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中国体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研究范式探索推动中国体育现代化是必须回答的体育新时代课题,也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实现健康中国建设目标的历史使命。以回顾中国体育现代化历程为逻辑起点,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研究视域,采用政策分析、逻辑演绎等研究方法梳理中国体育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总结其历史逻辑、实践经验,以哲学思维阐述中国体育现代化实践向度。认为:1)中国体育现代化是以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为代表的党领导人的体育思想、体育论述为指导理论的体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发展进程中的标志性成果;2)中国体育事业从贫穷落后走向兴旺发达、从体育大国向现代化的体育强国迈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结果,也是不断满足人民健身、健康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过程;3)体育现代化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不断前行的伟大事业,在新时代必须着力解决“体育人口”“全民健身重点人群”“体育共同富裕”“体育精神文明”时代问题;4)体育的智慧化、法治化、标准化和国际化是中国体育现代化改革发展的实践向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了新时代全民健身事业更高的使命担当和新的价值导向。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分别阐释推进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诉求,深入剖析当前全民健身发展的现实困境,包括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需矛盾仍需化解、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亟待增强、全民健身体制机制尚需健全。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需要补齐短板,实现全民健身供给标准化、均等化发展;主动健康,朝着全民健身融合化、生活化方向迈进;提质增效,助推全民健身智慧化、数字化革新;多元协同,促进全民健身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智慧化转型的优化路径,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对目前我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智慧化转型的逻辑理路、现实困境、优化路径进行探讨。研究认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智慧化转型的逻辑理路体现在资源要素流变、组织模式转型、服务功能升级三个方面。但当前,我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仍存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分布不均,智慧技术赋能应用瓶颈突出;健身数据“量与质”双向缺失,阻碍数据治理效能释放;“人—场景”沉浸式体验不佳,技治倾向忽视人本需求等现实问题。为实现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智慧化转型,提出优化路径为夯实智慧化服务基础建设,厚植场馆的数据基因;规范全民健身数据质量,健全智慧服务治理机制;人机物三元智慧融合,回归以民为本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4.
非正式体育组织以其自组织的特点及在构建全民健身新发展格局中,起着特殊的“基层聚力”功能。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首先明晰全民健身新发展格局下非正式体育组织的理论角色,进而从实践中提炼非正式体育组织的生成逻辑,并依据组织治理困境提出相应治理策略。研究认为,非正式体育组织作为全民健身战略深入实施的有效组织载体,生成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体育治理体系转型、社会体育观念变迁以及群众自发组织参与的逻辑中。面对政府治理偏差、组织内部治理失序、治理资源匮乏的治理困境,提出:构建“基层政府—正式体育组织—非正式体育组织”的全民健身协作治理体系;推动政府治理理念转变,坚持监管与培育并重;完善非正式体育组织内部治理秩序,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组织治理规范;提高组织社会动员能力,增强组织社会认同等策略,以促进非正式体育组织深度融入全民健身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5.
全民健身与奥运争光之间的关系是贯通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问题,它构成了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政治议程。旨在纵向寻觅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指导方针确立与调整的全过程,通过对全民健身与奥运争光关系的历史演进梳理,认为全民健身与奥运争光关系总体上经历了建构期、混沌期、失衡期、转型期、波动期、创新期6个阶段,反映了全民健身与奥运争光关系愈发朝均衡方向发展,提出二者关系均衡发展的逻辑是基于背景、压力、行为、观念及权力等因素;在当下中国体育制度转型的关键时期,在遵循渐进式变迁以保持制度稳定的同时,应不失时机地加快制度的革新,建立二者战略定位对等、价值取向重合、内在结构互嵌的稳定均衡发展模式,使全民健身与奥运争光朝向均衡发展的矢量方向前进,是中国体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中国体育以五大文化逻辑——基于去“病夫”的逻辑起点,在增强人民体质的使命履行中,形成甩掉“东亚病夫”帽子的现代化;基于“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理念,在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政策制定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中,形成人民共建共享的现代化;基于中国历史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实践形成的举国体制,在实现快速赶超发展、提供“中国创造”的实践中,成就创造竞技体育奇迹的现代化;基于中国历史与国情,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友谊与比赛相结合的发展理念与体育文化新形态的中国方案中,走出“并联式”发展的现代化;基于文化的民族性,在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责任担当中,形成中国叙事的现代化——以中国故事书写了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建设体育强国的文化篇章。  相似文献   

7.
新型体育文化消费空间通过多元业态布局、空间场景构建及体育文化氛围营造,能够很好地激发大众体育消费潜力,日益成为满足人们体育需求、促进体育消费的重要载体。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实地考察法,结合空间生产理论,以北京曼联梦剧场为例分析新型体育文化消费空间的特征与生产逻辑。发现:新型体育文化消费空间表现出显著的文化属性、体验属性和符号属性等特征;新型体育文化消费空间生产过程中呈现出治理主体多元化、运行制度现代化和发展理念创新化等趋势。最后从实体空间的文化转型、数字技术赋能和品牌符号化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新型体育文化消费空间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以我国世界遗产地为例,对“生态文明”战略机遇期我国体育健身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创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世界遗产地具有丰富的体育健身旅游资源,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为发展体育健身旅游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但在世界遗产地体育健身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过程中存在重开发、轻保护;重基础设施建设、轻科学研究;制衡机制失衡;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基于此,课题组从实现我国世界遗产地体育健身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统一的研究视角出发,提出实现“生态文明”战略机遇期我国世界遗产地体育健身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创新的发展策略,即:构建世界遗产地体育健身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机制、世界遗产地体育健身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行政依法治理保障体系、世界遗产地体育健身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行政管理体系和世界遗产地体育健身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我国世界遗产地体育健身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创新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通过对系统性的指导性文件和文献进行回顾,运用内容分析法总结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事业的和谐发展历程、内在关系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策略。研究表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事业经历了探索与推进、改革与繁荣、创新与融合等3个发展历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是“全民健身计划”政策制度演进的主线逻辑之一,民族传统体育是乡村及少数民族地区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要抓手,全民健身事业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重要契机。研究得出:在全民健身背景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存在失去大众生活存在场景的外部问题以及无法满足大众对“美”之需求的内部问题。我国全民健身与民族传统体育和谐共生发展的应对策略是营造“现代化”民族传统体育存在场景,以及选取优质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打造符合时代审美需求的健身项目,以“美”吸引流量。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天空跑赛事的发展现状、运动特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中国天空跑的发展问题。中国天空跑赛事是一项依托体育强国战略,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兼顾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协调发展、充分利用和深度融合互联网技术的新兴运动项目。目前还存在宣传推广不足、品牌与文化建设欠缺、融资手段与商业配套落后等问题。认为,应该坚持区域间协同发展,加强全媒体平台建设;打造品牌赛事,提升服务意识与治理理念;充分利用政府与资本合作模式,挖掘附属产业价值。旨在促进中国特色天空跑赛事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首先对商业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文化生产和消费异化的关系进行阐释,进而分别对当代社会中商业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文化生产与消费异化现象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现代消费社会中,商业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文化生产呈现工业化模式、贵族化的趋向,而商业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消费表现阶层区隔和资本镜像的异化.  相似文献   

12.
体育产业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成熟阶段的必然产物,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工业化引致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城市化带来情感和思维模式的变化,民主化激发权利和权力样式的改变,现代化促进管理和行为模式的更新。与此同时,商业化催生体育表演价值的迁移,产业化带来体育健身价值的扩展,职业化推动体育观赏价值的提升,市场化促进体育娱乐价值的共享。对欧美一些主要国家的相关产业数据的分析还表明:体育对经济增长、就业、消费、社会进步等的贡献逐步增长。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业是几个主要欧洲大国和经济强国的第一大产业门类。对于中国体育产业而言,要实现繁荣发展,还需要强化政策实施、激发制度活力、鼓励企业创新,方能完善规模增长、贡献增加、企业盈利、职业诱人、专业热门等标志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3.
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从中国式现代化赋予学校体育的重大意义、价值目标、理念路径等来剖析学校体育高质量治理这一时代新议题。研究认为:1)现阶段,中国学校体育高质量治理需始终以“学生健康第一和全面自由发展”观念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全民身体素养为核心的治理目标,进而为青少年群体掌握运动技能、增强体质、健全人格和终身体育奠定稳固的磐石。2)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我国学校体育治理应从形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思维逐步向高质量、多样性、均等化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体进行转变,形成政府组织、学校群体、家庭群体、社区群体、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共享中国学校体育高质量治理成果的新格局。3)提出新路径:在人才治理层面,以系统化、模式化培育学校体育高质量治理后备人才;在制度治理层面,以可操作化、量化明确学校体育高质量治理标准;在观念治理层面,以多元化、思想化奠定学校体育高质量治理理念;在结构治理层面,以精细化、程序化规范学校体育高质量治理组织;在技术治理层面,以信息化、数字化丰富学校体育高质量治理工具。4)立足“微治理”,遵循学校体育高质量治理的“一体化设计和...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基于对城市公共体育空间之公共性内涵的反思,指出当下城市公共体育空间既存在公共性与功能性的矛盾问题,又面临城市土地资源有限的现实难题。研究认为,这两大问题均可通过“可供性”理论予以消解,首先,“可供性”思路指导下的城市公共体育空间通过营建具备公开性、异质性和共同性等3大公共性核心价值的场所,使得空间的公共性与功能性不再相互抵牾; 其次,通过利用“可供性”的纵深层级划分,将以项目为中心的设计思路转变为以身体活动为中心的设计思路,既保证了市民基本休闲健身需要,又有助于探索非体育用地建设体育空间,进而消解土地资源有限的现实瓶颈。研究根据可供性的四层级特征,提出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的设计理念:①空间的体育可供性分析;②空间使用者的需求调研;③建成空间的更新与再设计。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体育产业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成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诉求。体育新空间作为开展各类体育运动、满足人民体育需求、促进多元服务消费的重要空间载体,已成为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新动力。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三元辩证框架,发现体育新空间呈现出主体更新、制度创新、理念革新的空间新表征,表现出智慧化、场景化、科学化、多元化的空间新实践,凸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表征空间。最后从创新发展要素的角度,提出建设体育新空间所需的制度、土地、资本、技术与数据、公众等核心要素的优化意见。  相似文献   

16.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下,体育与科技融合已成为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和核心引擎。以产业经济学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和案例分析方法,在阐明体育与科技融合、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基础上,探寻体育与科技融合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制与路径。研究发现:逻辑维度上,体育与科技依托技术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业态融合催生出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新业态等新供给,培育出体育消费新需求、新模式,促进体育产业的供需良性互动,破解体育产业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机制维度上,体育科技融合发挥结构优化效应、效率提升效应和价值创造效应,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此基础上,从体育与科技融合宏观层面的机制创新与政策保障、中观层面的合作协同与平台建设、微观层面的强化创新与三维共力提出其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网络健身直播推动了运动健身行业的发展,运用案例研究法与逻辑分析法,研究网络健身直播发展的动因与功能。认为,互联网直播技术红利赋能传统健身行为,为便捷性健身、公平性健身和个性化健身提供了便利。依托互联网的健身直播,新的社会行为得以构建:突破空间约束,实现了脱域指导;推动了多样化与个性化的体育健身产品创新;融合了健康、身体美和经济效益等多重价值;密切了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建立了更宽泛的体育社群虚拟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体育产业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成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诉求。体育新空间作为开展各类体育运动、满足人民体育需求、促进多元服务消费的重要空间载体,已成为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新动力。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三元辩证框架,发现体育新空间呈现出主体更新、制度创新、理念革新的空间新表征,表现出智慧化、场景化、科学化、多元化的空间新实践,凸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表征空间。从创新发展要素的角度,提出建设体育新空间所需的制度、土地、资本、技术与数据、公众诉求等核心要素的优化意见。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两个一百年”目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 分析了建设体育强国的理论逻辑、战略意义及路径选择。理论逻辑是,“两个一百年”目标是建设体育强国的时代坐标,建设体育强国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战略支撑。战略意义是,建设体育强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提供健康保障、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建设路径是,深入实施全民健身战略,持续提升竞技体育国际竞争力,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繁荣和发展中华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20.
论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群众体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体育健身计划,目的在于加强全民健身工作,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壮举。我们认为,全民健身,提高身体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是对体育本来意义的复归;是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一项宏伟的社会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