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我国出版企业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研究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美华 《出版科学》2011,19(2):81-85
在数字化大潮中,寻找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是出版企业发展数字出版的突破口。通过对数字出版盈利模式内涵与出版企业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现状研究文献的探讨,发现受众需求、数字产品(服务)、销售渠道和利润获取是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的四个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2.
数字平台建设是深化出版融合、推动数字出版"走出去"的关键,是新形势下出版"走出去"创新发展的新路径.出版企业需要把握资源、技术、机制、功能的实用性四个要素,从数字出版产品供给与海外用户需求、数字出版产品营销推广与服务生态、数字出版"走出去"商业模式三个维度重构出版"走出去"数字平台,重塑出版"走出去"生态价值链,深入推进出版"走出去"数字化转型升级,形成出版"走出去"新的产业链格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出版正成为出版企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但大多数出版企业对怎样开展数字出版业务没有明晰的思路。本文从出版企业数字出版中心发展模式、出版企业数字出版中心主要任务、数字出版中心人才培养三个方面阐述出版企业数字出版中心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4.
《传媒》2005,(7):4
2005年7月8日,首届数字出版博览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标志着我国数字出版盛会大幕开启.国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科研机构、出版单位、数字出版相关企业、国外知名数字出版厂商的代表共聚盛会,在"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会议主题下,展示国内外数字出版先进技术和成果,研讨中国数字出版发展的问题与出路.  相似文献   

5.
2012北京国际出版论坛的主题,依然围绕出版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但较之去年"数字时代的国际出版业走向",今年的主题"数字环境下出版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让人们感到了发展的压力。2006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产值只有213亿元,2011年已经达到1377.88亿元,数字出版增长率远超其他行业。据了解,世界主要出版集团的数字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数字出版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管理问题,从数字出版项目的"二重性"特征以及传统编辑、信息技术人员和外包技术企业的局限性出发,提出准确定位数字出版项目管理人员的范围和职能,加强数字出版项目管理人员的基本能力培养是解决数字出版项目管理困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黄先蓉  郝婷 《编辑之友》2013,(1):73-75,82
数字出版标准能够保证数字出版在生产、交换、流通、版权保护等活动中获得最佳的秩序和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数字出版标准的制定需把握好引进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包括根据数字出版的特点制定和维护数字出版标准、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推进模式、加强数字出版各管理部门的沟通,实现跨领域的数字出版标准化合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刘蒙之  贾瑞雪 《出版广角》2013,(Z1):104-106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方兴未艾,过程曲折。目前,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遇到内容、技术和服务等一系列难题。在这种背景下,数字出版企业"中文在线"在数字出版领域的诸多创新与开拓是一个可资借鉴的成功案例,受到业界好评。文章从"前瞻的眼光、不断的创新、品牌文化"三个要素,结合相关理论具体剖析"中文在线"品牌构建的成功要素,并试图为数字出版企业的发展提出借鉴策略。  相似文献   

9.
我国数字出版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在数字出版产业链配置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致使产业链各个环节及组成各个环节的企业之间关系紧张,这将不利于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发展。数字出版产业链构建不当数字出版产业链循环不畅数字出版产业链由一系列相互独立的关联企业组成,并从整体上表现为数字内容提供商、数字内容出版商、数字技术提供商、网络服务提供商及读者等主要环节。各个主要环节相互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数字出版领域还没有建立起相配套的数字出版标准与法规体系,在数字出版标准与法规体系建设中,应坚持"基础、急用"标准先行原则,注意推进数字出版标准的国际化,注意数字出版标准与法规体系的预测性和合格评定体系的建设。同时,可以采取"先标准,后法规"、"事实标准转化为正式标准"的策略,建立"引标准入法"的程序规则,构建可持续改进和完善的数字出版标准与法规循环体系,建设数字出版标准与法规体系的信息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对于数字出版的介入日益加深,将在数字出版的整个流程中产生深刻影响。在迎接新技术与数字出版行业进一步融合的同时,由于数字出版业具有的特殊性,人工智能技术也将给数字出版行业带来一些风险。本文将从"把关人"机制失灵、"茧房效应"、"泛娱乐化"、数据与算法霸权四个角度论述人工智能可能给数字出版业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数字出版产业和内容管理的深入发展,数字内容管理日益引起数字出版产业链各主体的广泛关注.文章分析了当前出版企业数字内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据此提出出版企业发展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3.
数字出版是近年来新闻出版领域关注的研究热点,是出版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数字出版的研究为数字出版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借助文献计量和分析,可以发现2017年国内数字出版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媒体融合、"互联网+"、数字阅读、知识服务、人工智能和人才培养六个关键词上.  相似文献   

14.
大学出版社作为教育出版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在数字转型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与文化科技企业相比,数字转型优势并不突出。文章通过整理"十三五"期间大学出版社承担数字出版相关项目情况,总结当前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现状与转型经验,分析大学出版社的数字出版发展趋势,并提出数字出版的升级路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传统出版产业受到数字出版技术变革的巨大冲击,短期内急需大量数字出版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而当前高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数量与规格远远满足不了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短期培训成为必然选择。根据数字出版行业人才需求,设计了不同类型的数字出版人才培训课程模块,建立了"地方政府主导、出版企业选派、高校(研究院所)支持、个人参与"的"四位一体"培训模式,为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提供急需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6.
数字出版信息资源是现代出版企业管理的基础,对出版企业实现开放、科学、动态管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出版企业的组织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开发利用数字出版信息资源并推进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是出版管理科学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李翠玲  孙瑾 《出版广角》2023,(18):24-29
数字出版内容建设是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根本所在,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核心任务,直接影响和制约数字出版精品矩阵的打造。数字出版内容建设体系建构包含“两种类型”“三个阶段”,“两种类型”是指转化型数字出版内容建设和原创型数字出版内容建设;“三个阶段”是指出版内容建设所包括的资源数字化、内容产品化和建构体系化三个环节。出版单位打造数字出版精品矩阵的可行性路径包括推进数字版权授权工程、实施出版资源数字化策略、推动数字资源精品化建设、建立与数字出版内容建设适配的运营体系以及推动数字出版品牌化发展等。  相似文献   

18.
2012年,距离数字出版的概念首次被界定已经过去7年;2012年,在数字出版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初现曙光。这一年,数字出版规模再创新高,位居新闻出版全行业第三;这一年,传统出版加快转型步伐、IT巨头不断介入,数字出版从早期技术企业的"单打独斗"走向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这一年,数字产品形态日益丰富、赢利模式日渐清晰,数字阅读在读者心中扎根发芽——这一年,数字出版的新发展、新变化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7月10日,作为第五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的一项重要活动,"维基出版与数字出版2.0"高端论坛成功举办,吸引了来自国内外数字出版企业、出版社、报刊社等单位的百余位业内人士参加。论坛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钟书国际出版网和人大数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主  相似文献   

20.
数字技术与数字出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正在给新闻出版业带来深刻的变革.其中"数字出版"这一概念日益凸显,备受行业、学界关注.数字出版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和新兴的数字出版媒体.事实上,在今天纯粹意义上的传统出版已不复存在,即使纸质出版物,其出版流程电都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