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本以逐利为本性,当前,在农业产业链条整体利润比较高、政策扶持力度比较大、进入农业门槛比较低的背景下,工商业资本采用直接和间接方式进入农业生产、流通等领域,谋取利润.本文对工商业资本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带来的土地流转问题进行的分析表明,农村土地流转以政府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主导为主,忽视农民话语权,土地流转后出现改变农地原有用途而缺乏监管、弱势劳动力就业难、收入低等问题,并且围绕土地租金管理和分配、企业和社区农民共处中的利益协调等问题时有矛盾和冲突发生.工商业资本进入农业的投资额大,对局部地区的农业发展和农村社会经济关系调整都可能带来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企业基本构成要素有劳动力、土地、设备厂房和资本。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土地、厂房、设备是必需的硬件基础,而劳动力才是创造资本利润的最有力工具。资本运做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它必须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劳动力的作用才能完成。所以,一个校办企业(以下简称“校企”)要有好的发展必需具备高素质的决策者和优秀员工,有了优秀的员工才能生产出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才能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那么,校企有了优秀的员工即人才,如何发挥人才的最大作  相似文献   

3.
劳动力商品与按劳分配于靖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以及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基础和生产力发展基本形式的必然性,决定了劳动力的商品性,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不是“实现按劳分配的形式。’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价格,像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的价格一...  相似文献   

4.
以大理市7个自然村14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作为研究样本,在分析大理市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特征的基础上,就劳动力转移对大理市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大理市农业生产没有太大的影响,但若转移人口超过临界点,势必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效应较突出,但就对农村生活而言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为此提出通过合理转移农村劳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和促进农业生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如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而产生的弊端越来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生产的三个基本的要素是:土地,资金和劳动力,土地作为农业生产的母体,必然成为改革的焦点。实行土地国有化,有利于国家对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6.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国民生产总值分配的两个环节.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活动中,企业作为分配主体,将国民生产总值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共同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这些要素必须支付一定的报酬,这种报酬就形成各要素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入.  相似文献   

7.
现行土地制度下农业职业教育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地细化"和富裕农民选择离开农业的趋势,是当前我国农业职业教育陷入困境最重要的经济、社会原因.合理的农地产权和流转是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当前,加快破除土地制度,促使农业生产向资本和技术集约方面转变,培育富裕而自信的现代农民阶层,是农业职业教育获得发展的基本条件,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职业学校都应该为此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8.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主要体现在其生产资源主要是信息和智慧,与传统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和资本有本质的区别。因此以知识为基础生产的产品与工业、农业产品与有所区别。本将阐述在智经济时代的知识产品的本质特征、经济特征、商品化特征及生产过程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农业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规模取决于要素的边际产出和市场价值,但由于缺乏足够激励或不合理的政策限制,要素投入和资源配置难以得到优化。研究表明,资本、劳动、土地等要素在农业生产中的数量变化难以带来产出的显著变化,需要在破解农户融资难题、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基础上,优化要素配置方式,发挥整体协同功能,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绩效。  相似文献   

10.
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它是英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圈地运动改变了英国当时的生产关系和产业结构,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它对农民的影响表现为:一方面是一批农民流离失所的祸首,另一方面是一部分农民翻身的机遇。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核心是鼓励土地使用权有序流转,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实现规模经营。圈地运动时期的英国虽与我国在历史条件、社会形态、社会环境等方面有较大不同,但其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实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实现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过改革开放后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优势逐渐释放完毕,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成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四大动力,在土地流转的实践中形成了集体组织主导型、民间自发型以及资本主导型三种土地流转模式,从理论高度认识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动力机制,从实践层面大力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制度的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国家战略,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资本下乡由此应运而生,伴随资本而来的,还有人才、技术、理念等诸多要素,它们对农业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给农村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在资本下乡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侵犯农民利益的现象.本文以土地流转为例,列举芜湖2个示范点情况,解释说明如何在资本下乡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保护和提升农民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13.
一在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的三大基本要素土地、劳动力、资金中,存在着土地、资金供给严重短缺与劳动力明显过剩并存的非均衡分布格局。短缺与过剩并存的分布格局决定了传统农村资源配置的典型方式是短边扩充规则,即通过扩充供给弹性较大的劳动力数量,弥补土地、资金等短缺要素的不  相似文献   

14.
农民与土地的关系问题古老而常新。伴随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作为劳动性资源的农民和作为要素性资源的土地,在国家宏观调控下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动态优化配置将是我国农民与土地关系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新出现的失地农民问题,是要素市场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所形成的一个特殊性、过渡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家庭经营作为我国农业经营的微观组织形式,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居主体地位。但现行农户经营分散化规模不经济,农业组织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家庭农场正是应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要求而形成的新型经营主体。文章指出家庭农场是当前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组织制度选择,分析了家庭农场这种新型经营主体在成长中所遇到的要素供给困境,并在此语境下提出加强"土地、资本、劳动与技术"等要素聚合的家庭农场成长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一、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 1.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主导要素的经济 所谓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资源的生产、占有、配置、运用、创新为主的新型经济,它不同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的主导要素是土地,土地是其最根本的生产资源;工业经济的主导要素是资本.是以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为基础;而知识经济是以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凤阳县刘府镇的赵庄创造了一种农村改革的新模式--"民营资本 新农村建设".通过投资成立农林开发公司,连片租赁农民承包土地,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道路,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民主政治.本文从"工业反哺农业"、地权整合、农业企业化经营、农村劳动力转移四个方面作出了价值判断,并提出赵庄模式对我国中西部新农村建设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张冰灵 《考试周刊》2014,(5):194-194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在企业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当前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和国内的知名企业已经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如果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企业人力资本失衡的现状无法改变,那么无疑扩大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态势。一般认为,影响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要素可以分为物质资本、土地、劳动力和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9.
楼良明 《继续教育》2004,18(12):42-43
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多种形态,已进入了21世纪。在未来的社会中,知识将取代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而成为社会的主要资源。因此,对未来社会的形态有两种主流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这是实现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广大农民跳出农村发展农村,跳出农业发展农业,纷纷涌向城镇务工经商,谋求新的发展,这给我们成人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成教工作者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新的办学思想,及时调整办学目标,明确办学方向,主动服务农民,提高农民的素质,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富民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为农民增收致富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