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有些学生作文,不善审题。有的下笔千言,扣住题目的话却很少。有的重点不明,喧宾夺主。因此,要培养他们审题的能力,让他们看到一个题目,能够理解它的意旨,确定它的内容、重点和范围。我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经常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强讲读课的解题,一是加强写作课的审题指导。文章标题与文章内容是紧密联系着的。好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能够准确地揭示文章主要的思想内容。我在解题的时候,注意说明题目的意义和重点。象解释《“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这个题目我就先逐一解释了“丧家的”、“资本家”、“乏”这几个词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小学毕业班的作文复习要抓住五点:审清题意;明确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学会修改。一、审清题意命题作文首先要审题。题目审得清,不但可以不走题,还可以打开思路,写出立意新颖,内容充实的好文章。怎样训练学生审题呢?可从三方面做。 (一)分析题目,防止走题。 1、辨析写作对象。要辨清题目是要求写人还是记事,是写景还是状物。 2、定写作范围。要审清题目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内容的限制。 3、找文章的题眼。题目中往往有一个重点词,透过这个词就可确定文章的中心及内容,这个词就称为题眼。例如《童年趣事》,它的题眼是“趣”,要求写出童趣来。 (二)比较题目,防止混题。为了不把题目写  相似文献   

3.
学生作文,常常离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不会审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是: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解题。我在五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注意发挥课文标题的示范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学生读课文,往往不大留意课题。我告诉学生: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人的喜怒哀乐都可以从眼神里看出来,一篇文章的内容、主题、体裁等等,也常常可以从题目里看出来。每读一篇课文,先在标题上多琢磨琢磨,可以唤起我们读文章的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讲读《将相和》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将”是武将,课文讲的是古代赵国的廉  相似文献   

4.
一、分析课文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往往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对题目理解得透彻,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章的内容,又可以帮助我们写作时恰当选材、组材。为什么学生作文时,总有脱离题目的现象呢?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审题能力不高。为此,我在讲读每篇课文时,都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审题,来弄清作者的选材范围、重点及所要说明的主题。如我在教学《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弄清它是以什么命题的;分析这个题目的意义,然后为学生留下思考题:这篇课文为什么用它来做题目呢?在分析讲读之后,回过头来再看这个题目的作用,学生就会感到这个题目能突出反映人物的高尚品质。最后在出示几个文题:《老班长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老班长用鱼钩挽救三个病号》、《老班长不喝鱼汤》等让学生对比,这样学生就不难发现《金色的鱼钩》这一个文题最能突出课文的中心思想,了解了文题要为中心服务的道理,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相似文献   

5.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通过它可以看到文章的大概。在小学高段教学中《大纲》指出: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作文教学本身不是孤立的,与阅读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作文能力的提高。在教学时,每一篇课文我都要求学生搞清楚题目的含义,从“眼睛”入手把握文章的“灵魂”。一、课前分析抓住中心,理清线索,总结分析进行验证。对于标题的分析,能够弄清题目与内容的内在关系。课前利用几分钟对标题进行分析找出关键词,对抓住中心,理清线索,提高阅读能力很有帮助。如《董存瑞舍…  相似文献   

6.
略谈审题     
在学生的作文习作中,往往出现文不对题、中心模糊、组织凌乱的现象.究其原因,与学生不能理解题意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是作文教学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题意呢?我们知道,文章的题目是由一定的词、词组或句子表示出来的,有的题目还运用一些修辞方式或加上标点符号来增强题目的感情色彩.因此,在审题时,就必须从分析这些语言形式入手,引导学生深入发掘题意,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为了便于说明问题,现以广东省中学语文课本中一些课文的题目为例,按不同类型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1.审题命题作文,提供材料的作文,必须认真审题。通过审题要作到正确地掌握题意,确定文章的体裁,明确选材的范围,文章的中心和重点。题目中有“论、谈、说、析、评”等字的,一般可确定为议论文。有的题目是提出问题,要求表明态度,谈出自己的主张或看法的,或比较抽象、富有哲理性的,如“美与丑”,“学然后知不足”等,这类题目一般也都可确定为议论文。题目有“记”字的;涉及记叙文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或事件的,一般可确定为记叙文。  相似文献   

8.
一、分析标题现中心题目是文章的窗户,透过它,可以略知文章的中心思想。(一)有的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背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者通过‘嘴影”的四次描述,表现了亲子之爱,父子之情;后者则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对比描写,表现了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了不满。(二)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如《人民勤务员》《生命的意义》、《同志的信任》等。二、抓住首段点中心为文之法,“开篇点题”,这个题可能是与中心思想有关的。如《任滴…  相似文献   

9.
一、从课文标题中捕捉有许多课文,作者在标题上就把文章中心揭示出来了。教师可指导学生认真审题,捕捉文章中心。如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教师可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1.从标题中你知道课文写什么?(小兴安岭)2.写小兴安岭怎么样?(美丽)学生明白了课文...  相似文献   

10.
如何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有机结合,发挥课文的作用,将阅读和写作的知识落到实处,做到教那一方面的知识就让学生练那一方面的技能,使他们在写作时,有所依托,有所仿效,进而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逐步达到仿中创新,在借鉴中求异呢?我们认为有效方法是:在读中指导学生写,在写中引导学生读。 一、抓住课文重点读,在读中指导写 1.把解释文章题目与练习审题紧密联系 古人把诗文标题喻为“龙眼”,画龙关键在于点睛。“睛”点得好,能使文章精警得神,发人深思,足见文章标题举足轻重。因此,在教学中要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题目,从而使他们深刻认识课题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提高自己作文审题的能力。在讲《手术台就是阵地》时,首先引导学生从内容分析入手认识这一课  相似文献   

11.
2001年武汉市中考作文题以“服务”为写作范围,自拟题目,写篇文章,并详细地列举了《新华词典》《辞海》分别对“服务”所作的解释,同时还提出了四条具体要求。从作文试题本身看,审题易过关,材料有的写,文体可自由。从考生作文情况看,除少数学生作文写得非常优秀得了满分之外,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2.
教学一篇课文,只有选择好“导读”的突破口,才能如庖丁解牛,切中肯綮,学生的思路才得以畅通。怎样选择“导”的突破口呢? 一、从文章题目突破 有的文章题目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或中心,要抓住题目导读。例如教学《飞夺沪定桥》,一开始,便让学生通过默读找出从哪里到哪里写“飞”,从哪里到哪里写“夺”,学生一下子便把握了文章的结构了。  相似文献   

13.
朱碧玉 《现代语文》2005,(12):31-32
审题篇“文章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只有新的文章才能令人赏心悦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创新是作文的生命。作文创新应从审题开始:一、命题作文审题的创新命题作文的题目已给定,那么审题的第一步是弄清题目的意思。如《凡人小事》,题目中凡人就是指普通人;小事就是指看似不值一提,实则令人怦然心动的事。其次,应扣住题眼。如《人间真情》这道题的题眼是“真情”,写作时就应扣住“真情”这一题眼来写,写出人间的真挚感情。第三,创造性地思考题目含义。如《我的一家》这个题目,若仅从以上两个方面审题,就只能想到实实在在的家庭;若能创造性地…  相似文献   

14.
有些同学随便拟个作文标题,不重视标题的修改,结果造成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了文章的写作内容。标题即文章的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抑或是窗口。透过题目可大致窥视到文章内里的情景。题目虽不等于题材,也不同于主题,但它与题材、主题都有一定的关系,有的还有相当大的关系。如《驿路梨花》(初中课文)这一题目,一  相似文献   

15.
[思路指点] 这个题目由正标题和副标题组成,作文时,正副标题要结合起来考虑,不可忽视任何一方面。一般说来,正标题揭示文章的中心,副标题限定题材范围。 这个题目的正标题是个比喻性题目,其中“雨露”、“润”是重点,必须准确理解其比喻义。“雨露”常被人们用来比喻正确的思想或科学的  相似文献   

16.
话题作文虽然有其命题方式的独特性,但它也有一般作文规律的基本要求,怎样才能避免话题作文的失败呢?笔者特提出以下对策供同学们参考。一、不可忽视审题不少人误以为话题作文打破了审题方面对学生思想的禁锢,学生不会再发生因为走题而失分现象,事实并非如此。诚然,话题作文较传统的材料作文,扩大了学生立意取材的范围,给学生在体裁的选择等方面以更多的自由。然而,这并非说不需要审题。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1999年高考作文题),确实选材立意限制较少。以立意而言,可以写“移植”能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益处,也可以写“移植”能给个人和社会带…  相似文献   

17.
通病:数年话题作文训练,养成了不少学生定式思维。每逢作文,他们便往往不假思索,信笔涂鸦,以致误将“材料作文”当作“话题作文”,命题作文的“标题”当作话题作文的“话题”……后果:忽略审题,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十年寒窗毁一旦,纵读诗书也枉然。诊断:“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处方:弄清题型,强化审题,对症下药。一、常见的命题形式及审题提示1、命题作文①显性命题。A、单词型:如尝试、习惯。这类单一题目写作范围宽泛,写法灵活。B、短语型:学会怀念。这类复合型题目,审题时要确定好它的重心所在。②隐性命题。如树木·森林·气候。写这类…  相似文献   

18.
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进行探索,从阅读中寻找切实可行的写作方法。 从释题入手,提高作文审题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教材进行阅读,让学生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的创作思路,将讲读课文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审题作文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如用主要人物的姓名作题:《刘胡兰》、《詹天佑》、《李时珍》、《黄继光》等;用地点作题目:《桂林山  相似文献   

19.
作文审题三段论安徽王宪龙一、作文前,有的放矢1.审清范围。我们在运用语法知识,对文章的题目进行结构分析以后,就会发现文题中心词前有时有很多修饰语。这些修饰语,其实就是题目的特殊要求,为我们揭示了写作范围。可揭示的范围有:时间,如《春游》;地点,如《发...  相似文献   

20.
一、从审题、解题入手,揭示思路。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窗口,许多文章的题目直接或间接地揭示了文章的内容和思路。如我在教《桂林山水》、《飞夺泸定桥》、《将相和》这类课文时,就首先从审题入手,在弄清题意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把学生的思路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