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联合建设的以提供预印本文献资源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实时学术交流系统,是国家科学技术部科技条件基础平台面上项目的研究成果.该系统由国内预印本服务子系统和国外预印本门户(SINDAP)子系统构成.  相似文献   

2.
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联合建设的以提供预印本文献资源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实时学术交流系统,是国家科学技术部科技条件基础平台面上项目的研究成果。该系统由国内预印本服务子系统和国外预印本门户(SINDAP)子系统构成。国内预印本服务子系统主要收藏的是国内科技工作者自由提交的预印本文章,可以实现对二次文献的检索、浏览全文、发表评论等功能。国外预印本门户(SINDAP)子系统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丹麦技术知识中心合作开发完成的,它实现了全球预印本文献资源的一站式检索。通过…  相似文献   

3.
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联合建设的以提供预印本文献资源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实时学术交流系统。该系统由国内预印本服务子系统和国外预印本门户(SINDAP)子系统构成。国内预印本服务子系统主要收藏的是国内科技工作者自由提交的预印本文章,可以实现对二次文献的检索、浏览全文、发表评论等功能。国外预印本门户(SINDAP)子系统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丹麦技术知识中心合作开发完成的,它实现了全球预印本文献资源的一站式检索。通过SINDAP子系统,用户只需输入检索式即可对全球知名的1…  相似文献   

4.
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联合建设的以提供预印本文献资源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实时学术交流系统。该系统由国内预印本服务子系统和国外预印本门户(SINDAP)子系统构成。国内预印本服务子系统主要收藏的是国内科技工作者自由提交的预印本文章 ,可以实现对二次文献的检索、浏览全文、发表评论等功能。国外预印本门户 (SINDAP)子系统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丹麦技术知识中心合作开发完成的。通过SINDAP子系统 ,用户只需输入检索式一次即可对全球知名的 16个预印本系统进行检索 ,并可获得…  相似文献   

5.
●实时交流,加快知识传播速度●自由存取,不收取任何费用●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文章仍可在传统期刊上发表●根据作者需要,系统可提供论文发表时间的证明预印本(Preprint) 是指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成果未在正式刊物发表之前 ,出于加快和同行交流的目的,自愿通过邮寄或网络等方式传播的科研论文 、科技报告等文章 。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 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联合建设的以提供预印本文献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实时学术交流系统 。该系统由国内预印本服务子系统和国外预印本门户(SINDAP)子系统构成 。国内预印本服务子系…  相似文献   

6.
建设以预印本为载体、预印本平台为媒介的预印本学术交流体系,可有效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智力支撑和动力保障。文章运用生态系统理论,以文献调研结果、主流预印本平台网络调研数据、相关事件与案例分析等多重证据为支撑,阐明预印本学术交流体系多层次系统构成及互动机制,分析现存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研究发现:科研人员对于预印本的保留观望、预印本平台和期刊出版社的分立以及预印本在主流学术体系中的游离,阻碍了预印本学术交流体系中微观、中观和宏观生态系统的互动共生。为破除上述障碍,应增强科研人员对预印本的认同,促进预印本平台与期刊出版社的协同,并推动预印本融入主流学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对预印本平台和开放期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梳理预印本平台与开放期刊的发展历程,在技术革新和学术交流范式变革的背景下,预印本平台和开放期刊作为开放科学交流方式,正在相互融合,通过合作共赢,形成更加开放、包容、高效的科学交流生态。[方法/过程]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场景下预印本平台与开放期刊的协同发展进行研究,包括学科领域内的预印本与开放出版协同发展生态研究、出版社推动的预印本服务生态研究和预印本融入论文数据库生态研究。[结果/结论 ]通过对二者协同发展的特点进行分析可以得知,预印本平台与开放期刊协同发展参与主体具有多样性、合作具有互补性、发展具有稳定性等特征;对预印本平台与开放期刊协同发展生态机制提出推进策略:出台相关即时开放政策,推动预印本平台与开放期刊协同发展;融入学术社区与论文“数据库”系统,构建开放学术交流体系;建设国家开放获取基础设施,实现科学共同体学科化运营;遵循国际标准,完善预印本与开放期刊发布发表衔接流程。  相似文献   

8.
“科技发展决策服务系统”通过验收李思一,吴叶君(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目前,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开发的“科技发展决策服务系统”通过了国家科委验收,国家科委副秘书长、黎懋明和国家科委信息司司长刘昭东等领导及专家观看了系统功能演示。该系统有一个用于分析...  相似文献   

9.
科学交流载体的演变、开放获取运动的推动及学术出版模式的创新,使预印本逐步成为备受关注的科学交流模式。在相关主体的联合推进下,学术界逐渐接受和认可预印本的学术交流价值。本文梳理了预印本学术交流模式演化历程,将预印本学术交流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小型学术团体驱动的探索实验期(1990年前)、学科与技术驱动的初创时期(1991—2012年)、多主体驱动的极速扩张时期(2013—2019年)和疫情影响下的加速发展时期(2020年至今)。从平台类型、出版融合、技术创新、学术社区团体、成果认可和运营经费等方面出发,总结归纳预印本学术交流模式的发展特征,并对我国预印本学术交流体系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1)加强预印本著作权认可,保障预印本首发权认定;(2)促进预印本和期刊协同发展,形成统一的开放学术出版流程;(3)构建预印本论文开放评议机制,化解“以刊评文”难题;(4)营造预印本学术交流氛围,培育中国预印本文化;(5)开放互联形成集群效应,提升预印本平台的国际影响力。图1。参考文献44。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球科学范式和科学传播方式发生的深刻变革,对近几年爆发式增长的预印本平台进行调研分析,以期为我国建设和运营自主可控的预印本平台提供借鉴。【方法】对国际主要预印本平台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并从我国科学家、学协会、出版机构等参与全球学术交流和科技治理的实际需求出发,阐述预印本平台的优势,提出建设和运营自主可控的预印本平台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和可行路径。【结果】国际相对成熟的预印本平台更加注重在学科领域纵向做深,不断丰富、扩展平台功能,努力占领这一国际科研交流平台。【结论】预印本的发展为我国融入甚至引领全球创新网络提供了重要契机,建立自主可控的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预印本平台,对中国科学界来说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梳理国际预印本平台发展现状与态势,以有助于预印本平台未来建设,构建高质量学术交流体系。[方法/过程]采用网络调研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国际上125个预印本平台的建设年份、所属地域、载文量与所涉学科、主要运营方属性和功能开发程度等6个方面的情况进行探究与分析。[结果/结论 ]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与运行,预印本平台整体呈现出影响力逐渐显现、学术交流增值服务不断创新、利益相关者协作模式更加多元等态势。基于上述态势,对预印本平台未来发展提出展望,为预印本平台建设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国内预印本系统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预印本系统是集预印本文章发布、检索、查询、利用和评论等功能于一体的学术信息交流服务平台,是实现学术信息开放获取的重要途径。我国目前的预印本系统主要有奇迹文库、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三大系统。我国预印本系统的建设规模、质量、功能、影响有待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也有待加强。表2。图1。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适用于人文社科领域的预印本平台建设策略,文章依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面向我国人文社科各领域学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对预印本平台的认知特征、使用情况与主要诉求。调查发现:我国人文社科学者对预印本平台存在多种顾虑,了解程度和使用率较低且存在结构性差异,偏向于使用知名度高、专业性强的平台,使用意愿以乐观积极和保留观望态度为主,对预印本平台的诉求集中于期刊推荐、快速发布、著作权保护、学术评价体系认可等方面。建议综合运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双向策略推进预印本认可政策体系构建,重点提高人文社科领域资深学者对预印本的认知,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先导推广预印本平台的使用,强化预印本平台与期刊在学术交流体系中的协同。  相似文献   

14.
预印本系统: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吕世炅 《情报学报》2004,23(5):547-552
本文从预印本的产生发展开始 ,介绍了国际上主要的应用站点的使用情况 ,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这种信息资源的重要作用 ,讨论了目前预印本界最关注的资源共享问题。笔者同时还介绍了“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建设情况和功能特点。文章最后对预印本以及预印本系统的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开放科学运动推动了学术出版生态的变革与重塑,是全球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以预印本平台为代表的开放获取平台是学术交流的重要方式,平台数量在不断攀升。【方法】预印本平台的出现使得期刊、图书等出版生态链有了更丰富的结构和更多的角色,应该说是将形成更丰富的知识服务业态,带来新的机遇,预印本平台的发展对建设世界创新高地、集聚一流创新要素具有至关重要的枢纽作用。【结果】文章对比分析国内外预印本平台特点,总结国内预印本平台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路径。【结论】国内预印本平台可以采用重塑观念推广、与学术资源开放合作的方式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电子预印本系统的特点及世界上重要的几个预印本系统,提出了电子预印本系统是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资源。  相似文献   

17.
预印本是高端交流平台的重要文献资源之一,目前我国还未形成统一的预印本元数据标准,各个预印本平台的元数据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无法对国内预印本资源进行高质量整合,预印本平台与期刊编审系统的数据交互也存在问题。依据国内外预印本平台实践经验与预印本资源特点,并结合我国预印本元数据标准应用场景,从通用描述、预印本描述、质量控制以及版权信息4个方面构建预印本元数据标准,以期推动预印本资源的共享和整合,促进预印本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对学术论文网络发表与传统期刊发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和奇迹文库、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为例开展研究,指出学术论文网络发表目前存在的障碍和发展前景,以期建立一个更好地服务于知识共享的学术交流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利益相关者理论为预印本学术交流体系中各利益主体的博弈提供较为成熟的研究框架,为突围其建设困境、提出针对性策略提供重要的考察视角。[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及对ChinaXiv、arXiv、SSRN等9个国内外主流预印本平台的网络调研,梳理预印本学术交流体系中利益相关者构成及核心利益相关者诉求,剖析各利益主体围绕预印本发布前置、开放获取、质控弱化而形成的利益冲突、顾虑和矛盾,并阐释由此产生的预印本学术交流体系建设困境。[结果/结论 ]基于上述分析,从利益协调、利益维护和利益保障3个层面提出预印本学术交流体系建设策略,即促进预印本与期刊共生发展、完善预印本著作权保护机制、将预印本纳入科研管理体系,从而推动我国预印本学术交流体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雷雪 《编辑学报》2022,(6):662-667
预印本是开放科学环境下学术交流的重要方式。本文分析了预印本发展对学术出版体系的积极作用,归纳了现行的科技期刊预印本政策,以及设立预印本编辑、将论文同行评审与预印本开放评论相结合等创新实践;探讨了预印本与科技期刊的融合出版流程,以及预印本平台与单刊建立合作关系、科技期刊出版商开辟预印本专区等融合发展模式。在上述基础上,提出推进我国预印本与科技期刊融合发展的建议,包括加快预印本相关政策制定、建立预印本与科技期刊平台的互通互联机制、推进同行评审与开放评论相结合的论文审查模式应用等,以期促进新型学术出版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