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有关清代牙行的研究,学术界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尚无学者论及晚清新疆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各类牙行及其行头在商业税收方面所起的作用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相关史料缺乏。随着以晚清吐鲁番档案为主的《清代新疆档案选辑》公开出版,史料不足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本文正是基于该档案,以吐鲁番为中心,对晚清新疆社会的牙行与税收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引  相似文献   

2.
随着清朝政府统一新疆以及对新疆的经营和开发,清代新疆文化发生了重要变迁。除政治和地理环境因素等影响之外,清代新疆文化的变迁与清代新疆经济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其中游牧经济的衰落、屯垦农业的勃兴、商业贸易的发展等经济因素对新疆文化发展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依据晚清西文游记,以张家口城市为空间节点,我们重塑蒙古的地缘、城市景观;从中能反映出晚清蒙古社会的真实场景,而且能提炼出西方人对蒙古地缘景观的理解;萃取西方人眼中清代中华帝国边疆城市的地缘政治、经济、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编辑的《清代满汉关系研究》,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在清代268年历史中,满汉关系始终是影响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这一关系的演变,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清王朝的兴衰,而且对近代中国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该书是有关清代满汉关系的学术论集,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丛书·晚清史论丛之一,16开共670页,分为清初满汉关系、八旗制度与满汉关系、边疆治理与满汉关系、晚清满汉关系、档案与文献等章节。  相似文献   

5.
冯定雄 《档案学研究》2017,31(3):123-133
新发现的舟山展茅史氏家族土地买卖契约,为研究清代舟山地区的土地买卖及东部海岛社会的经济状况和民间生活提供了新的宝贵资料。这批契约文书集中反映了康、雍、乾三朝展茅的社会状况,每次买卖数量很小,属于典型的小农买卖,买卖反映出展茅农民生活困苦。契约中反映的土地价格在不同时期各不相同,很难从中找出规律性信息,但它们却能明显体现出当时的宗族文化。契约文书种类繁多,与明清时期浙江以契约方式确定土地的占有和使用及其转移的普遍盛行方式相吻合。契约文书反映出当地居民的主要生活依赖是田地和农业,反映出舟山居民的农业生活特征。  相似文献   

6.
对明清云南典卖契约文书的书式和语言进行讨论,不仅可以丰富古文书学的研究对象,也对中央与地方、内地与边疆的关系变化,以及区域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所见明代云南典卖契约文书,无论是格式要件、画押形式,还是用语表达等,与当时通行全国的契约文书基本一致。清代以来,典卖契约文书的使用地域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山区也开始大量使用。同时,随着不同地域文化互动交流的加深,使得云南典卖契约文书的书式和语言具有多样性和地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矿丁在清代中缅边境地区的影响不容忽视,是沟通中缅关系的重要媒介,也是捍卫西南边疆的重要力量。然而,清王朝对矿丁却采取了敌视态度,这一点,从根本上讲,是与其西南边疆政策密不可分的。清王朝的失误,对今天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8.
《浙江档案》2004,(10):36-36
清代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最后一个鼎盛时期,期间形成的原始地方契约,对研究当时的农业、商业、风土人情等具有极高的参考研究价值。此次入选第二批浙江档案文献遗产的《清·江山县长台地方契约》,形成于清代顺治九年(1652)、康熙元年(1662)及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光绪年间,  相似文献   

9.
吴建新 《图书馆论坛》2008,28(1):164-167
简述了清代广东农书的存佚情况以及编撰特点.并从以下方面说明清代广东农书的史料价值:在农业科技史方面,清代农书不仅反映了传统农业科技的成就,而且反映了近代农业科技在广东的传播情况;在社会经济史方面,简述了乾隆末年劳潼的<救荒备览>在救荒史上的意义,以及其他农书对研究晚清珠三角农家经济的作用;从士人心态、社会情态、广东士人对鸦片的态度、花卉文化、饮食文化等方面说明了农书对于研究社会文化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巴里坤地处古丝绸之路北道的重镇,是商人首先汇聚的地区之一,清乾隆时期商屯也率先在此地得到开展。作为清代新疆屯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商屯不仅对清廷稳定和恢复新疆经济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当地城镇经济的兴起亦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甘肃位于中国大陆中西部,自古以来,因地理位置的原因,一直是历代中央政权实现对西部边疆地区管理、施政和建立战略防御体系的重要中继地,也是与西藏、新疆、中亚、西亚乃至中东及欧洲开展贸易的重要通道,其政治、经济位置都极为重要。正因为此,千百年来,贸易、战争、屯垦戍边和东西交通,在这一地区造成了人口、物资的频繁流动。清代甘肃生态环境的变化,与当地农业、牧业、商业、工业、交通的发展及战争等人类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  相似文献   

12.
该书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一部系统研究清代边疆开发的学术专著。特色之一:全书共分六大部分,系统地描绘出清代边疆开发的全貌。分别对新疆、东北、蒙古、西藏、滇桂、台湾和海南这六个边疆区域在清代的开发背景、开发过程、开发特点、开发政策的演变、开发的主要成就及其经验教训,进行了全面、详尽的论述,从而将清代不同边疆地区的开发导同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特色之二:刘清代的海疆,特别是对台湾、海南的开发历史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特色之三:将清代的边疆开发活动放在全世界的大背景下进行比较、审视,突破了长期以来边…  相似文献   

13.
在宁波市档案馆馆藏中,有近千件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土地买卖以及其它产权交易的契约文书。这批文书主要由民间产权交易的“白契”组成,包括卖田契、卖地契、卖房契、卖墙契、卖井地契、卖山契等,以卖田、卖地契为主。占全部文契数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其中又以田面权转移的“永卖契”或者“卖契”占绝大多数。还有诸如“毛荣沛借钱文契”,借贷双方约定了利率、还款日期等的早期的“借款合同”等。绝大部分契约文书所反映的时间集中于清道光四年(1824)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时间跨度几乎达一个世纪。  相似文献   

14.
清代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最后一个鼎盛时期,期间形成的原始地方契约,对研究当时的农业、商业、风土人情等具有极高的参考研究价值.此次入选第二批浙江档案文献遗产的<清·江山县长台地方契约>,形成于清代顺治九年(1652)、康熙元年(1662)及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光绪年间,主要有江山长台田地山场产权登记、买卖及纳税等档案.其中鱼鳞册形成于明代万历十年(1583),清代乾隆四十二年重新抄录.  相似文献   

15.
正新疆水利史是新疆社会经济史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内外史学界对此都有研究,出现了一些有深度的学术成果,特别是近年来,清代新疆水利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研究清代新疆水利史,对于了解清代新疆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都会有很大帮助。本文拟就新疆水利史对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一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胡鑫 《兰台世界》2024,(4):152-154
马政系研究清代问题之重要议题,对马政的研究也折射出兵制、驿传和财赋制度。清代马政是政治经济军事和民族边疆形势发展的结果。奏折又称折子、奏本,为清代独有,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方方面面,是清代一种重要制度,研究问题,利用奏折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军机处为雍正时为办理西北军务设立,是清朝重要权力决策机关。现以《军机处雍正朝满文议复档译编》为中心,对于清代马政中官马的来源、管理和调拨进行深入研究,这也是此资料出版以来对于研究此类问题的首次利用。  相似文献   

17.
"晚清",乃至整个清代,一度成为学术界热点资源。无论文学研究、社会学反思或者历史学叙述,晚清话题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色彩。本期三篇文章,一者就汪晖现代思想的发生问题,对中国现代性历程的进行了新的思考;一者则综述了当前清代叙事的种种文化内涵;一者则详述了清代历史研究的状况。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段会成为一种文化叙述的核心,这其中知识诉求也许不仅仅只是考证与求是那样简单。晚清的热潮,包含了那种重新建构百年现代传统的历史诉求。周志强  相似文献   

18.
清代东北流人的遣戍是清政府对东北边疆实行有效社会统合的重要内容。为充实根本之地,清政府将大量罪犯流放东北地区,并对之进行了有效的社会控制,在清前期东北开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低下的社会地位和恶劣的生活状况迫使流人采取逃亡等方式进行抗争,对东北边疆开发与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的隐患。本文通过梳理满文档案资料,对流人逃亡的原因、概况及政府对策进行探究,以期对清代东北流人的逃亡斗争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六三年至一九六五年间,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作,编辑该馆所藏清代乾隆朝刑科题本土地债务类(共分十三类)内有关清代农村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方面的史料。笔者也参加了这项编辑工作。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从刑科题本(土地债务类)尚存的五万八千余件档案中,挑选了三千八百七十余件,其中包括土地占有关系、租佃关系、佃农抗租斗争和雇佣关系方面的史料,内容相当丰富。特别是对于清代农业租佃制和地租形态的发展变化、农村阶级斗争的新形势和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我们已将这些挑选出来的材料,编辑成书,不久即可出版问世。  相似文献   

20.
记者近日从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获悉,一份清代同治元年(1862)的田土买卖契约文书在当地发现。这份契约历经150年岁月仍完好无损,再现了一百多年前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古朴民风,为研究清代民间民事买卖合约、土地田产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实物资料。据了解,这份清代契约为秀山县一赵姓人家在贵州买得持有,据称是卖家的先祖密封保存于竹筒内,一直放于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