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现阶段我国休闲体育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现状为研究主体,梳理国内外休闲体育专业教育发展史;从我国政策及社会经济环境方面对我国休闲体育专业人才需求进行分析;通过统计2015和2016年全国本科院校休闲体育专业招生数量,调查访问国内14所体育专业院校休闲体育专业的建设情况,并结合文献计量学了解我国关于休闲体育理论研究基础和现状;全面分析研究我国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提出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立足点;为政府和高校人才培养以及休闲体育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1):F0003-F0003
首部体育学院是北京市属唯一一所体育专业院校,学校现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管理方向)、新闻学(体育新闻方向)共7个本科专业,函盖了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体育类专业设置中的所有本科专业。同时,根据竞技体育发展需要还专门成立了竞技体育系。学校现拥有体育学所辖全部4个二级学科和1个心理学二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为联合培养博士单位。近年来,首都体育学院的体育教育训练学被列为北京市重点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被列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体育教育和运动人体科学两个专业被确定为北京市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篮球》和《田径》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体育保健学》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学校正以体育教育训练学为龙头,全面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科研特色,并在各学科领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科带头人。目前,北京市奥林匹克学院,北京奥林匹克教育国际新闻中心、体育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基地、北京市体育赛事营销与管理研究基地、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运动机能评定与技术分析实验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和调查访谈法,对南京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我院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应明确"以学科带动专业建设,以研究生教育带动本科教育,以科研带动教学"的办学思路,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职业技能为核心、"校企合作"为平台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试论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加强教育教学能力、业余训练能力、体育科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体育社会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就业,有利于学校体育工作和社会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以湖南城市学院省级社会体育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为例,对社会体育专业特色建设的思路和路径进行探索。提出了社会体育专业应密切联系地方经济社会和学校办学定位,以服务社会体育事业为核心,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导向,以特色学科建设为基础形成社会体育专业特色;通过以能力导向的专业培养方案改革、问题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设计、产学研一体化、专兼结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多元化的能力认证体系等路径来实现社会体育专业特色建设。  相似文献   

6.
适用于本科层次体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体育概论》在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分量,该课程由于学科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变化需要不断进行课程内容的改革。研究基于课程名称、主要教材及其主要内容体系存在的问题、相关研究的现状与特点等问题,通过分析《体育概论》课程内容改革的各方面依据,提出了《体育概论》课程内容改革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江西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招生培养模式为个案,对江西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江西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高、且模糊;2)在课程设置上,社会体育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没有明显的差异,在课程设置与就业选择之间没有关联性和实效性;3)课程结构不尽合理,没有处理好必修与选修、基础与专业、限选与任选的比例;4)学校缺乏社会对这个专业有效的信息反馈,办学有一定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等教育体育类专业的现状与改革策略探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分析法,回顾了我国高等教育体育类专业的历史,分析了目前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专业改革的策略.研究表明:现行体制下高等教育体育专业的设置格局与人才培养模式,随富有历史成效,但已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专业结构、创新专业设置是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根据21世纪初期我国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征,在体育学一级学科设置(本科)专业,培养具有突出专业特长的"通识型"体育人才,是体育类专业可持续发展之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摘要:我国体育艺术类专业建设的总体布局是决定我国体育艺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面临的主要困惑及进一步发展策略与路径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还存在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材体系等问题;面临“体育艺术类专业与其它艺术类专业的本质区别”、“体育艺术类专业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等协同开展”、“体育艺术类专业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中的定位”等困惑;提出增设“体育艺术学”学科构想、全面强化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材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培养、人才培养体系等切实可行策略与建议,为全国体育院系的专业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为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科定位提供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长期建设与发展,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取得了较大成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环境和高等教育自身条件的巨大变化对专业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体育专业存在人才培养目标过分强调"专业对口"的教育观念,缺乏明确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人才培养规格求大求全、办学特色不突出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混乱等方面的问题,相当程度地制约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建议以社会需求为改革重点,合理地修订高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院校办学定位,全面发展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提供发展空间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体育理论学科是体育教育专业“总论”类课程。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体育理论学科已经由一门课程分化为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群众体育学以及运动训练学4门课程,知识得到更新和扩充,例如体育概念、体育功能;学校体育的地位与作用、体育教学过程、规律与原则;身体锻炼的理论基础、锻炼效果的评价等内容,都大大丰富了本学科的知识体系。近几年,本学科又衍生出体育教学法、比较体育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科研方法概论等第三代课程,学科群在形成。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客观分析了我国社会出现的瑜伽健身热及本科体育专业设置瑜伽课程适应社会体育发展需求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探讨了该课程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并对福建某高校体育科学学院开设的瑜伽选修课的教学实践效果进行了研究,籍此为本科体育专业瑜伽课程的构建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体育院校开设艺术类专业是社会需求原动力的产物,是教育、体育、艺术大繁荣的结晶.大环境发展为体育艺术活动带来更多机会和可能,同时迫切需要质素高、技能强的体育艺术专门人才.应运而生的体育艺术类专业始于21世纪初,经历了15年的快速发展,规模、成效初见.时至高等教育从规模化向注重质量发展的今日,围绕体育艺术类专业建设的问题逐步突显,专业建设面临一系列困境,究其成因主要有:体育艺术概念及专业内涵审视不清,未形成核心概念体系,学科专业定位摇摆不清、专业目录不明,高校缺乏招生话语权,以及融合型师资缺乏等.破解专业建设的难题,走出困境,首先必须理清思路,"由内而外",重新审视体育艺术内涵,明确体育艺术是以艺术学科为基础,体育学科为依托的新兴交叉学科;自上而下,行政主管部门为其正名,争取在艺术学门类下设体育艺术一级学科,摆正体育院校开设艺术类专业的位置;同时,创设交流平台、培育融合型人才;转换思维,重技术技能亦重艺术素养,互碰、互融、互补,多渠道培养具有体育艺术特色的专业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相关研究文献的查阅发现,当前的相关研究中微观性的研究多,宏观性的研究少;针对某一项目教学质量进行分析的多,针对体育教育专业整体教学质量的研究少;在学科相互借鉴、行业相互借鉴方面的研究少。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体育教育专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依据我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的四次调整为蓝本,对我国体育学本科专业结构的发展变化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以及运动人体科学成为为我国体育本科专业的三大基本专业,专业数量得到进一步控制,专业名称得以科学规范,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内涵与培养目标。但专业建设也还存在发展速度过快,质量不高;规模过大,效益较低;结构失衡,分布不均;自我发展速度与社会需求脱节;固守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机制等问题。建议制定与实施体育学本科专业发展规范,拓宽专业口径,调整专业结构,加强体育学学科理论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北京体育大学1999年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入手,探讨本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课程体系的建设,明确了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确立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完整的学科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及其质的结构、类的结构、层的结构;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学科基础建设,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7.
学校体育在教育系统中的学科地位一直比较尴尬,为提升学科地位,学校体育推出了理论考试、精品课程、优质课评比等一系列“强智力、弱身体”的举措,然而却偏离了学校体育夯实身体基础这一中心任务,最终适得其反.通过对身体生物性和社会性的探讨,凸显身体的重要性,认为身体不仅是智力发展的基础,还是一种处于社会权力中心位置的资本.学校体育提升学科地位的关键在于,始终贯彻“身体关注”的学科发展理念,建立与社会多元文化的联系,积极推介自身的功能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摘要:研究以文献资料法为主,对当前休闲体育专业在母学科不明,校内课程设置的社会脱节、高校专业师资专业能力陈旧、学生对行业、专业认同低以及校外培养环节中企业规模偏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政府转型期功能、职能下放的新常态、以及新型应用专业发展的新常态对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指向。在理论分析、多方论证的基础上,作者提出并实施了通过有效的第三方行业管理组织,串联起企业和学校,形成“校内合作培养、应用能力提升、三方协同实习以及多岗位招聘”的四维联动的休闲体育应用专业培养模式,实现学校培养到就业的三方一条龙合作,从而有效的解决当前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达到休闲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的。  相似文献   

19.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2,(6):2+71-2,71
玉溪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是云南省继云南师范大学之后最早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的体育教育专业之一。经过多年建设,体育教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为体育学学科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多年来,体育学为社会培养了综合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管理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各类体  相似文献   

20.
摘要:为了解体育教育专业“学科教学类”课程的建设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设与优化思路。采用文献资料法,搜集与“课程群”相关的主要文献资料和14所具有代表性的高师及体育专业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在对这些文献资料分类、归纳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各高校培养方案中学科教学方向的课程设置以及相关课程所用代表性教材之内容,并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对现有学科教学类课程及教材内容如何建设和优化进行思考与探讨。结果显示,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教学类课程设置差异较大,相关课程的代表性教材内容重叠过多,而且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少。为此,作者提出应从课程群的结构、教材内容的定位及构成、课程层次的划分3方面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科教学类”课程群的建设与优化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