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问卷测试和书面表达,对某理工科大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进行调查,并对不同专业、性别的学生进行对比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该理工科大学生大多存在无法用英语正确表达中国文化的问题。其中,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胜过非英语专业学生,另外,较男生而言,女生更能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最后就如何提高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各高校.以济宁学院为例调查济宁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严重,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严重欠缺,原因与课程设置、教材选用、中国文化输入不足密切相关.为克服"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提高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尤其是儒家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从需求分析的角度对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进一步交流,英语学习者担负着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让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重担。但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第2版)反映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因素基本局限在西方文化框架中,几乎没有关于中国文化的篇章。本文就现有条件下如何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提出自己的对策,帮助学生提高对中国文化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跨文化语言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不仅是传播世界文化的工具,也是传播中国文化的工具。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学生作为文化传播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却较差。这不但影响了学生的职业需求和平等的跨文化交际,也影响中国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结合了当前中国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表达力较弱的现实状况以及《要求》中提出的"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不断提高,保证学习者在整个大学英语阶段英语学习不断线"的要求,探讨后续课程—《说英语游中国》的课程建设,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通过"游历"中国,增强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表达力,实现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外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输入缺乏致使大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屡屡出现母语文化失语现象,不仅严重影响跨文化交际,而且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本文以浙江农林大学2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试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农林院校学生在外语教学中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现状并探讨其对策。研究表明高校学生在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时遇到很大的困难,积极赞同在高校外语教学和测试中凸显中国文化的地位。研究结果将为中国普通高校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Hunting Tigers and Flies是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分析其中的英语修辞有助于提高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英语修辞格Syllepsis和Zeugma是英语中常用的修辞格,二者形似而质不同.一语双叙是建立在一词多义的基础之上,由一个支配词同时支配两个及以上的被支配词;轭式搭配中则一搭配为规范搭配,另一搭配为非常规搭配,需借用前一搭配的规范性顺势而为,取得语义上的可理解性.掌握Syllepsis与Zeugma的修辞特点,有助于提高英语语言文学鉴赏能力及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8.
日语专业新"国标"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和评价的依据.新"国标"要求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并重的日语人才教育不仅注重对外语技能的培养,还强调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通过对高校日语专业学生调查发现,学生的中国文化日语表达能力不容乐观,但学生对日语课堂融入中国文化教学持积极态度.在探讨原因的基础上,从文化自信、跨文化课程、媒体日语、巧用同形词等方面思考如何提高学生中国文化日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母语文化的缺失会严重影响民族精神的传承,导致民族文化认同感的缺失.因此,外语教育应凸显母语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民族文化认同意识,运用中国英语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从而在与多元文化的互动中知彼知已、融合互补、共同发展.中国英语是英语国际化过程中与中国特有语言文化接触融合的产物,属于国际使用型英语变体,对跨文化交际有着重要的影响及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学生大多学了很多年英语,但他们在与外国人交流时仍然存在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困难。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多关注文化背景的导入。本文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内容,并提出了文化导入的一系列原则和步骤。有了这些原则和步骤,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会了解更多文化知识,语言水平和文化修养会得到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这要求中国文化必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平台。以人才发展战略为首要任务的21世纪,大学生的培养倾注了个人、社会及国家的大量心血,继承与发扬中国文化是当代大学生的任务之一,而如今的大学英语教材中难以觅得中国文化的踪影。以英文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既是一种传播中华文化的策略,又结合了英语教材的相关理论原则。运用恰当的方法对中国文化进行必要的讲解,不仅调剂了学生的英语课程学习,促使学生英语快速进步;也利于建立学生对外交流的本国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对英语课堂增加中国文化内容的必要性、增强学生“中国文化主体意识”的实践效果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英语课堂有必要增加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等相关内容;英语课堂既需要增加传统中国文化的精要,又需要提供现当代中国文化的鲜活素材;英语课堂上可以以中国时政新闻英语阅读、阅读英美名家对中国经典文学名著的翻译作品、开设中国文化专题讲座等形式介绍中国文化.调查结果对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英语课堂的中国文化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汉英翻译中,中国文化中的特有事物译成英语时,经常在英语表达中无法找到与之对应的词汇.因此,研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在汉英词汇翻译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跨文化交际和文化传播有着重要影响.中国英语作为英语与中国文化融合的产物,已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特别是汉语拼音音译词已被语言学习者所熟识.因此,音译词既丰富了英语词汇,也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同时也扩大了汉语的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中国英语教学片面强调英语语言文化的学习而忽视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学习者普遍欠缺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文化的能力和水平。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的输入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输入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难免受本国文化风俗、思维模式的影响,导致英语在中国本土化之后形成了“中国英语”这种特殊的地域变体。认识和研究“中国英语”的特征和重要性对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教师在传授英语知识的同时,把语言所承载的英语文化等一并传授而无视中国文化。这种名副其实的英语语言文化教学使中国学生在跨文化交际的实践中由于缺乏对本国文化的了解,无法主动、有效地向外输出、弘扬中国优秀的文化。本文分析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母语文化教学、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大学的英语教学中,为了实现英语教学的目标,不仅要注重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应用。因此,要想将英语转化为传承中国文化的载体,学生在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时,不仅要了解西方的文化思想,同时也要宣传中国的文化思想。本文旨在论述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渗透的问题,寻求在保证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实现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的真正融合。  相似文献   

18.
外语教学不只是给学生提供学习和了解目的语文化的机会,还起到对外传播本民族文化的作用.本民族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是传播本民族文化的一项必要能力,它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缺少这种能力会妨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要重视母语文化的失语现象.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产出导向法(POA)理论,构建提升大学生中国文化输出能力的培养模式。该模式的基本框架包括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和产出评价三个环节,通过教材重构、留学生进课堂、教改项目建设、网络课程建设、英语技能竞赛、外事志愿服务团队实践等方式,在一个集传统课堂、实训基地、网络课堂及多元化区域经济文化环境于一体的多元化教学生态系统中培养兼备良好英语沟通能力和中国文化输出能力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20.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多侧重目的语文化学习,而忽略了母语及母语文化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导致只会用英语表达目的语文化,而难以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的现象产生.调查分析当前高校“中国文化失语”情况,指出要改变此现状,必须从改变英语教材,注重教学过程、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