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一种语言都有一套语音系统和语义系统。一般认为语音和语义之间很少存在内在的固有的联系,它们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conventional and arbitrary),但在英语中却有一些词,它们的语音和语义之间是有理据的。经研究,本人认为,英语中存在着词汇语音理据(lexical pho-netic motivation)与修辞语音理据(rhetorical phoneticmotivation),前者的发音具备一定的语义功能,后者在特定的上下文中表达一定的修辞含义。  相似文献   

2.
"曲解"同喜剧小品所要表达的艺术效果是密切相关的。它是对交际常规的一种偏离,通常是被人们作为消极现象来看待的。但是,从积极的角度上看,"曲解"也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合理地利用"曲解",能收到很好的艺术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3.
“移就”(Transferred Epithet)修辞格在英语言中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小说、戏剧或者诗歌等一些文学作品中更是多见.英语移就修辞格主要是通过转移形容词的修饰对象来取得特殊的修辞效果,比如可以使语言表达更为丰富、诙谐、幽默、生动、准确及更能引人深思.对于英语语言中这中特殊语言现象的移就修辞需要灵活翻译,翻译的参考标准主要是根据其编离常规语言的实际程度.本文就英语中移就修辞格的修辞效果进行了分析,然后探讨了英语中移就修辞格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矛盾修辞法将相互矛盾甚至相互对立的词语组织在一起,构成词面上的自相矛盾,形成修饰与被修饰或限制与被限制的关系. 矛盾修辞法的主要构成有形容词+名词、形容词+形容词、动词+副词等. 本文首先分析了矛盾修辞的构成,其次从"整合理论"角度分析矛盾修辞法,最后介绍了矛盾修辞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白居易讽谕诗的主题与言说方式之间,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除少数颂美作品采用模仿章表体"对君言"的第二人称形式外,其他"规刺"之作均采用基本一致的客观叙事形式,这既是文体限制和创作惯例使然,也是作者采取的一种明智的修辞策略。讽谕诗又由传统的兴寄体和政论体两种诗体组成,但显然是以后者为主,用后者的时事性、宏观性、批判性改造、融汇了前者。  相似文献   

6.
矛盾修辞法是一种生动形象修辞手段,在中外文学作品中运用广泛。本文主要从矛盾修辞的定义、构成、语义、修辞作用等方面,对英语与汉语矛盾修辞手法进行比较,分析他们的异同,以期提高学习者文学鉴赏力及语言表现力。  相似文献   

7.
化学史中,卡文迪什(1731—1810)和拉瓦锡(1743—1794)都是气体化学时期的著名人物。他们都是富人中的学者,都具有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实验技术,都在住所建起了很好的实验室。前者是英国人,发现并研究了氢气;后者是法国人,参与发现并研究了氧气。前者性格内向,终身未娶;后者声名显赫,家庭幸福。前者近80岁时无疾而终,悄然去世;后者51岁时被送上断头台,死于非命。  相似文献   

8.
超越语法是基于使用的语言现象,其产生有其认知动因.采用认知语言学的传承整合和构式压制的理论阐释超语法现象的修辞功能及其背后的认知理据.认知修辞的视角为研究修辞的理据,包括积极修辞辞格和语法触发的消极修辞,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有效学习的心理条件是两个:一是想学、爱学、有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二是会学、巧学,运用恰当的方法学习掌握教材的内容。前者属学习动机问题;后者是学习方法和能力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兼顾学生这两方面的因素,才可能获得成功。否则,教师即使对教材钻研很透彻,一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可能在教学中出现教师积极而学生消极,“牛不喝水强按头”的被动局面。那么,  相似文献   

10.
运用不同的修辞方式,使意义不同的词表达的意思一样;运用相同的修辞,使不同意思的词表达意思相同;修辞方式频繁运用,导致新词义产生。  相似文献   

11.
体育过程有两个规律,一个是知识技能形成的规律,一个是体质强弱变化的规律;前者主要是运动教学沿用的规律,后者主要是增强体质遵循的规律;前者是以巴氏条件反射学说为基础,后者是以生物学的新陈代谢为机理,两者的科学原理不同,用途也各异。  相似文献   

12.
张威 《职大学报》2013,(4):62-65
聚合词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类较为独特而又极具研究价值的词汇现象。聚合词多为四项式,语素间以并列的形式组合,词义具有泛化性。本文尝试以语用学的角度,从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方面揭示聚合词特殊的修辞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为清代两部重要的文言志怪小说集,《聊斋志异》和《子不语》,其形象多出现鬼狐妖魅,其内容多涉及因果报应和科举取士.但二者却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这与蒲松龄和袁枚不同的人生经历、思想观念、创作动机有着密切的关系.前者多理想,后者少热情;前者赞美封建伦理,后者怀疑否定传统;前者多情感渲泄,后者重理智张扬.此乃二书同中有异之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英汉两种语言中模糊修辞的大量存在,从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方面探讨模糊修辞在文学作品、商业广告、日常会话及政论文体、法律领域的应用,指出正确合理地使用模糊修辞要注意交际场合、交际对象及交际语体等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15.
在英语的实际运用中,为了突出句子的某一成分,以便使所表达的思想及特有感受更清楚,能被听、读者恰当地理解,并留下强烈的印象,人们常运用各种表意手段来加强这一特定部分的表现力度.而修辞作为一种形象生动的表意手段,可充分表达思想的深度和感情的强度,引起听、读者的共鸣与联想,所以修辞用于强调,其语气效果明显,语义重点突出鲜明,是人们  相似文献   

16.
《云南映象》与《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是近年来云南最具代表的原生态歌舞集,然而,前者“得”(成功),后者“失”(失败),这主要是由于两者在艺术创作与舞台表演方面存在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模糊修辞是言语交际过程中,说写者为了达到言语得体、委婉或含蓄等效果而使用模糊语言的一种修辞方法。外交语言是外交活动的载体,是在错综复杂的外交活动中体现一国对外政策和捍卫一国利益的有力武器。外交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有其特殊的目的性,而模糊修辞对语言所起到的修饰效果恰好满足了外交语言的要求。因此,模糊修辞在外交语言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就从词汇、短语及句子等方面来探讨模糊修辞如何在外交语言中运用并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8.
修辞格是修辞的重要内容,它可分为表层修辞和深层修辞两种。所谓表层修辞就是符合语法、逻辑规范,词面或词表和词里或词内是完全一致的。它的含义,人们通过词面或词表可以直接理解到。所谓深层修辞就是形式上冲破语法、逻辑框框,它的含义,人们不能从词面或词表就能理解到。也就是说,深层修辞的表层在表达思维时不起主要作用,深层才是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修辞研究中的“语境说”是语言学的一大发现,它给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方向,为语言现象的理解和研究、语言实践和运用指出了途径和方法。当代著名语言学家骆小所给语境下的定义是:“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具体环境,语境也可叫做言语环境。”他的阐述是简明的,也是大家已接受的。根据对语境的进一步探究,我们可以把语境分为狭义语境和广义语境,或叫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两种。前者是指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前后语所形成的语言环境,后者是指表达时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借助语境说,很多一直困惑我们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20.
在纷繁复杂的英语成语中,许多是由表示人体部位的词组成的。如果使用得当,会使我们的英语表达更加生动地道。在此就英语成语中含人体部位的成语简要归纳如下: I、Head(头) 1.talk a person's head off—weary a per-son by too much talking滔滔不绝地讲,说得天花乱坠;说得烦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