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纵观我国的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始终贯穿着一种道德理想主义精神.此即:以"白板"理论为始基,循"刺激——反应"模式,力图通过单一化的外力作用对学生强制灌输统一的道德规范、观念、价值观、行为等内容.这种德育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以只有共性没有个性的抽象化的群体为道德主体、为教育对象,以否定个体的活生生的多方面的特定的独立个性为条件,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是思维领域内的抽象活动,而得不到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的真正认同和  相似文献   

2.
吴建良 《成才之路》2014,(27):22-22
道德认知、品行养成的关键是自我体验。缺乏自我体验的品德教育活动是苍白无力的,因为这样的教育不可能沁入学生的心灵,也不可能使学生实现道德认知的自我建构。德育活动特色在于丰富学生对品德与行为的过程体验。学校的"家乡好孩子"德育活动,多样性地融入学生的生活,多方式地引导学生参与过程体验,使德育活动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生命体验过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3.
探索符合时代需要的有效的学校德育模式,是教育工作者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笔者在高中教育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一种适用于专题教育的诸法整合德育模式,即围绕某一德育主题,先后开展一系列活动,融学生普遍喜爱的道德故事演讲、道德实践、道德体验交流、道德规范制定、道德榜样激励、环境陶冶、道德自省等方法于一体,以全面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习惯为目的,使各种活动和方法发挥所长,互为补充,以追求切切实实的德育效果。这一模式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取得了明显的实际效果,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何勇 《教育导刊》2013,(11):71-73
德育,作为“五育”之首,一直是社会十分关注的教育问题。但是,目前德育的实效性却不那么令人满意,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存在问题。德育目标“高大空”,脱离生活实际,比较理想化:德育内容只关注道德原则、道德规范.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对学生道德能力形成过程的关注;德育方法陈旧,重灌输轻体验、重防范轻赏识、重说教轻实践,难以走进学生内心。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中存在着重管理轻引导、重说教轻体验、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受积极心理学内涵及理念的启示,在高职院校中引入积极德育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意识、提升学生的道德体验认同、增强学生的道德行动意愿,因而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职业性"是高职院校的鲜明特色。职业责任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是高职院校的职业责任,是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德育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同时,高职德育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因此,高职院校应以职业责任教育为核心内容,整体构建校本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技术伦理是技术人员在工作、生活中确认并遵循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以技术伦理的技术价值观、技术道德规范和技术主体的道德责任三个基本维度为研究对象,论述其在高职院校学生技术伦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旨在为高职院校开展技术伦理教育提供理论指向。  相似文献   

8.
德育是教育的本体议题,是教育实现其所负载价值观的重要核心。道德学习是确认德育活动发生并开始发挥其育德功能的标志。道德情感是主体由内而发的意志特殊情感体验,是德育主体认可并内化道德规范的前提,也是促进和激发道德行为的基础。以"非指导性"作为道德情感的学习原则,为道德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非指导性"道德情感学习具有情境性、生成性、体验性、创造性和整合性的特征,不仅对德育主体道德价值的建构,而且对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德育活动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高职院校应分年级开展德育活动课,并根据学生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习阶段的思想、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有步骤地、有计划地开展主题德育活动,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与体验之中实现"知行"统一,从而提高德育活动课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针对高职学生现状与特点,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把育人与成才结合起来;以行为修身为导向,在生活化情景中渗透德育;创建良好的道德环境,引导大学生参加道德实践活动,使其成为德才兼备、具有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1.
德育活动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高职院校应分年级开展德育活动课,并根据学生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习阶段的思想、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有步骤地、有计划地开展主题德育活动,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与体验之中实现"知行"统一,从而提高德育活动课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创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在新时期道德建设中起着积极作用;但是,由于以往的德育大多着眼于对道德观念、道德规范的阐释和养成教育层面,缺少广泛的文化支撑,所以影响着德育总体目标的实现。若能把近年来国家倡导的人文教育与德育进行适当的整合,用来丰富高职院校德育文化内涵,拓展德育空间,则有望提高教育效果。强调德育的文化内涵有三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浅谈如何做好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健 《现代企业教育》2008,(16):106-107
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的社会要求和道德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社会的道德规范,履行道德义务,以塑造高尚的品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挥网络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思考的新课题,"网络德育"由此走进了我们的工作视野.网络德育是围绕现代德育目标和内容,以网络为媒介开展德育管理和一系列德育活动的过程,是德育现代化的一种形式.学校的网络德育应包括两方面:以网络为辅助工具,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在对学生进行网络技术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的教育,培养学生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意志和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自律能力.  相似文献   

15.
“回归生活世界”:高职院校德育的创新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道德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由于其实践性的特点,尤其应当强调德育回归生活世界.高职院校应当以学生为中心重构德育体系,强调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伦理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专家朱小蔓提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没有独立自主的道德活动,如果把德育从生活的其他活动中抽离出来,那么,这个德育必将被架空,就不会有很好的效果。"近年来,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把日常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的阵地,实施"生活体验模式",遵循"以学生为本,以生活为用,以体验、反思与实践为法"的品德教育规律,探索德育活动新模式。一、活动成员的主体性校园生活的主人是学生,故要把活动主人的地位还给他们,把校园管理的一些权利还给他们,  相似文献   

17.
屠大华 《培训与研究》2001,18(3):128-133
角色德育是一种实践式德育模式。它通过开展角色活动的形式对小学生进行道德等教育,使儿童在承担具体角色身份的行为过程中清楚地感知自己应尽的道德义务与应遵守的思想规范,从角色交往中体验履行道德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快乐及相反行为带来的不悦,促使儿童将道德的知与行、说与做密切结合,从而逐步地内化形成良好品德素质。小学角色德育模式实验目的是希望改变小学传统理论灌输式德育,构建一种生动活泼的新型科学实践式德育模式,以有效地培养小学生做人的基本品德与行为习惯。章对小学低学段角色德育模式实验的理论依据、目标内容、原则方法及效果等作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邵秋香 《现代语文》2014,(12):34-35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的学科,它注重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获得对人性的理解以及体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道德发展是受教育者领悟道德规范、获得道德情感体验、形成道德习惯、养成比较稳定的道德品质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的德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智障学生自己的行为方式和信念的过程。一个人理想信念及价值观的形成和建立、基本道德规范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经验知识的积累,而语文教学能够给学生提供感性经验知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使学生在学习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所以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19.
体育是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有效地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从事各种身体活动,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实现德育的重要手段;德育是以认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掌握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发展他们辨别善恶的能力以解决道德价值观问题。德育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需要,通过自觉地运用道德规范去识别善恶、是非、公私、荣辱;正确进行道德评价,并在实践中坚定履行道德义务,使之转化为自身的品德。德育在诸类教育中居主导地位,统领着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20.
德育是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德育工作的开展,利用教学过程和丰富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让他们能够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把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统一起来,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使小学德育在教育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实现高效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