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行政法学家白鹏飞早年留学日本,师承美浓部达吉,对行政自由裁量、行政法的渊源与法系、公法关系、行政行为有深入研究,并结合民国时期官制较为系统地探讨行政组织,较早地建构中国行政法学的研究体系.留学生身份对白鹏飞行政法学思想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其借鉴外国经验,又结合当时实践所做的西方法学本土化努力和对行政法方法论的探讨对当下行政法学研究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后,西方法学知识以传教士、中外贸易、不平等条约及会审制度为载体传入中国.随着近代西方法学知识的输入,中国留学生通过自费、官费两种途径远赴西洋、东洋,以学习近代法政知识,掀起了法政留学高潮.留学生回国后,迅速进入政治、教育、法律等领域,成为进一步传播西方法学知识的主要力量.法学留学生通过译介欧美、日本法律书籍,移植日本法学概念,引入西方法律文化,向社会传播西方法学知识,为民国大陆法系法律制度的创设奠定了基础,也加速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清朝晚期,面对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许多仁人志士提出了以变法图强为目的的改造社会方案。法学大家沈家本的法学教育理念独树一帜,其法学教育主张主要体现在学习西方先进理念、尊重中国法律传统、多层次办学和重视监狱的教育作用等四个方面。沈家本的法学教育理念虽然对晚清中国的社会改造并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但却蕴藏着许多智慧的思想火花,为后人留下了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4.
晚清以翻译西方法学书籍,引入西方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西方法学的传入,在近代中国和世界法律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对动摇晚清中国传统法律观念以及对清末中国法制改革和法律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近代中国特殊的基本国情和历史条件,西方法学的传入所呈现的时代特征和规律也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法学教育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法律人才,为建设法治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应该看到我国的法学教育中存在着与法治现代化要求不相一致的地方,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相分离的现象十分普遍,法学教育在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需要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方式,提高法学教育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沈家本是中国近代法学的奠基者,他在清末法律变革过程中,对中国古代法学和西方新兴法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整理和总结,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法律思想。沈家本在总结中国古代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接受了近代西方主权理论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想的影响,深切认识到法权统一对于维护和加强国家政治统治的重要性。因而,他在法律规定方面、执法方面和司法主权等方面都提出了必须统一的新思想,这些思想对于批判封建主义等级特权观念,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为清末的法制改革和促进传统律学向近代法学的最终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对我们今天的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留学生是中国近代法律制度的奠基人,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积极翻译、宣传西方近代法学理论;2.尽力清理中国的历代封建法典,投身于立宪、废旧律等活动;3.建构了中国近代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8.
以法学的几个基本问题为切入点,立足中国法制建设的实践,对中国法学的未来作了前瞻性探讨。认为世纪之交,中国法学将在法律体系、法律渊源、法律价值、法律意识、法学研究、法学家地位等六个方面出现转变  相似文献   

9.
当前,法学已成为美国医学院校课程计划的一部分,有关医学院校中开展法学教育的必要性,医学法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石溪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副教授Williams PC和德州大学医学院教授Winslade W曾在美国的Academic Medicine杂志上著文,对此作了专题介绍。 对医学生进行法学教育的必要性 法学,包括法律、法律推理和法律制度已日益成为医学院校课程计划的常见部分,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为更好地进行医疗实践,医生必须学习法律。最近的研究表明,医生不懂法律,常  相似文献   

10.
法律实证主义是20世纪西方三大主要法学流派之一。新中国法律实证主义研究走过了政治性批判、复苏与本土尝试、兴盛与繁荣三个阶段,产出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新中国成立之初,受到特殊政治形势与苏联法学的影响,国内法律实证主义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凯尔森的纯粹法学的批判。改革开放后,学界迎来理论研究的复苏,本土研究亦得到关注。进入21世纪,法律实证主义的翻译与理论研究工作实现全面发展,法律实证主义研究逐渐呈现出兴盛的景象。为进一步构建中国语境下的法律实证主义理论体系,实现理论的本土化,未来还应继续关注理论定位的科学性以及“中国法律理性图景”。  相似文献   

11.
法律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法律诊所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诊所教育方法常常被描述为“在行动中学习”,即在教师的监督和指导下,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法律实践来开展法律教学活动。诊所法律教育方法的价值表现为促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律师的作用及其工作。这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做到的。[1]自从19世纪上半期在美国兴起以后,对传统的法学教育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也可以说是法学教育方式的一次革命。从2000年起,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中国的10所顶尖法学院开设了法律诊所教育课,其对中国传统的法学院法学教育的冲击是不可估量的,并由此在与中国的法学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水土不服…  相似文献   

12.
西方国家的高教育经历了由"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跨越.法律教育也不例外. 英国的法学教育是以培养律师为主要目标,其教育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又分为两个小阶段:一是由大学法学院负责的法学学士阶段,主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法律知识和理论;法学学士学位需要三年才能拿到.二是拿到法学学士学位的学生可以进入专门的法律学院进一步学习法律和职业技能,法律学院负责传授与律师业务有关的部门法知识和培养律师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法学,法律逻辑的主要应用方向有两个,一是法律解释方向,一是诉讼事实的论证问题。换句话说,法律逻辑学是一门集法学与方法论合二为一的工具性交叉学科。学习此门课程对高校学生们的学习要求,除法学原理和法学相关学科的掌握之外,还要一定的思维性理解力去学习逻辑原理和思维公式。所以,要在教授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克服学习难度,笔者提出法律逻辑学教学法之情感教学法。  相似文献   

14.
徐中起 《大学生》2015,(5):60-61
学习法律有不同的层次,法律专业学习之阅读,非专业人士的阅读,法律专业本科生之阅读,高年级和低年级又有所不同,以及研究生、博士生之阅读。即使法学大家也不是读遍了天下法书,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再读书。面对如此多样的法律阅读状况,要以一篇短文介绍法学名著确实有难度。本文主要面对法科学生,主要是本科生和法律专业硕士生,适当兼顾其他。  相似文献   

15.
法学教育应关注并回应来自社会的需求。中国西部基层的社会、经济、文化有着区别于东部地区的特点,其实务部门对法律人才的需求也相应有所不同。现阶段,高校对西部基层法律人才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理想信念教育不足、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学与法律实践对接不畅。在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背景下,根据实务需求调整和优化法学教学,为西部基层充实大量优秀的法律人才是当代法学教育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6.
中国法学教育自近代始就以法律人才的培养为基本目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法学教育迎来了历史上第二次迅速发展的高潮,但是,本次法学教育迅猛发展同样没有完全赢得满怀法治享受期待的社会各界各阶层的普遍认同。当前法科学生就业难和法律实务部门人才短缺的显性问题主要不是由于法学教育自身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让法学教育变成中小学的必修课,也就是说,让法学进入小学、中学,并像语文、数学、英语一样成为期末考试、升学考试中必考的一门课程,并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通过课堂法制教育,让中小学生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内容,这将是实现人人懂法、知法最有效的一种方法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法制宣传手段,能极大地扩大法律知识的覆盖面,为我们国家的法制建设、法律思想和意识的培养、法律文化的繁荣作出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浅谈法学教学中的实践性教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法学是以法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法律则是国家立法机关依照立法程度制定、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范。因而,从本质上说,法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法学教学尤其应强调其实践性。法学教学中的实践性教学,历来是从事法学教育事业工作者议论的热门话题,也是教育改革中重点研究的对象。若在法学教学中抓好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并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坚持下去,这对培养理论联系实际、高素质的适用型的法律人才,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笔者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深…  相似文献   

19.
让法学教育变成中小学的必修课,也就是说,让法学进入小学、中学,并像语文、数学、英语一样成为期末考试、升学考试中必考的一门课程,并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通过课堂法制教育,让中小学生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内容,这将是实现人人懂法、知法最有效的一种方法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法制宣传手段,能极大地扩大法律知识的覆盖面,为我们国家的法制建设、法律思想和意识的培养、法律文化的繁荣作出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法制史作为法学本科教育的必修科目,目前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要凸显中国法制史作为法学学科的特性,将它放到法学教育整个体系中,结合其他部门法的训练,启发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主动思考中国法律实践的特色和原理,从更立体的、动态的角度掌握制度史的内容及其对当代法律发展的影响。只有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更新中国法制史的教学思维,推动教学方式和整个法学教育中其他部门法训练方法相接轨,才能充分发挥这门课程在整个法学课程体系设置中的意义和作用,才能让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和了解中国法制的特色和实践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