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复杂性思维作为近二十年来兴起的研究自然现象与人文社会现象的一种新思维方式,它与简单性关于还原、线性、封闭、静态、机械的思维方式不同,它具有整体性、非线性、开放性、自组织性、动态生成性等特征。高校  相似文献   

2.
现代课程的学科分离根源于实体式思维,实体思维中的课程有着孤立、预定、封闭和确定的特点,这种课程背离教育的真谛,扼杀教育的活力。过程思维中的课程则克服了实体思维中课程的弊端,具有一体性和关联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创造性和生活性的特点。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许多理念与过程思维的课程观不谋而合,我们只有将对课程的思考从实体思维状态转变到过程思维状态,才能推动我国当前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首先是观念的整合,而观念整合需要思维的创新。阐述了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主要的4种思维模式:逻辑思维、直觉思维、辩正思维以及复杂性思维。倡导一种接受由整合中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开放性所提出挑战的可能性的思维观,以期更好地促进整合,并促进教学创新。  相似文献   

4.
农村学前教育课程在其独特的农村背景之下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的存在,这种复杂性困扰着农村学前教育课程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比如:认识的恰切性与课程"去背景化"的冲突、课程"主体性"与"他者性"的冲突、课程整体与部分的矛盾、课程"自组织"与"他组织"的矛盾。面对复杂的农村学前教育课程,互生共联的宏大概念路径、整体与部分共存的全息路径、开放与变化的策略路径是走向复杂性思维方式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复杂性理论的启示与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性理论是对西方近代以来科学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简单性思维、静态封闭、线性还原以及机械决定论的扬弃和超越,强调的是复杂性、关系性、非线性及动态开放的思维方式。走向复杂性理论的思维审视课程改革,它对当代课程改革的意义和启示就在于:走向复杂:课程改革的思维品性,推崇整合:课程设计的有效路径,超越“话语平移”:课程改革理论资源选择的本土路向,寻求创生:课程实施的本真图景。  相似文献   

6.
现代课程的学科分离根源于实体式思维,实体思维中的课程有着孤立、预定、封闭和确定的特点,这种课程背离教育的真谛,扼杀教育的活力。过程思维中的课程则克服了实体思维中课程的弊端,具有一体性和关联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创造性和生活性的特点。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许多理念与过程思维的课程观不谋而合,我们只有将对课程的思考从实体思维状态转变到过程思维状态,才能推动我国当前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志宏 《成人教育》2011,31(7):54-55
当前我国成人教育课程评价存在着单一化、静态化和封闭化等诸多问题,这些均不利于课程的健康发展和成人的全面发展,"复杂性思维"作为研究复杂现象、复杂问题和复杂系统的新的思维方式,可深刻认识事物本来的复杂面目、理解和把握事物的发展及其变化。它给课程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使课程评价由单一走向综合,由一元走向多元,由静态走向动态,由封闭走向开放。  相似文献   

8.
当前课程改革中的简单性思维:反思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方式常常决定着我们的行动取向、策略及其效果。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域存在着一种简单性思维方式,对改革的方向和秩序产生着不良的影响。课程改革者必须超越简单性思维,辩证地看待简单性与复杂性的关系,直面课程改革的复杂性,推动课程改革不断前行。  相似文献   

9.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具有不可预见性和不确定性,是复杂性研究的重要领域。复杂性思维的非线性、整体性、自组织性、开放性特征为研究教育的复杂性提供了新的范式。在复杂性思维范式下,通过对生成性目标复杂属性分析,为生成性目标的建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复杂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与世界多样性、无序性、混沌性、涌现性等概念相对应,呈现出多元化、综合化。它以非线性思维、整体思维、关系思维、过程思维为主要特征[1]。教学是一种人为和为人的复杂性社会实践活动[2]。历史、历史认识以及历史思维方式皆具有复杂性,故历史教学中需要应对复杂性思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结合国情和时代发展需要,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发展素质教育。"简单化"的历史教学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基础教育发展要求。然而,一线初中历史教学仍有将历史教学"简单化"处理的现象。本文基于复杂性思维,探讨初中历史教学资源的优化,以促进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1.
教师课程角色虽历经多次调整,但总体发展趋势是从“防范”走向“赋权”。“防范”的代表形式是“防教师”课程,它体现了一种工业化思维;“赋权”的代表形式是教师即课程,它体现了一种生成性思维。两种代表理论虽然各具特色,却均有陷入某种“极端”现象的风险。所以,根据复杂性思维的理解,合理的教师课程角色应具有主体性、依赖性、全息性和发展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过程性特点,它将思维、实践、过程与创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新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具有反本质主义、内在构成性、反权威主义的基本特征,其价值取向表现为:推崇多元、动态生成性、生态性、人文关怀等。后现代主义视野下课程变革的基础是多元文化的生态整合和复杂性思维方式;要求课程变革由课程开发单一主体和权力集中转向课程开发的多元主体和分享权力、共担责任,课程实施由控制与静态性转向对话与生成,课程评价由单一性转向多元性。  相似文献   

14.
受简单性思维的影响,职业教育课程表现出了目标上的划一化和同一化、设置上的过于专业化和分割化、实施上的静态化和预设化、评价上的单一化和标准化等方面的问题。二十一世纪是充满复杂性的时代,顺应复杂性思维的时代发展潮流和面对简单性思维下的职业教育课程弊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要有新的走向:职业教育课程目标走向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走向统整融合、职业教育课程实施走向有序预设与无序生成相融合、职业教育课程评价走向多元与开放。  相似文献   

15.
复杂性科学的兴起和发展引发了科学研究领域内思维方式的变革。一般认为,非线性、不确定性、自组织性、涌现性是复杂性科学的主要特征。教学本身是一个复杂系统,运用复杂性科学的主要特征来分析和看待课堂教学中的复杂性问题,对于深刻识读教学思维方式的本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维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领域诸多现象的存在为课程思维的存在提供了基础。影响课程思维的基本要素是哲学观及其表现出来的哲学思维方式。目前的课程思维基本上存在两大类别,它体现的是从现代走向后现代的变革,关注了人的存在。思维方式的选择与应用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而论。  相似文献   

17.
复杂性科学的兴起和发展引发了科学研究领域内思维方式的变革。一般认为,非线性、不确定性、自组织性、涌现性是复杂性科学的主要特征。教学本身是一个复杂系统,运用复杂性科学的主要特征来分析和看待课堂教学中的复杂性问题,对于深刻识读教学思维方式的本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课程改革是人们对课程进行的根本性改造,与一般的、具体的课程改进相比,综合性更强、范围更广、程度更深、持续时间更久,它往往涉及有关课程的价值观念、理论基础、指导思想、制度政策等方面的重大变化或方向性调整。课程改革的内在动力是人们通过学校课程的不断改变来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课程改革中我们经常会采用线性思维方式和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值得反思和改进。对课程改革的评价可以考虑课程改革的适切性、进步性和正义性。  相似文献   

19.
秦蕾  朱进东 《江苏高教》2020,(2):102-106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复杂系统,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其开放性、动态性、非线性、涌现性等复杂性特质日益凸显,其思维方式、工作方法、认识模式、管理手段、监督评价等运行机制也呈现出新的复杂挑战局面。这就需要积极转变思维方式、合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探索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20.
复杂性理论与教育的复杂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之教育学研究,需要对理性主义的简单性、唯一性、单向度、线性化的思维模式进行反思,继而代之以用复杂性、开放性、多元性、发展性和非线性的观念来审视极为复杂的教育现象与教育生活,从事具有复杂性的教育学研究。在这一点上,复杂性理论的提出和复杂性研究方法的问世,为我们开启了一扇光明之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