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传梅 《大观周刊》2012,(43):377-377
英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目前英语教学的关键。教师在传授语言的同时还需同时同步地传授中西文化知识。本文通过对“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冲突的介绍和语言与文化关系两方面来探讨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 现代的英语教学除了要继承传统教学中的优点外,更重要的是要以语言教学的目的为中心来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2.
郭蕾长 《大观周刊》2012,(40):148-14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了。如果违背了某一文化习俗,就可能冒犯对方,甚至引起文化冲突。因此,我们应把英语语言教学置于跨文化的环境中,把跨文化交际列为英语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文体障碍、误解和冲突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只有这样,英语教学才不失其完整性,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因此,我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了以下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3.
杜立  吴芳  孙建 《大观周刊》2011,(31):120-120
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现实语言场案,英文电影丰富的自然语言和文化承载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在英语教学中贯穿英文电影的学习,可以有效的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鉴别能力,拓宽其国际视野。  相似文献   

4.
代荣芹 《大观周刊》2012,(31):202-202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人们在劳动生活中都离不开语言,三到六周岁幼儿求知欲旺盛,对周围的事物表现出强烈的欲望,幼儿期是孩子们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只有孩子真正学会了说话,才能把自己的意思正确的表达出来。虽然孩子具备说话的能力,但如果不进行专门的训练,就算幼儿的语害能力天生特剐好,那么他的语言能力也会下降的,所以训练幼儿的语言能力要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增进幼儿知识,开阔幼儿视野,这样才能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5.
杨会英 《大观周刊》2012,(45):364-364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传播工具。英汉文化差异直接影响中国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理懈。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这些文化差异.丰富文化背景知识.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现阶段,由于英语文化的缺乏而造成了当今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低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逐步渗透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与把握能力。英语教学与英语文化知识是相辅相成的.本文针对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的渗透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希娃 《大观周刊》2012,(3):236-236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渗透非常重要,这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应该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进行文化的渗透。  相似文献   

7.
吴蝶  马美丽  覃欢 《大观周刊》2012,(21):220-221
语言意识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较为广泛,但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较少提及。我国小学已普遍开设英语课程,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是有可行的。良好的语言意识有利于学生将来的英语学习,学习者能更好地运用英语,减少交际中的障碍,并进行成功交际,培养学生语言意识是有必要的。本文主要从建构理论,认知的过程出发,并结合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实际,说明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语言文化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8.
古成兴 《大观周刊》2013,(2):155-156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按照语言学习规律.学生必须吸收相当数量的语言材料和经过一定量的语言实践,才能获得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不单纯是对语言知识的积累和使用,它还包括对所学语言知识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知识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史文梅 《大观周刊》2012,(30):324-324
原来的英语教学早已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现在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教师要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最早提出了语言能力(Liguisticcompetece)和语言行为(Linguistic performance)的概念。这里的语言能力只包括两部分:一是语言官能,即大脑中的内在机制;二是语言知识。为了区别于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tymes)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概念。交际能力是一个人运用各种可能的语言和非语言(如手势、面部表情等)手段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李旭 《大观周刊》2012,(20):249-250
学习一种语言,交际是目的,语言是方法,文化是背景,我们不但要学习语言本身,更应该了解以文化为基础的交际形式。所谓“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不同文化思想,让学生了解英语使用的文化背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基础。长文从跨文化交际目的出发,探讨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意义,提出在外语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观点,并给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际法教学理论提出后,人们越来越关注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交际教学法的广泛运用.交际教学法强调的是"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ability)的培养,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注意体现交际性原则,加强交际法理论的研究和探讨,将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3.
田飞飞 《大观周刊》2011,(31):114-114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使学生成为合格的语言使用者,就要注重学生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韦立英 《大观周刊》2011,(51):199-199
今天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在重视提高学生的5大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的基础上,不可避免的要把社会文化能,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认识和文化能力是提高大学生英语基本技能的必要因素,及文化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实际交际中的也很重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适当地引入跨文化交际学的内容,将会有效地培养起学生: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兴趣和习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君 《大观周刊》2012,(32):256-256
在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嚣导袭语言学习和理解的困难。因此,荚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而且也应包含文化知识的传播,教师应寓教文化于教语言之中,通过加强中西文化差异对比,克服学生学习英语的文化障碍,增强学生踌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16.
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播,而且更应该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播。在成人英语教学中应导入文化背景的内容及其方法。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及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外语教学不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而是和文化教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阐述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分析了以往外语教学的不足,从而提出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8.
时宏  孙建 《大观周刊》2012,(43):364-364
掌握好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既有利于语言学习,又有利于开阔视野,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加强文化知识的教学,符合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英美文化,提高语言的理解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9.
马雪娇 《大观周刊》2011,(31):143-143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用英语进行语言交际、交流、交涉的能力。是英语课标所着重强调的一个教学目标,训练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不仅是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更是为了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陈德琴 《大观周刊》2012,(26):139-139
英语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其中,英语听力理解能力一直是外语教学首先应该培养的能力,因为听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是获得语言感知的最重要途径之一,是学习英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必备条件。 综合分析来说,听力过程不仅与听者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有关,而且还与听者的心理素质有密切的关系。那么怎样在新课改实施中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呢?除了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外,还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