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外延界定的角度分析道德教育的因“人”施教、因“才”施教、因“材”施教,提出了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可行性,理清了与易混淆概念的界面。并在此基础上,从“材”和“教”的界定、“材”和“教”的关系两个角度赋予道德教育因材施教以新的内涵,提出了道德教育因材施教应具有的教育意义:将“人”作为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考虑道德个体差异的存在,关注道德个体并关注道德教育与心育的交叉与融合。  相似文献   

2.
<正>教师要关注"因材施教",对教材和学生进行全面地分析,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进行针对性地探究,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因材施教"尤如教学中的"灯塔"给教师指引方向。现就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因材施教"的情况,谈一下体会。一、对"因材施教"涵义的理解1.因"材"施教——密切关注教学内容"因材施教"不能片面理解为因"人"而异。"材"我们可以理解成教材,每套教材因为各种因素,都会拥有教材本身的一  相似文献   

3.
著名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发展。显然因材施教仍然是新课改教学中的“法宝”、只是随着教育的改革,因材施教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深化,如今因“材”施教中“材”除学生之“才”,还可理解成教材之“材”、教师之“才”等。  相似文献   

4.
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发挥他们各自的专长。宋代朱熹把孔子这一经验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这是“因材施教”的来源。现代教育中的因材施教原则就是对孔子“因材施教”的继承和发展,它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一、“因师施教”命题的提出谈到“因师施教”这一命题,许多教育工作者首先想到的是“因材施教”这个孔子在二千五百年前就提出的教学命题。朱熹说:孔子施教,各因其材。“施教”的前提是因材。就是说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进行施教。然而根据我国中小学学校音乐教育现状,一位音乐教师一学期要面对几百个学生,用一星期一两节音乐课的时间来做到“因材施材”,实际是很难做到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王熙 《广西教育》2007,(4A):18-19
一、“因师施教”命题的提出 谈到“因师施教”这一命题,许多教育工作者首先想到的是“因材施教”这个孔子在二千五百年前就提出的教学命题。朱熹说:孔子施教,各因其材。“施教”的前提是因材。就是说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进行施教。然而根据我国中小学学校音乐教育现状,一位音乐教师一学期要面对几百个学生,用一星期一两节音乐课的时间来做到“因材施材”,实际是很难做到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在职业教育中,因材施教的原则,是其最基本的教学原则之一,也是我们每个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现代经济的发展,对教育教学原则又赋予了新的理念,市场的需求为人才的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因材施教的原则赋予的更多的新涵义,而“因地施教”则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升华、拓展和创新。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特点,本人就“因地施教”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8.
“因材施教”出自《二程遗书.卷十九》:“孔子教人,各因其材。”遂有“因材施教”的名言,其中“因”是根据的意思,“材”指的是人,“施”是实施、根据,“教”是教育、教诲。《现代汉语词典》中“因材施教”被解释为: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因材施教,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如何有效地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笔者主要从教学主体的角度对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9.
藏族中学的汉语文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只有认真研究施教对象的个性特点,才能在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下面谈几点个人的教学体会。一、教学有法、赶无定法作为施教者,首先要做到“胸有成法”,要对目前语文教学上传统和现存的教学方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做到教学有法。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方法只是为达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手段。因此不能一成不变,墨守成规,当以施教对象是否喜闻乐见与感觉是否通俗易懂为衡量标准,加以选择取舍,这就是教无定法。既然以施教对象为标准,施教者不…  相似文献   

10.
《宁夏教育》2007,(1):78-78
因材施教即“因学生之材而施教”。教学要照顾个别差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其基本含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要了解和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二是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能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组织教学;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之得到全面发展,学有所长。  相似文献   

11.
因材施教本是指针对学习者个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材“指的是学习者个人的资质。但在本文中,因“材”施教之“材”指的是“教学材料”。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一些中小学出现了一种分班现象。这种现象的特征是:将同一年级的学生分成重点班(或称快班、实验班)和普通班(或称慢班、平行班),重点班的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甚至学生的住宿条件都优于普通班。对于这种做法,有人认为有利于因材施教;但另一些人认为,这样做不利于照顾大多数。究竟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春秋战国时代的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宋代的朱熹把孔子的这一经验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这便是“因材施教”的由来。“因材施教”的“材”,指的是受教育者的已有基础,包括他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因  相似文献   

13.
误区一:由于对教学环节“预设随意”带来的表面自主 新理念下的教学注重生成与构建,淡化预设与讲授,是基于传统“过度预设”而言的,但并不等于不要预设与讲授。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要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预设随意”,这就是平时所讲的矫枉过正。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需要预设,但应该突出的是预设明确的方向,明确的教学目标,而并非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教学过程应该是富于变化、动态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因材施教同时体现了教育对于“高公平”与“高质量”的双重追求。因材施教包括“识材”与“施教”两步,即先识别学生的差异性特征与需求,再据此施加差别化的教育教学。在中小学的一所学校甚至一个班级里面,因材施教的对象群体包括英才儿童、随班就读的残障儿童、学困生、普通学生群体四类。分层教学和选课走班是因材施教的两种主要教学模式。班内分层教学的效果比校际分层(重点校制度)和校内分层(重点班制度)更好。选课走班要更注重学生选课的自主性与学生兴趣爱好的满足,需要有序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15.
因材施教是被一贯提倡的教学原则。声乐教学的共性、高职声乐教学的特殊性、高职声乐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声乐教学实施因材施教的重要性。落实因材施教有相当的难度。识"材",梳"材",适"材",善扬其长,施教于短,演绎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创新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出现的教师有偿家教和“因财施教”问题,辩析了因材施教与“因财施教”的区别和差异,对“因财施教”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做了系统分析,提出转变“因财施教”为因材施教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因材施教”这一教育原则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中的瑰宝,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因材施教这一原则,既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区别对待,量力施教;不但要无私地热爱学生,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8.
尚思 《安徽教育》2011,(3):35-35
【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抓住教学方法改革创新这一重要环节,积极探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的好方法,做到因人施教、因时施教、因地施教、因材施教,使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相似文献   

19.
以“智”施教是职业教育的新理念,可以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深化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职业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强化岗位的内涵,给人才以任职资格,通过因“智”施教达到最佳效果。职业院校的教师要学会多元智能的教学艺术,以利用此教学方法提升“因材施教”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段立珠 《今日教育》2004,(12):27-28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两备”.即备教材、备学生.这虽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将“两备”的工夫做扎实.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确是大有裨益的。通过对几届学生的归因分析.对自己在教学中如何做好“两备”的思索.我发现“两备”中其实蕴含了一个核心问题——因“材”施教。这里的“材”既指学生本身所具有的“语文材质”.又指语文教学的教材、知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