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对工作的快和慢,关系到出版过程的短长和书刊质量的优劣,反映了校对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平。因此是校对工作中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校对的数量和质量校对的数量,是指每个校对人员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校对数字,一般是按日记载,按月统计由于各个出版社的性质不同,出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1995,(5)
校对的风险意识文/蔺久龄当前,有些书刊校对质量低劣,错漏百出,读者反应十分强烈,影响了宣传效果和发行量。这些问题的出现,除与校对人员业务素质及技术水平有关外,主要还是由于校对人员缺乏一种风险意识。所谓校对的风险意识,是指校对人员对校对差错要承担相应责...  相似文献   

3.
校对人员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员一样,在职业生涯中也会遇到"职业高原"现象.校对人员的"职业高原"现象会对图书的编校质量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从组织管理者和校对人员两方面论述了如何克服校对人员的"职业高原"现象.  相似文献   

4.
校对环节是图书生产流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也是图书内容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出版社在校对人员的岗位职责设定上既要明确校对人员在稿件编辑加工流程中的定位,又要突出校对环节的工作范畴与对应责任;既要强调校对人员对于稿件内容的工作重点,又要激励校对人员扎实基础、力争上游。而校对人员设置上,除了人数要与书稿数量相匹配,更要根据现有人员的学科背景、知识结构、职称等方面因素有意识地进行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5.
校对工作漫谈□李明非当前在如何看待校对工作这个问题上,显然还存在一些不够全面的认识,表现在:一、轻视校对工作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对校对工作的特殊规律缺乏了解和研究。有些出版社把校对人员视同行政人员,只使用,不重视培养;把校对工作当作出书的一道程序,而没...  相似文献   

6.
略论心理因素对编目校对工作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编目校对人员的职责和使命是保证书目数据的质量,但不良情绪是编目校对人员不可抗拒的一个心理因素。浅谈了编目校对人贡应如何正确对待心理因素对编目校对工作质量的影响,及时调整好工作心态,保证校对质量。  相似文献   

7.
校对工作是出版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环,校对人员的基本职责是“忠于原稿”即“对原稿负责”。1980年国家出版局公布的《出版工作暂行条例》对此作了明确规定:“校对工作应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发现原稿有错漏和不妥之处,应及时提交编辑部门解决。”这既是对校对工作职责的界定,也是每个校对人员应该严格遵循的原则。 校对人员在校对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对原稿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书稿形式已由纸介质向电子介质转化,作者交给编辑的不再是一摞纸稿,而是一张磁盘或电子邮件,既是“原稿”,又是“校样”,这样一来,很多人认为,校对工作可以简化了,甚至可以取消专门校对科室和人员,实行编校合一,或是请社外校对人员进行校对。这样一来,校对工作不被重视,校对人员地位不高,高学历校对人才纷纷流失。校对工作真的可以弱化吗?  相似文献   

9.
高品质图书的加工离不开高素质的校对人才.随着图书“编校合一”现象的出现,图书校对作为出版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面临着机构萎缩、人员短缺的危机.本文在对40家出版单位校对部门人员设置情况、校对功能实现方式的调研基础上,分析校对部门人员短缺的原因,为集聚校对人才、促进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校对人员素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对人员素质初探□罗小丽王华南校对是一门看似简单浅显,实际复杂精深的学问。它要求校对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语言知识,而且应是个通晓各方面知识的杂家,要求校对人员具有较高的心理、文化和业务素质。安、静、专———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做好校对工作的前...  相似文献   

11.
闲聊时,常听一些“闲话”。诸如:“校对,校对,就是对字儿;对字儿,对字儿,活的校对‘机器’”,云云。 此类“闲话”,有时出自非校对人员之口,也有时出自校对人员自己之口。前者,反映了出版界一部分人对校对工作者的偏见;后者,除反  相似文献   

12.
校对人员提高文化素质的途径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边干边学。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目前各出版单位的校对人员普遍不足,即使人手不缺,任务也常常满负荷。在这种情况下,安排校对人员离职培训或进修显然不太现实。因此,校对人员在工作中及工作之余,自我安排文化知识的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1.向书本学习。校对人员应该根据工作的需要,结合自身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阅读和学习一些书籍,使自己的文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校对人员的感性体验出发,展示关系结构和学识积累给校对人员带来的“压力”以及对“压力”与“自身价值实现”关系上的认识偏差,并试图通过分析校对主体创造性实践活动,对校对人员自身价值的实现做一种描述。压力校对者的压力来自他所处的关系结构中,与校对者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继去年举办首届全国优秀校对(社科、文艺)培训竞赛活动之后,已按原计划决定于今年9月在京举办第二届。本届活动将吸取上届的成功经验,采取培训与校对相结合的方式,使培训与校对互相促进,而重在培训提高;层层选拔参赛选手,以提高培训与竞赛的档次,树立校对工作的高标准。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活动,引导广大校对人员明确学习、进修的方向,引起出版界、文化界乃至社会各界对校对工作和校对工作者的关心和重视,以达到发现和培养优秀校对人才,全面提高校对人员的素质、推动全国校对队伍建设的目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5.
校对,顾名思义,是比较正确地订正错误。校对工作始终是新闻出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校对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出版物的质量。随着电子出版技术的广泛运用,校对工作理应加快变革,原始的机械校对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校对人员应该超越“校对错”的圈子,树立“校是非”的观念。 相对于理性校法而言,机械校法是指校对人员在力求忠于原稿内容和思想的基础上,对大小样认真检验和核查的过程。它具有缜密性,严肃性,而不是照葫芦画瓢。之所以称之为机械校对,缘于忠实原稿这一校对准则。原稿中的明显错字漏字应当改正,但是原稿中文字运用是否正确、逻辑是否清楚、时间是否准确、有无语病、有无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观点和内容,有无前后矛盾的现象等,就不是校对职责以内的事情了。但如果校对人员能及时发现这些  相似文献   

16.
质量是图书的生命,校对作为图书出版过程中的一道工序,处于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最后防线的位置,其质量高低对图书质量尤其是编校质量将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出版实践表明,一字之差可能引起读者对原意的误解,甚至可能造成严重的政治性错误,产生不可挽回的政治影响和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对处于保证图书质量最后防线位置的校对人员,出版单位除了教育校对人员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校对工作,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外,还必须重视提高校对人员的文化素质.笔者以为应以如下几种手段来提高校对人员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技术在新闻工作中的应用,新闻校对工作出现了一个新分支——网络校对,它是以采编局域网为操作平台的校对工作方式。这种校对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校对,它没有以往的参照物——原稿,所以在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校对人员有权修改吗?修改权限有多大?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校对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们拟结合工作实践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出版技术和报业本身的快速发展,校对的工作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着原稿校正核对"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校对工作的经历来看,即使是一个本科生,如果其他各方面知识不是很扎实,也难以适应现代报纸校对工作。那么,如何适应当前校对工作的要求,高质量完成校对工作任务,这对校对人员的职业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对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化素养职业化素养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心态等方面。职业化素养是校对  相似文献   

19.
王丽 《出版科学》2012,20(3):49-50
网络化促使校对职能从单纯的校异同扩展到校是非,从对着原稿校对到无稿读校,校对工作成为编辑工作的延伸和补充,对校对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科技期刊的编校分工方式,由于期刊类型、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员配备结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归纳起来主要有3种,即“编校合一”、“编校分设”、“编校统分结合”。编校合一方式为:不设专门校对人员,由专栏编辑分专栏校对,即谁编辑的谁校对。编校分设方式为:设专职校对人员,或由某一编辑全权负责某期的校对,其他编辑均不参与校对。编校统分结合方式为:设专职校对人员,或由某一编辑全权负责某期的校对,校完后再由各专栏编辑分别复校自己所编辑的版页。这里所说的校对是指核红前的清样校对,不包括毛样校对。下面谈几点对这几种编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