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定语+的+人称代词”句,即人称代词前加定语进行修饰、限制的句式,这一句式在五四以后书面语中已屡见不鲜。那么,这种结构句式是什么时代产生的呢?许多学者如王力、倪宝元、詹开第、游汝杰、王希杰、刁宴斌等先生认为是汉语欧化的结果,也就是说五四以后新出现的。对此,张崇先生在《人称代词前加定语的两条近古用例》(《中国语文》1991年5期)一文中列举了《金瓶梅》等白话小说中的两个例子进行质疑,指出这一句式至迟在明代就已经出现了。  相似文献   

2.
张潇 《现代语文》2015,(1):75-77
平遥方言没有所谓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当人称代词作定语时,一般采用以“的”字结构构成的偏正短语表示人称代词与所修饰的名词之间的所属关系。在此结构中,“的”字可以隐现。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平遥方言最基本词类的人称代词在作定语时,“的”字的隐现情况与现代汉语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3.
“其”字在《荀子》中共出现659处,它可以作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副词、连词和助词等。句法位置灵活,语义和功能呈多样化。同时,作代词的句法位置除作定语外,还可作主语。  相似文献   

4.
人称代词“人家”在关中多数方言点里构成合音字“伢”,其次还构成等合音形式;关中方言“人家”合音音节里的,声母是上古汉语“人”字声母的存留。“伢”字等在关中方言里往往用如第三人称代词并且多数用作单数;可以充当主语、定语等。  相似文献   

5.
在《诗经·小雅》中的145个“其”字句的基础上(重复出现不计),探讨“其”字的用法规律。“其”字作实词主要是代词和副词,作代词包括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在句首时全部是代词,可以作主语和宾语,在句中作代词时多是修饰名词的定语;作副词包括程度副词,时间副词和语气副词。作虚词时是助词、连词和语气词,作语词只有一例。  相似文献   

6.
王凌 《文教资料》2009,(3):46-48
作为疑问代词.“谁”与“who”都是用来构成特指疑问句的(英语称特殊疑问句)。从疑问的对象来看,“谁”和“who”都是用于问“人”.可以指一个人.也可以指不止一个人。从语法功能看.两者都可作主语、宾语和定语。本文着重从两个方面谈“谁”与“who”用于疑问用法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谁”与“who”的语法功能.“who”与“谁”在各种疑问句中的用法。  相似文献   

7.
试论“们”在现代汉语人称代词中的类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单音人称代词加“们”表复数,是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系统的一个特点。这一特点的形成,是“们”的类化作用的结果。“们”是复数的语法标志。这个单音代词是一个词汇形式,它可以是表单数的,也可以是表复数的,还可以是单复数混表的。下面就从这三方面来看“们”的类化作用。一、单音代词是表单数的“我、你、他(她)”都是表单数的单音人称代词,都可以加“们”构成“我们、你们、他们(她们)”等复数形式。这说明,只要有某一单数形式存在,就可以在其后加“们”,以构成与之相应的复数形式。按照这一规律,第二人称单数的尊称“您”,也应该有复数的尊称“您们”。是  相似文献   

8.
古汉语中,代词“之”有两种公认的用法:(1)指示代词,这,作定语。(2)人称代词,泛指,作宾语。例如: ①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汉代重要典籍《说苑》“其”字的穷尽性量化分析,认为“其”作为代词作用频率最高,其中人称代词为尤,主要作定语,功能是修饰名词或名词性结构,甚至成为名词性结构的标志;作为副词使用频率不高,可表推度,反诘,劝令等语气,助词用法日衰,连词用法仅是萌芽。  相似文献   

10.
定语从句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从句,在考试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说到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大家肯定会异口同声地喊出“that”“which”“who”……今天我们要讲讲as、but和than这三个特殊的关系代词。  相似文献   

11.
《国语》中的“其”字共有1371处,句法位置灵活,语义功能多样,大部分用作人称代语和指示代词,也有一部分作语气语、连语、助词等。用作代词的句法位置除作定语外,还可用作主语、兼语。“其”除了可单独成词,表示一定的词汇意义外,还可作为词头,不具有任何实义;亦可作为复音词的词素,帮助表达中心词素的意义及词性。  相似文献   

12.
鹿荣 《语文学习》2010,(3):49-49
在《欢乐中国行》、《同一首歌》之类的文艺演出中.主持人或演员问候观众时.有的喜欢说“大家好”.有的则习惯说“你们好”。“大家”与“你们”都是人称代词.可以指称不止一人的对方.但给人的感觉却并不完全相同.“你们”是典型的第二人称代词.是“你们”当然就不是“我们”。“你”、“我”完全不同.一个“你”就把说话人跟听话人划分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阵营.  相似文献   

13.
人称代词“人家”在关中多数方言点里构成合音字“伢”,其次还构成等合音形式;关中方言“人家”合音音节里的,声母是上古汉语“人”字声母的存留。“伢”字等在关中方言里往往用如第三人称代词并且多数用作单数;可以充当主语、定语等。  相似文献   

14.
在上古汉语中,“焉”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词,用法亦较为复杂。既作实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也作虚词(语气词、介词等)。有时是代词兼语气词,有时相当于介词加代词(于 是),于是又被称作兼词。作为指示代词的“焉”和所谓兼词的“焉”,前人概括为“用与‘之’同”和“用同‘于之’(或同‘于是’)”。这种解释往往凭现代语感而定,即用现代汉语译文来判断它的词性和用法,这是极不科学的,常常见仁见智,甚至相互抵牾矛盾。文章将同一语境分布中的“之”和“焉”作了比较,并从句法关系的角度和它们指代的对象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上古汉语中绝大多数的指示代词“焉”都不能简单解释为“同‘之’”或“同‘于之’”,实际上“焉”与“之”的区剐是:“之”常作宾语而“焉”常作补语。  相似文献   

15.
开始写作文前,必须选择作文的“人称”。什么是人称呀?就是“我、你、他”三个代词。我们写作文少不了这三个代词。“我”是第一人称,“你”是第二人称,“他”是第三人称。  相似文献   

16.
梁哲  刘洪泉 《文教资料》2006,(13):193-195
本文探讨的是人称代词中第一人称“我”“我们”的用法。进而从形式、构成和功能角度考察了“我”“我国”“我们党”等这一类词中的“我”和“我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和不同的角色关系转换中的作用。从词汇上和修辞上,提出了“我”和“我们”指代不同的对象时,有着不同的涵义,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我们需要分析说话者当时所处的环境,分析人称代词调节人际关系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们”最早见于唐代,当时也作“弥、伟”。到了现代,“们”被广泛使用,对它的解释“用在人称代词和指人的名词后面.表示复数”也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是对其性质的分析却众说纷纭,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8.
光山方言指示代词“恁”单用时混淆近指和远指,跟近指“这”和远指“那”并举使用时相当于中指。由基式“恁”可以派生出系列指示代词。现代汉语指示代词三分和混淆近、远指在方言中大量存在,指示代词三分和使用者的心理认识有很大关系。“中指”并非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指示代词,跟近指和远指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19.
put on 意为“穿上,戴上”,强调“穿戴”的动作,它是一个 “动词 副词”型短语,当宾语为名词时,可将其放在动词和副词之间,也可放在副词的后面; 而当宾语为人称代词宾格时,则必须放在动词的后面。 【情景例句】 1.It's cold.I think you most put on your coat.=It's cold.I think you must put your coat on.  相似文献   

20.
“我”与“我们”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人称代词,表情达意显示自我,议论抒情显露内心,都离不开它们!由于“我”与“我们”在指代义上的交叉性,往往容易出现使用不妥的情况,但我们若仔细推敲,又发现其中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显露出写作者几分运用语言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