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对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主要项目共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练的视角对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主要项目的共性进行了探讨,旨在从组队思维、赛场心理、队伍沟通三个方面给本项群项目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法,对历届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的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夺金项目上存在着明显的项群特征.按参赛人数分类,单人竞技项群是我国运动员夺金的主要项群,双人合作项群是我国运动员夺金的次要项群,多人集体项群是我国运动员夺金的弱势项群;按主导竞技能力和成绩评定分类,技能主导类项群是我国奥运夺金的主体性项群,体能主导类则是辅助性项群,其中技能主导类表现难关性项群、技战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以及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是我国奥运夺金的棱心项群;按竞技性质和比赛战术分类,间接竞技类项群是我国奥运夺金的主要项群.  相似文献   

3.
从体育文化的"超越"本质和项目的"对抗"属性出发,提出了介质对抗类项目的概念,确定了球类运动的归属。从球类项目的物质规定性出发,以"对称破缺"理论为工具探讨了介质对抗类项目的本质特征与文化属性。研究表明,球体因其"最完美"的对称结构而具有"最稳定"的动力学特征,成为对抗"最广泛"的介质;球类活动具有对抗的介质性、评判标准的非尺度性、行动过程的复杂性等派生属性;球类活动目标指向介质物,客观上具有提高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能力。作者建议,球类的价值研究属于"求善"的范畴,不应纳入"求真"的认识论领域。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项群理论的研究大多是在运动训练方面,结合项群理论指导体育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对技能主导类的同场对抗项目、格斗性运动项目、隔网对抗性项目、表现难美性项目的分析,针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GIS技术与数理统计分析法,对第23~29届奥运会奖牌的全球地域分布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美国、俄罗斯、德国、中国奥运会金、银、铜牌及奖牌总数占主导,各国间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美国在同场对抗性、体能主导类项目上所获奥运奖牌最多,中国在隔网对抗性、表现准确或难美性项目上具备最强竞争力,俄罗斯在格斗对抗性项目上的奥运奖牌最多,德国在水上项目与其他项目上的竞争力已领先世界诸国,体能主导类项目奥运奖牌的地域分布最广.全球6大洲奥运会金、银、铜牌及奖牌总数的分布特征均表现为欧洲>北美洲>亚洲>大洋洲>非洲>南美洲.在同场对抗性、格斗对抗性、表现准确或难美性、体能主导类、水上和其他项目上,欧洲较其余5大洲占据比较明显的优势,亚洲仅在隔网对抗性项目上具备较强实力,北美洲各项目间的竞争力较为平衡,大洋洲与南美洲在各项目上的竞争力处于中下水平,非洲仅在体能主导类项目上具备一定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将对抗性项群比赛中双方竞技表现起伏的现象称为"涨落"现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摩法、数据分析法,对"涨落"现象的发生率、频数、时长、时段和强度特征进行研究,旨在指导竞技参赛实践和丰富竞技参赛学理论。主要研究结论包括:除个别项目因竞技或规则特点较低外,其余项目或项群的"涨落"发生率很高;"涨落"绝对频数、相对频数、绝对时长、相对时长与比赛总时长相关;多分值计分项目的"涨落"强度高于单分值计分项目。在"涨落"时段方面,除无单次进攻时限的同场对抗性项目"涨落"与进球关系密切外,其余项群和项目获胜方的"潮涨"在每节(半场、每局)比赛前、中段出现,且早于"潮落",同时末节(场末、局末)主要表现为"潮平"或"潮涨"。丰富竞技参赛理论,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参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关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构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以运动技能为主要考核内容的学习评价方法仍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这与2002版<纲要>精神严重不符.基于此,以田麦久"项群训练理论"分类为依据,从运动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运动参与、进步幅度、情感与行为态度四个方面制定可操作的评价方法和标准,构思了表现性项目评价、对抗性项目评价、体能类项目评价三类将学习目标具体化后可具体操作的适合不同体育项目、不同课的类型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运动员体能与技战术发挥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比较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入手,以我国竞技运动项目中的体能类项目和技能类的对抗类项目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对体能在这些项目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以及与技战术的辩证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在体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落后于其他体育强国.3)在以体能为主导的大多数项目中和技能类的对抗性项目中,体能的因素被看成取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参赛运动员的士气高低对于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的比赛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认识运动队(员)士气在比赛中的作用,采用目标激励、奖惩激励、使命与责任感激励、组织认同激励等激励机制来激励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运动队(员)的士气,为取得优异的比赛结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根据运动训练学"项群训练理论",乒乓球、羽毛球项目同属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对同项群内的我国男子优秀乒乓球、羽毛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进行比较分析,做两项目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身高、克托来指数等,大多数指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主成分分析两项目的典型指标也有所不同.对他们的体型特点进行比较研究,为以后两项目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第13届欧洲足球锦标赛威胁性进攻测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年一度的欧锦赛是最高水平的洲际杯赛其影响力不亚于世界杯,当代欧洲各种足球风格和流派之间对抗与碰撞是部精典的足球攻防技战术教学片。本文对2007-2008赛季第13届欧锦赛全部16队31场比赛威胁性进攻运用数量/质量、属性特征等进行统计分析。其主要观点是:威胁性进攻(威胁性射门、险球)是有效进攻-威胁性进攻-进球-致胜逻辑的关键环节,创造进球机会(前提条件)、把握良机(进球能力)是决定比赛胜利的核心要素,是衡量强队进攻实力与控制比赛能力水平的集中体现与鲜明指标。  相似文献   

12.
采取文献资料法和比较研究法,就高尔夫球称谓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考察,发现“高尔夫”与“高尔夫球”两种称谓混用现象普遍存在且由来已久。对此,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高尔夫”最早是荷兰语Kolf的音译,“高尔夫球”为球类运动的一种;“高尔夫”可以作为“高尔夫球”或“高尔夫球运动”的简称或代称,但作为球类运动项目的标准名称显然不确。  相似文献   

13.
体育学理之探究——关于运动技能教学原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的根源在于运动技能教学理论的"苍白"。体育学科自从游戏和竞技运动转来,"学理"就一直被忽略,学理尚不明确,当然体育学科使命就难以明确,更难以得到实现。本研究以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技能为研究对象,运用假设检验法、文献资料法、行家调查法法等研究方法,以运动技能的分类研究为切入点,探索基于"会能度"分类的运动技能的教学规律,旨在对体育教学实践中的矛盾及其源泉进行深入地挖掘,为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足球是一种对史前狩猎现象的抽象化、写意化与间离化的转变形式。足球的仿猎性还体现在对身体演示艺术的多元化促进方面。人类史前狩猎多维度的技能全部体现为身体技艺,足球也继承了这样的文化遗产,其技战术体系的丰富性一直以身体为依托。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经历过狩猎时期,狩猎也因此成为球类运动的原生介质。作为球类运动中的佼佼者,足球的延展性很强,其所展示的是一种史前人类的主流生活技能,具有关照远古人类生活方式的行为志意义,正因如此,其体现的是人与远古生物的多元化关系,足球的生物学意义也在此得到了更大维度的张扬。  相似文献   

15.
对现行篮球技术分类体系及划分标准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现行篮球技术分类体系及划分标准进行了反思,结果表明:篮球技术的攻防属性与球的状态密切相关,对球的状态的科学划分对构建篮球技战术分类体系起着基础性作用.建立了争球状态、争球技术等概念,将球的状态划分为本方控制球、对方控制球、争球三种状态,在此基础上重新构建了篮球技术分类体系,为篮球技术分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篮球运动理论和实践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足球属于实体球类游戏,正因如此,其与狩猎的关系更为紧密。从竞技内涵的角度看,足球与其他球类项目一样,是一种对远古狩猎行为的一种纪念方式。英文"sport"一词本就含有狩猎之意,足球的狩猎基因散落在足球游戏肌体中,足球的狩猎寓意还涉及人与动物多元性关系。足球在英格兰并未遭到彻底禁绝,因为它承载了岛国国民的思维特性,延续了日耳曼人的行事风格,还继承了罗马帝国时代的生活风尚。狩猎精神对球类项目皆有贯通作用,足球之于球员,兼有三重角色,分别为猎具、伴侣与猎物。足球与狩猎的关系呈现出了复合性特质,足球一直有一种简单、自然、便捷的快乐感,足球由此而缔造出一种新的文化载体,并在现实中重新生发出一种新的自然观、人生观与生态观。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球类运动科研现状进行数据和逻辑分析,指出制约我国球类运动科研发展的理论落后于实践、科研方法有待创新、“复合型”人才危机等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篮球攻击性防守是指在进攻的不断变化中,防守队员以球为中心,以人为主,在人球兼顾原则下,为制约对手的进攻,夺取控球权,实现“守中有攻”,而合理地、针对性地运用身体、心理、技战术的动作及互相配合。研究表明,对攻击性防守的概念、特点、作用和原则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高运动员对攻击性防守的认识,对运动员进行意识、素质、个人防守能力的训练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第29届奥运会中国女篮八强比赛的技术统计,对比赛对手不同位置队员技术运用能力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篮不同位置队员在投篮得分能力、获得球能力、支配球能力等方面与世界强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面对新的奥运周期,中国女篮要有新的突破,必须认真分析各位置队员的优势和不足,并找出产生差距的原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科学地训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