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科技馆免费开放,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向公众提供公平均等科普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我国全民科学素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建设创新型国家、文化强国、美丽中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免费开放政策是一把双刃剑,给科技馆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场馆的免费开放,考验着科技馆的承载能力和社会公众的文明素质,带给科技馆较大的运营压力,也带来了促进转变创新的动力。本文以黑龙江省科技馆免费开放工作实施情况为例,对免费开放后科技馆的展览理念、运行机制、管理模式以及对公众开展科普服务等方面的转变与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科技馆要成为观众喜爱的参观目的地,需要不断提升观众参观科技馆过程的体验。本文以中国科技馆为例,介绍科技馆开展客户体验管理的流程和方法:设定目标、梳理关键触点和驱动要素、采集数据、分析数据与改善行动、完善信息化平台。客户体验管理需要通过“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改善行动”等步骤,精准改善各触点的观众体验,形成动态的改进机制,持续改善观众参观科技馆体验。希望本文能为致力于提升科普场馆观众参观体验的同行们提供一点启发,共同促进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承担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使命,中国科技馆推出系列节目《党史里的科学家》,结合科技馆资源优势及现实需求,从节目形式、内容叙事与传播路径等全维度实现创新突破。这次探索为当代科学家题材电视节目创作、科普创作提供了新思路,更为媒介融合时代建构实体场馆与媒介的全新关系,通过科普影视作品将科普场馆、媒介、科技工作者与大众有机联系起来,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创作经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科技馆内尝试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科普作品不断增加,其中的科学表演形式以科普剧、科学秀等为主,旨在增强科普活动的趣味性,达到更好的科普效果。但什么是真正的“科艺融合”,用什么形式才能实现“科艺融合”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从“什么是科艺融合”“科技馆儿童科艺融合类课程开发的意义和优势”两方面对“科艺融合”的概念、内涵和开展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探秘声音之旅”系列教育活动案列,为科技馆儿童科艺融合类课程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新时代现代科技馆体系科学普及的价值意蕴和主要进展,提炼其主要特点为“三性三化”,即政治性、引领性、普惠性、社会化、专业化、国际化,并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在充分总结现代科技馆体系科学普及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对照新时代的要求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不足,为新时代现代科技馆体系科普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建构主义理念、认知理念、情境式教学法和叙事学相关理论,分析了将戏剧教学法应用于科技馆教育活动开发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实践,总结了运用戏剧教学法的科技馆教育活动的特点,及运用戏剧教学法的教育活动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科技馆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为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观众所需,提升科技馆的管理和服务能力,采用大数据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更加人性化的贴身服务,已成为科技馆的迫切需求。本文以中国科技馆观众大数据分析平台为例,介绍了如何通过移动终端信号监测解决场馆内精准定位问题,并运用运营商大数据实现对科技馆客流统计、观众画像和行为分析,为大数据在科普场馆智慧化应用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科技馆教育功能的实现,其核心在于展教能力建设。本文总结了近十年中国科技馆展教能力建设的思路与经验,提出科技馆展教能力建设模型,重点探讨了其中发展能力建设的内涵;以中国科技馆展教中心为案例,分析了展教能力建设的三方面内容,即研究、制度及实践,并面向未来提出人才培养、服务供给及教育管理三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STEM教育和科技馆展示教育的特征入手,分析了STEM教育和科技馆展示教育的共通之处,如跨学科整合模式、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和注重学习实施的过程等,并强调科技馆展示教育需具备“实践”“探究”“直接经验”三个要素。结合重庆科技馆“你‘浮’‘不浮’”课程,从内容的开发设计以及实施的流程设计两方面详细介绍了科技馆融入STEM教育理念的教育活动开发设计。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聚焦于ChatGPT,加强科普场馆在数字化建设中对ChatGPT的整体认知,期待通过对此类新型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科普场馆开展数字化转型服务提供参考与借鉴。通过分析ChatGPT 的发展历程、技术特征、技术应用及应用方式,在ChatGPT系统实践的基础上,总结ChatGPT为科普场馆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包括在科普场馆协助研究、数字展览、智能客服等方面的效率提升和赋能,同时探讨了ChatGPT带来的风险挑战,包括内容科学性、信息安全性、使用目的性、依赖性以及法律法规问题,并针对性地给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流动科普设施在促进科普公平普惠、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科普事业的发展,为满足基层多样化的需求,打破基层科普资源的馆际壁垒,流动科普设施进行了展览资源区域共享的有益尝试。流动科普设施区域共享有利于优化区域科普资源要素流动和分配,提升科普资源利用率。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区域科普供给效率,助力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流动科普设施区域共享可以通过构建服务评价体系、深化延展服务内容、注重资源差异化发展等方面完善运行模式和机制,实现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形成省市县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2.
“礼赞共和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科技成就科普展”是中国科技馆2019年精心策划打造的一个主题展览,是利用科技馆独特的科普展教形式和手段进行科技成就展示宣传的成功尝试。本文通梳理展览策展思路,剖析了该展览在选题、展览目标、内容规划、布展和展品设计等方面收获的经验,希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国家战略背景下,为今后拓展科技馆展示科技成就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医精诚 无问西东:中西医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展”作为中国科技馆2020年策划并推出的应急科普展览,是快速开发应急科普展览的一次成功尝试。本文总结和梳理了该展览在主题提炼、设计思路、形式设计、展品征集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提出了对于应急科普展览在策展机制、选题策划、展览内容和形式以及延伸传播方式等问题的思考和对策,以期为科技馆界进一步做好应急科普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加强国家能源科普能力建设,继续深化科普效果,助力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科技馆策展团队结合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及新型展示技术,研发“同构能源格局”常设展览。本文从展览目标确定、技术路线设计、展览框架搭建、展品内容规划、展示形式设计和布展环境设计等方面探讨在科普展览中构建叙事知识链的方法,阐述能源展览在开发过程中的思考与实践,以期对同类展览研发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课题调研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我国专业科技博物馆在场馆和观众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在发展质量上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专业科技博物馆科普教育功能的发挥,提出了我国专业科技博物馆“十三五”期间的五个战略重点:全面免费开放;开展监测评估,进行分类指导;专业科技博物馆充分利用新媒体;强化专业科技博物馆科普职能;推动专业科技博物馆校结合。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六项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科技馆作为重要的科普基础设施,在科普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全国科普统计调查的定量数据统计分析为主,对国内科技馆的总体情况、存在问题和未来需要关注的一些方向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财政经费资助下,国内科技馆数量快速增长,特别是一些特大型场馆相继开放,在科普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存在场馆分布不均、资源配套落后、科普功能发挥不足等问题。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注意场馆建设与地区发展同步,以及场馆布局的公平性、可达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校博物馆是教育系统开展科普活动的重要科普基础设施,如何促进高校博物馆建设对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归纳总结了我国高校博物馆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了制约高校博物馆发展的成因,提出促进高校博物馆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8.
面向儿童群体讲解自然科普展览是许多博物馆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方式。然而,传统讲解无法激发儿童兴趣,难以进行学习迁移和延伸。本文以云南省博物馆“远古云南”展厅为例,从三因素情境性兴趣模型出发,运用“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和“情境教学法”对兴趣和情境进行深度分析,提出“情境化讲解辅导设计三步法”。通过实践,实现多样化情境和趣味性紧密结合,形成融合趣味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三位一体”博物馆讲解辅导,鼓励儿童把学习变为实践,逐步建立起自我与自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未来图书馆将会发展成为一种网络运行的数字化、虚拟化、可移动、智慧服务的新形态,其资源全面融合、无缝链接;图书馆的职能也不仅仅是进行文献服务,将会扩展到服务于国家战略。图书馆的五大重要使命包括:辅助科技创新,提升全民文化素质,传承历史文化,推动科学普及,引领学科发展。未来图书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掌握新资源环境下图书馆学理论、技术与方法,注重图书馆资源建构与组织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科馆员使命感和能力的培育,提高大数据环境下资源获取能力和分析能力,把在图书馆实习当作必修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