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锡侯以著述《字贯》获罪,成为清代文字狱的典型案例。今系统考索王氏著述,以求有助于全面了解该案,进一步认识清代文字狱的残酷性。  相似文献   

2.
由张书才、杜景华主编的《清代文字狱案》一书,已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发行。文字狱,顾名思义,是因文字的缘故而构成的罪案。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以文字而获罪的事情早已有之,只是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惩处之苛、持续时间之长非清代莫属,因此,才出现了“文字狱”这个词汇,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文字狱的发展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它钳制了思想,束缚了文化的发展,使得人人自危,“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正是人们对文字狱的恐惧心理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3.
"文字狱"是我国历史上一种十分特殊的现象,在清代发展到史无前例的巅峰状态。清代"文字狱"具有显著的政治目的,成为统治者排除异己力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文字狱”是我国历史上一种十分特殊的现象,在清代发展到史无前例的巅峰状态。清代“文字狱”具有显著的政治目的,成为统治者排除异己力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正清代康乾时期,扬州占漕运、盐务、河务三大要政之利,迎来了经济发展的第三次高峰,并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商业文化中心,其中又以乾隆朝最为鼎盛。但乾隆在位60年,既有开疆拓土、发展经济之功,也有闭关锁国、文化专制之过。其中,屡兴文字狱便是其过之一。根据《清代文字狱档》记载,乾隆朝文字狱发生数量多,有近80起,远远超过康熙朝的11起和雍正  相似文献   

6.
戴名世《南山集》案史料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文字狱是清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许多学者所关注。戴名世《南山集》案是康熙朝最为著名的文字狱大案之一,然而有关此案的档案史料存世甚少,一直未见披露。故宫文献馆时期,曾将65起文字狱案的馆藏史料辑为《清代文字狱档》,但却没有《南山集》案。最近,我们在整理馆藏内阁刑科文书时,发现两件有关《南山集》案的满文题本,文字虽不多,但是清廷处理《南山集》案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文件,为深入研究《南山集》案提供了新的史料。现予刊布,以为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新发现的档案谈戴名世《南山集》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玉 《历史档案》2001,(2):91-96
文字狱是封建统治者为巩固统治、禁锢人民思想、对以文字触犯统治集团利益者进行残酷迫害的一种手段。清代文字狱案主要发生于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大大小小不下百起。戴名世《南山集》案是康熙朝著名的文字狱大案。过去,由于没有发现记载该案的原始档案,研究者所依据的资料主要是《清实录》、《东华录》及清人笔记。由于偶然的原因,笔者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内阁六科史书中发现了两件有关戴名世《南山集》的档案史料,  相似文献   

8.
大家都在看《戏说乾隆》看得眉飞色舞,心满意足。有评家说,不少知识层的观众每晚也在聊且看之。很抱歉,鄙人不看。我只是从书橱中找出《清代文字狱档》和《清朝文字狱》来,翻翻,想想;想想,翻翻。真乾隆在这书里面。在这真乾隆的脸上,是看不到风流倜傥的粉饰,知情重义的金装的。  相似文献   

9.
熟悉历史的人一定知道清代的文字狱。文字狱自古有之,如历代法律规定皇帝的名字要避违,否则就是犯罪,但文字狱最甚的为清朝,无论其数量和规模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王朝,往往一字一语即可定罪,造成全家被杀或灭族的惨祸,受株连者无数。  相似文献   

10.
周建国 《兰台世界》2012,(27):32-33
清代雍正皇帝是一位饱受争议的历史人物,短暂的执政期内,他勇于革新,勤于理政,但也大兴文字狱,对外交往故步自封。赞誉与讥讽并存,其曾下旨创建的西洋学馆却在清代中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开展了有益探索,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证了清代禁毁书<静悱集>成书、刊刻及遭到禁毁的原因和经过,并对作者身世及本书的版本流传递嬗做了简要考订.通过对诗集中有关词语的剖析,阐述了清代文字狱中对"语涉违碍"类书籍禁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王锡侯是清代著名文字狱案<字贯>案案主,其生平事履久湮不彰.本文引据多种史料,对其世系、科第、亲族、师长、交游诸内容予以考证,为读者提供更为清晰的王氏履迹.  相似文献   

13.
清代前期,读书人屡遭文字狱、禁毁图书和科举八股文的戕害,但是清代前期读书种子未曾断绝,离不开清人护佑读书种子的精神.通过阐释什么是读书种子,清人对“读书种子”的认识,反映和揭示清人为护佑读书种子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彰显清人护佑读书种子的可贵精神和价值,期望读书种子的阅读精神继续光昭后世,为传播中华文化和传承中华文明凝心聚力.  相似文献   

14.
康乾时期被认为是清代经济文化的繁盛期,尤其在乾隆编纂《四库全书》之际,文化活动达到高潮。然而与此相伴的,却是一场禁毁图书的浩劫。朝廷在徵集、编纂图书的同时,查缴、销毁了大批被认为有违纲常伦理、不合义理名教、讥贬满族先世、危及皇朝统治地位的书籍,同时制造了多起触目惊心的文字狱,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所谓"违碍"、"悖逆"的书籍却在那时传入朝鲜半岛,并被保存下来。本文考察传人朝鲜的清代禁毁书(不包括禁毁小说)的情况,利用清代朝鲜使臣的入华行纪——"燕行录"资料探求它们传入朝鲜的背景、途径,并联系清初期中韩关系作一评说。  相似文献   

15.
胡祥雨 《出版科学》2013,21(2):111-112
人类文明史上,书报是知识与信息的主要载体。在传统社会,书报检查是政府对知识与信息进行控制的重要途径。在皇帝集权的中国,尤其是明清时期,为了进行思想控制,对书籍(以及后来的报纸)的检查一直未曾间断。清代前中期的君主大兴"文字狱",即是书籍检查制度的极端形式。鸦片战争之  相似文献   

16.
一、文字狱溯源文字狱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所谓文字狱,是指旧时统治者出于巩固统治地位的需要,有意从文人学士的作品中寻章摘句、罗织罪名、制造冤狱的案件。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文字狱尽管不是文化发展的主流,但于各代史书的记载中却屡见不鲜,对中国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17.
禁书与文字狱关非只见于中国,外国也曾发生过。就中国而言,古代有,近现代历史上也屡见不鲜。但文字狱数量之多,禁书范围之广,时间延续之久,规模之大,治罪之严酷,确是中国封建社会所特有的历史文化现象。研究禁书与文字狱,早就为人们所注意,留心积累材料,编纂禁书或禁毁书目,在一些史学著作中偶有所述。近几年从书店陆续见到几部讲述禁书与文字狱的专著,作者从不同视角,对古今或一代禁书与文字狱,进行  相似文献   

18.
清代考据学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历来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但深入系统的作品并不多见。由于考据学本身所具有的局限,长期以来,或受文字狱成因说的影响,或沿袭学家旧说,造成有些学者对考据学的评价偏低,甚或据此否定整个考据学的价值。那么,考据学的功用和价值到底如何呢?我们不妨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的文字狱与禁书活动可谓源远流长。有人把文字狱追溯到周厉王时代,恐怕为时过早,因为那时谤王多宣之于口,很少形诸文字,不能算。文字狱与禁书活动恐怕得数秦始皇,至今也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秦始皇并吞六国、统一了中国以后,采取两项重要措施:一、"收兵铸金人",即把  相似文献   

20.
我最近才听说,天涯网站上有所谓"明粉"和"清遗"之争,顾名思义,"明粉"是捍卫明朝的一帮网友自封的名号,"清遗"不用说是清朝的辩护人。"明粉"攻击清朝的专制暴虐,"清遗"则痛批明人的慵懒误国。各持一词又各有道理。本文不拟加入任何一方战团参与口水厮杀,而只是想通过观察一则发生在清代的文字狱案件,来尝试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