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构建图书馆青年馆员"一体两翼"的素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建国 《图书馆论坛》2006,26(1):214-215
通过对图书馆是学术性的服务机构和建设现代化图书馆形势的分析,认为有珏要构建图书馆青年馆员以服务为主体和以学术、技能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素质模式。  相似文献   

2.
"隐形Web"资源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Invisible Web中具有高质量的信息内容,它们覆盖多个主题领域,并且这些数据通常又是采用数据库来管理的,用户检索其中的信息时可以得到较高的“检全率”和“检准率”,因此,学术图书馆应该将Invisible Web作为重要的信息源。本文主要讨论学术图书馆利用Invisible Web的方法,诸如利用网上备种现成的“隐形Web”网关、根据本馆的馆藏发展政策建立恰当的Subject Gateway、开发新的信息抽取技术等。  相似文献   

3.
读者服务工作是现代图书馆的中心工作,直接关系到图书馆职能的实现,也是检验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尺子。作为位于省会城市的区一级图书馆,靠近省、市图书馆。其读者服务的功能定位自然应朝向广大社区群众。即立足社区实现应有的价值。台江区图书馆正是努力实践“立足社区、服务大众”的指导思想。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特色服务研究”与图书馆发展视野的开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作者认为,“特色服务”必须界定于社区基层公共图书绾内,它与群众文化服务两者不可偏废;对于服务社会某一阶层的图书馆,应定叉为“专门图书馆”,而着重某项专科文献收藏与服务的图书馆,应还其本名“专业图书馆”。她们与省市级大型综合公共图书馆一起,将构成未来既各成系列,又协调互补的社会化公共图书馆事业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试析"信息资源评估"与"信息资源质量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信息资源评估”与“信息资源质量评估”的概念、主体、目的和方法加以明确区分,认为“信息资源评估”是客观地反映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状况,评估的主体是图书馆;“信息资源质量评估”反映了用户对信息资源的满意程度,评估的主体是图书馆用户。从“信息资源评估”到“信息资源质量评估”反映的是图书馆服务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对高校图书馆是“服务的事术性机构”出现的争议进行辨析,坚持图书馆是“学术性服务机构”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学界学人在弘扬公共图书馆精神,保障公众的知识和信息获取权益,维持版权和用户之间的利益平衡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不懈的努力,其学术地位似乎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明显的改善。处于“有为”却“无位”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图书馆学人在公共学术平台——“公共核心期刊”上发文偏少是重要原因之一。图书馆学学者们应充分利用公共学术平台,多多争取在“公共核心期刊”上发文,大力推广图书馆学学术成果和学术思想,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扩大图书馆学的学术影响力,从而使得图书馆学的“有为”与“有位”趋于统一。  相似文献   

8.
建设"服务型"图书馆策略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善图书馆职业声望、社会地位和群体形象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目标,继承、深化和发展图书馆基本职能是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继承、深化和发展图书馆基本职能的关键是提高图书馆的综合馆力。把图书馆打造成“服务型”图书馆。文章在阐述“服务型”图书馆的涵义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如何构建“服务型”图书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论丛》2006,(3):F0002-F0002,F0003
“名家论坛”是由武汉图书馆于2003年底创办的大型公益讲座,以解读文化现象,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群众为宗旨,以武汉地区政府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文艺团体的人力资源为依托,立足于大众型的普及教育。“名家论坛”自2003年11月1日起,由最初每周一场讲座发展到两至三场,  相似文献   

10.
"整理国故"运动对近代图书馆建设的促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图书馆的思想基础是“国学”,“整理国故”运动推进了近代图书馆的建设。文章从人员、分类、学术范式、出版等不同的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中国有着近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出现文化历史断层的国度。170万年前就开始有人类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从最早时期的简单语言到结绳记事再到殷商时期甲骨文的出现,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中以现在看似简单的方式,完成了智慧的原始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