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华 《新闻世界》2015,(1):52-53
新媒介环境媒介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中,"报纸消亡论"被提出并一度甚嚣尘上。本文以媒介"小生境"理论为视角,结合"碎片化"阅读带来的启示,考量报纸的发展前景,认为报纸符合媒介进化"小生境"理论,且在进化实践中不断吸收新媒介技术能量继续推进报纸"碎片化"阅读,不会消亡。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在近年来突飞猛进的发展,报纸消亡论的论调层出不穷,当下纸质媒体阅读受众的流失,广告主投放广告载体的转移,使报纸媒介的生存愈加艰难。但报纸依然存在着,网络时代关于报纸前途的论断是:活的是报,死的是纸。当新的传媒形式出现之后,传统媒介形式往往不会消亡,而是不断的改革和适应继续存在。要想在新媒体环境中求得生存,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媒体就必须整合和转型原有的媒体经营形式,形式上数字化的同时注重报纸内容上的质量成为未来报纸媒体的发展趋势。本文以《纽约时报》的成功转型为例,从具体案例入手,旨在为纸质媒体的转型提供一些建议,探讨纸质媒体在新媒介环境下的发展趋势以及应对新媒介环境下竞争激烈报纸媒体的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3.
王珺 《青年记者》2021,(2):61-63
本文以中国书评媒体(报纸读书版)的发展作为背景,观察大众阅读趣味、阅读习惯的变化,探讨新媒介时代"浅表化""碎片化"阅读盛行的成因。并通过对《新京报·书评周刊》的微观分析,思考"浅阅读"时代书评媒体如何引领"深阅读"风尚。  相似文献   

4.
几乎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会导致"报纸消亡"的论调甚嚣尘上.作为最早的媒介形式,报纸没有动听音律和灵动的画面,甚至囿于版面,在信息的数量方面都无法与新兴的媒体相媲美.但报纸总能经受住每次来自新生媒介的冲击.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3,(7):9-13
每种新的媒介出现都给社会生活带来变化,并促发人们对媒介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对媒介技术与社会关系的反思,在理论上形成"硬技术决定论"和"软技术决定论"两种观点。保罗.莱文森将媒介放在人类生态的大环境中,阐释了媒介在人类生存的媒介进化小生境理论。基于媒介进化小生境理论,本文认为媒介对社会影响遵循的是生态技术决定论。技术对社会、对人类的影响依据的是技术与生态的融合情况。  相似文献   

6.
媒介技术的发展使书籍有了纸质、电子和DNA书籍之分。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介阅读方式的流行使人们担心纸质书籍的命运。保罗·莱文森媒介进化的"完成任务程度决定存活程度"、人类感觉的"即时/永远"轴线、"特定领域生存"和人性化趋势理论指出了三种书籍的未来命运。三者在与语词的关系、与"太阳光"和"电光"之间的依赖关系及传播效果的物质场所感等方面各有优劣势,决定了纸质书未来将与人类相伴。三种书籍各具不同的"即时""永远"传播特性以平衡人类感觉,未来都将在人类社会中有属于自己的领地。  相似文献   

7.
在一切皆有可能成为媒介、成为传播信息的渠道和载体的泛媒介时代,新媒介的不断开发和传统媒介的大肆扩容,导致信息过剩传播,媒介受众的分化聚合处于无序和无规则状态,而整个传播系统则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泛媒介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阅读习惯、阅读心理和求知方式.报纸周刊由于时效性限制,做的是"慢新闻",但发挥的是由慢带来的"深度".这恰是报纸周刊所长,泛媒介所短.分众定位、做深度文章正在成为报纸周刊的主动追求和必然的生存选择.  相似文献   

8.
媒介发展史告诉我们,媒介是在与社会的协同进化中成长起来的,同时各种媒介也在博弈中达到协同进化。随着媒介大家族成员的增加,媒介之间的博弈愈加激烈。就电视传播而言,既有与其它媒介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也有电视传媒内部的博弈,这种博弈可能处于国内,也可能跨越国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电视业进入快速发展的腾飞期,并逐渐取代报纸、广播而一跃成为传媒界的领军,从此,报纸、广播、电视在大众传播领域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平衡格局。但是,媒介的发展并不都处于一种平衡态,新媒介技术的运用和新媒介的诞生往往会对平衡产生冲击,并促进传媒格…  相似文献   

9.
正加拿大传播学者保罗·莱文森提出了当代媒介的"三分说":旧媒体、新媒体和新新媒体(New New Media)。他认为互联网诞生之前的一切媒介都是旧媒介,它们是空间和时间定位不变的媒介。当媒介系统发展到数字时代,呈现出高速进化的状态,滥觞于20世纪90年代的电子邮件、报纸网络版、聊天室等是互联网第一代媒介,也即保罗·莱文森所界定的新媒介。当代最热门的媒介如博客、微博、脸谱网等则属于互联网上的第二代媒介,即新新媒介,而自媒体无疑就是新新媒介中最为典型的媒介样态。"自媒体"一词由硅谷著名的IT专栏专家丹·吉尔默最早提出,在一篇题为"News for the Next  相似文献   

10.
姜边 《出版广角》2021,(14):89-91
从媒介进化角度看,数字阅读媒介呈现人性化的进化趋势,这种进化趋势体现在阅读信息传播、阅读信息交流、阅读信息仿真、阅读信息获取等方面.在阅读信息传播方面,数字阅读媒介人性化进化表现为由时间偏向和空间偏向逐步转向突破媒介传播的时空限制.在阅读信息获取方面,其表现由烦琐化、盲目化向便利化、精准化发展.在阅读信息感知方面,其表现为由单一化、碎片化的感知体验向完整化、生动化的感知体验转变.在阅读信息交流方面,其表现为由个体化、小范围的交流逐步转向群体化、大范围的交流.数字阅读媒介人性化进化的趋势需要人们谨防数字阅读媒介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1.
葛君梅 《出版广角》2013,(Z1):100-101
文章分析阐释了新传媒背景下的"碎片化"阅读,以及"碎片化"阅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提出"碎片化"阅读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反思与创新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碎片化"中的重聚,紧扣主体性原则,培养"专家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领袖"。  相似文献   

12.
作为国内主流视频网站之一,"双V"制营销是腾讯视频首创的一套VIP专项升级业务,即开通会员付费的双向赋值通道使用户享受超前点播特权。本文以腾讯视频作为主要观测对象,以"媒介景观"理论作为宏观切入视角,通过结合"媒介营销""媒介生态""媒介数字劳工"等理论旁支并辅以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进行微观视角透析,从而阐述以腾讯视频为首的新媒介营销模式在媒介景观文化的传播语境下所布展出的景观消费图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成都地区的抽样调查数据,探讨了受众对新媒介与传统媒介在不同新闻内容上的媒介依赖情况.研究发现,网络已经与报纸、电视一起成为受众的三大媒介依赖渠道,特别是网络在财经证券类新闻上已经超越电视和报纸成为了最大的依赖渠道;新媒介的手机已经确立了自身的媒介地位,媒介依赖程度全面超过广播;新媒介与传统媒介在依赖群体的构成上已经呈现出明显的不同,新媒介的依赖群体呈年轻化和高学历化,传统媒介则相反;虽然传统媒介的报纸、电视在本地新闻等方面还有优势,但构成群体与新媒介相比则已经呈现出明显不利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4.
自21世纪初计算机网络全面发展后"报纸消亡论"逐渐广泛传开。在新媒体时代,报纸的读者越来越小众化,其自身传播方式和内容的局限性也与消费者阅读习惯越来越不符合。尽管报纸目前已经开始尝试与互联网合作进行媒介融合,在短期内尝到甜头后却无法在长期时间内取得持续效果。本文根据埃弗雷特·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对我国报纸的转型现状进行分析,剖析了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我国报纸在互联网时代的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有效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未来媒介特征的思考与媒介技术的持续发展共生,探讨媒介环境学者的相关理论对拓宽国内传播学研究视野适宜且有必要。媒介环境学派领军人物保罗.莱文森、马歇尔.麦克卢汉和刘易斯.芒福德均有关于未来媒介独特新颖的观点。莱文森主张媒介进化人性论和"新新媒介论",展望了新新媒介之后未来媒介的特征及外观;麦克卢汉预言未来于"喻言",持有"地球村"、"通感"、"四元律"和"冷热媒介"论;芒福德持"技术有机论",认为技术是生命的延伸、文化编码分别代表男性和女性的媒介技术在遵循生命伦理中和谐、平衡发展。探析三位著名学者的观点,分析了媒介未来形态的五种特征。  相似文献   

16.
打造报网融合的整体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培玺 《传媒》2008,(11):85-87
如果把有限稀缺的社会注意力资源比作分子,把媒介比作分母,新媒介对受众的分流。必定使报纸读者减少。何况现在的社会结构早已不是“一块整钢”的计划经济年代,社会群体的碎片化表现在受众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不同社会阶层、职业群体,不同的年龄层次、地域环境。甚至同一人群不同情境下对媒介的选择各有不同,单一媒介的路子势必越走越窄。  相似文献   

17.
在新媒介环境下,传统意义上的媒介批评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新媒介批评主体去专业化、批评角度去中心化、批评的即时性、批评的渠道多样化,更尖锐、更深层次的新媒介批评带动传统媒介发声。但是新媒介批评的缺陷也不容忽视,新媒介批评语言呈碎片化,缺乏规范性,且经常出现非理性化的表达,但这些缺失为新媒介批评发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媒介融合是大众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报纸作为发展历史最为长远的大众媒体,其改革势在必行。而报纸版面是报纸呈现给读者的直观印象,对报纸版面设计的创新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结合新时期读者阅读特点及新媒介版式设计的优缺点,探讨了相关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9.
邵宇航 《今传媒》2020,28(5):65-67
在当前短视频迅猛发展的媒介文化景观下,影视解说类短视频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前对于影视剧质量把关的缺位,从不同层面对"把关人"理论进行了重构。基于此问题,本文选取了"小片片说大片"为主要研究个案,通过分析其近三年的短视频作品,发现其为影视剧作品的把关赋予了个性化、互动参与性等新特征,使"把关"过程成为一种新的观影体验,符合受众碎片化的媒介接触习惯,扩展了"把关人"理论在新的媒介环境下的外延。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的互联网文明历经了基于网络互联的Web1.0资讯时代和基于社交的Web2.0互动时代后,迎来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Web3.0网络融合时代。与此同时,相对于报纸、电视之类的传统媒介,电子邮件和网站作为新媒介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科技社会的潮流,比新媒介还要"新"的媒介——新新媒介——应运而生。但在社交网络重新整合的背景下,新新媒介又给人们带来了心理上的伤害。本文在审视媒介会造成的伤害之后,提出一些防治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