部下发的“五项管理”内容之一,在教育“双减”工作中,如何解决新时代中小学生手机使用和管理问题,是家校教育的热点与难题。青少年手机依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因素。本研究通过整群抽样、智能手机依赖量表及自编手机使用问卷对北京市某区27所义务教育阶段共8 044名中小学生(13所小学、14所初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该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手机使用呈低龄化趋势,小学和初中学生在手机使用时长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和女生在手机使用具体内容上存在显著差异;初中生在手机拥有率、使用时长方面均显著高于小学生,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初中生在手机依赖分数显著高于小学生,男生手机依赖分数略高于女生,但不存在显著差异。据此建议:在家庭层面,家长需关注孩子手机使用内容,在以身作则的同时,与孩子共同制定手机管理方案;在学校层面,应严格落实上级相关要求,引导教师科学管理学生手机使用行为,运用心理课等形式对学生加大宣传力度,并关注学生心理需求,创造多种机会满足学生人际交往需求;在社会层面,需多部门联合建立相关机制,发挥相关企业...  相似文献   

4.
总结梳理国外和国内关于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以江苏省盐城某初级中学七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性别、不同英语水平的七年级学生在决定策略、社交策略、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等五种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使用上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即英语水平高的学生更偏向使用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在五种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中,学生使用最多的是记忆策略,使用最少的是社交策略。  相似文献   

5.
新疆中小学生在心理健康素质的适应维度上存在着年级差异。具体为小学五年级学生水平最高,其次是初三学生,初一学生水平最低。新疆汉、维、哈族中小学生在心理健康素质的适应维度上存在着民族差异。具体为小学五年级维族学生适应水平显著高于汉族和哈族学生;在初一和初二年级,适应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汉族学生、哈族学生、维族学生;在初三年级,适应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哈族学生、汉族学生、维族学生;在高中阶段,三个民族学生的适应水平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理工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特点及实施教育的途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理工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存在着年级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问题特点。一年级学生在适应方面的心理问题居多;二年级学生是各类心理问题较多产生期;三年级较多表现在个人发展与情感的冲突;四年级则以择业求职而产生心理上的困惑为主。文章根据理工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年级特点,提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有针对性的相应对策,以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睡眠质量与睡眠卫生意识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文版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自编的睡眠卫生意识问卷为工具,考察了重庆市878名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和睡眠卫生意识现状。结果表明:大学生PSQI的总平均值为5.30,标准差为2.63;大学生周末/工作日的睡眠质量差异显著,周末显著高于工作日;总体睡眠质量性别差异不显著,但在分量表上差异显著,女生的睡眠效率高于男生,睡眠时间却短于男生;睡眠质量的年级差异因性别不同而不同,男生的PSOI总分随年级的增加而表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而女生随年级的变化不大。调查结果还发现,大学生普遍对自己睡眠质量的评估过于乐观;面对睡眠困难约有63%的大学生表示不愿意求助他人,约有40%的被试从未为此做出任何努力;男生对睡眠卫生的意识普遍差于女生。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产品接触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引发了社会及家长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北京市544名幼儿家长为调查对象,借助《儿童屏幕暴露量表》和《家长媒介干预策略问卷》调查幼儿的电子产品接触情况、家长媒介干预方式及二者关系。研究发现:幼儿电子产品接触情况不容乐观;家长对五种媒介干预方式加以应用,其中禁止使用的应用程度最高,建立使用规则的应用程度最低;监管、禁止使用和建立使用规则对幼儿电子产品接触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但三种方式对幼儿电子产品接触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由此,提出以下建议:幼儿电子产品接触程度有待改善;借助控制类干预方式能够有效控制幼儿的电子产品接触程度;应充分了解和发挥不同家长媒介干预方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用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测查545名中学生,考察他们的学习策略使用特点以及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中学生学习态度较好、动机较高,但不善于进行自我检查反馈,容易焦虑,难以专心学习;女生比男生较多使用学习辅助策略进行学习,有较强动机,学习更有计划且善于分配时间;初一学生除焦虑分量表外,其它分量表的得分普遍比其它年级学生高,而高一学生在所有分量表上的得分都是最低的。在所有策略上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年级差异;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有密切的关系,但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的解释却只有6.5%。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认知方式镶嵌图形测验和中小学生创造力能力测试,探讨了云南边境一线的怒族、景颇族及傈僳族三种人口较少的民族学生的认知方式的性别差异、民族比较和个体发展特征,以及与创造力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三种民族学生的认知方式呈现出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的认知方式得分明显优于女生;三种民族学生的测验得分随年级的增高而上升,小学四年级、初中一年级是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方式发展的两个转折点;傈僳族学生的认知方式偏向十场独立性,怒族和景颇族学生的认知方式都偏向干场依存性;三种民族学生认知方式与其创造力有着非常显著正相关,场独立性组比场依存性组有着更高的创造力水平。  相似文献   

11.
信息     
上海中小学生“减负”再出新规上海市教委明确规定从2006学年度起,除寄宿制学校外,所有小学和初中不得安排早自修。各中小学要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的绝大多数学生能在1小时以内完成课外作业;初中各年级的绝大多数学生能在1个半小时以内完成课外作业;高中各年级绝大多数学生能在2小时内完成课外作业,各校应在各学科综合平衡后布置课外作业。同时,上海市教委要求对同一课程各校不得组织学生订购或使用两本及两本以上的教科书;学校不得组织推荐学生购买未经市  相似文献   

12.
为调查高职模具专业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现状,采用“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对178名高职模具专业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高职模具专业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和年级上差异显著,但在生源地上差异不显著;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总分在男女性别上有显著差异,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在年级上有显著差异,一年级得分显著高于二年级;学习自我效能感各维度及总分在生源地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调查小学生手机成瘾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在甘肃省白银市城镇和农村小学中分层随机抽样选取了670名1~6年级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小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对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基本情况和手机成瘾程度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调查小学生手机成瘾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小学生使用手机的时段集中于下午和晚上,使用时长周内平均1.6小时,周末平均3.2小时;观看短视频、微信聊天、手机游戏、在线学习是小学生使用手机最为主要的内容;小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检出率平均值为23.9%;城镇小学生手机成瘾程度显著低于农村;随着年级增高,小学生手机成瘾程度加重;父母学历水平越高,小学生手机成瘾程度相对较低;年级、家庭所在地以及父母学历水平三个变量对小学生手机成瘾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甘肃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课题立项支持下,根据自我编制的甘肃省中小学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问卷,开展甘肃省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发现:城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高于农村中学生;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各个维度以及总分上较城市中小学生更低。小学生四年级是一个分界点,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一二三年级;初一年级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其他年级;高三年级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低于其他年级学生。农村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水平普遍低于城市中小学生。中小学生在心理素质的发展上有两个关键时期,分别是小学三至四年级和初中一至二年级,一定要抓住这两个发展的关键期,促成儿童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中小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的特点与教育建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中小学生学业成就归国的特点是: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明显地意识到失败的结果是可以改变的;对学业成败的情感反应较敏锐。中小学生归国特点的成因源于:中国人的“自谦”人格;归国中的“自利性归因偏差”;对突显刺激的过度反应;在失败面前敢于承担责任;各年级归国倾向不同;个体对自己活动结果的预先性认知;在归国过程中把情感因素做为一种动力因素。具体教育建议是:了解学生的归国特点;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把握好教材和考题难度;进行正确的归因训练。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人事智能量表,以1337名中小学生为被试,考察其人事智能的发展特点。研究结果发现:(1)小学二年级学生的人事智能水平达到最高,之后,随着年级的增高,呈显下降的趋势;(2)女生的人事智能无论是在整体上还是在知人、知己、人我互动三方面具体能力上的得分都显地高于男生;(3)中小学生的人事智能在具体内容的发展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当前,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育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禁止周末补课、禁止公布学生成绩排名、严控家庭作业时间、增强学生体质等,但成效似乎并不尽如人意。对此,我们将从博弈论的视角来分析现阶段中小学生减负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家长》2011,(6):4-4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少年儿童十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1999-2010)》中指出,十年来,中国中小学生睡眠时间持续减少,在学习日,近八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在周末,也有超过70%的中小学生睡眠不足。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自编的《中小学生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和《中小学生互联网使用偏好问卷》,对广东省深圳市城区的6所普通中小学的29个班级,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二年级128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生游戏的开展,符合新纲要的要求,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如何开展中小学生游戏?通过近半年的研究,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游戏的时间和空间安排要合理化;二是学生游戏的内容选择要有针对性;三是学生游戏的组织形式应注意多样性;四是游戏的组织开展应注重灵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