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教育》2009,(15):2-2
江西省教育厅在部署今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时强调,学校必须严格执行严禁有偿招生或买卖生源等“五条”禁令,确保招生工作公平、公开、公正。这“五条”禁令是:严禁中职学校委托中介参与招生;严禁中职学校以任何形式实行有偿招生或买卖生源;严禁生源学校及其教师向中职学校索取生源组织费;  相似文献   

2.
一、"买卖生源"的存在及其危害 "买卖生源"现象是职业学校,尤其是中职在招生过程中的一个顽疾.它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高校扩招带来普通高中招生扩大,压缩了中职的生源,中职面临着极大的招生压力,如果不采取其他手段则无法完成招生指标;另一方面,"买卖生源"过程中的利益驱动着部分学校和教师不顾招生规定和师德,利用各种关系、渠道甚至是不法的手段去买卖生源.  相似文献   

3.
正教育部要求,中职招生工作要坚持"六个严禁":严禁不具备办学资质的中等职业学校或其他机构招生;严禁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虚假招生宣传;严禁生源学校或教师封锁中职学校招生信息;严禁生源学校或教师买卖生源,向中职学校索要、收受任何名义的经费或实物;严禁委托任何非法招生"中介"机构进行有偿招生;严禁普通高中挂靠中职学籍进行招生。如若违反上述规定者,有关部门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除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外,还将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相似文献   

4.
正近期,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中职招生工作坚持"六个严禁",禁止买卖生源、有偿招生,对违反规定者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甚至依法移送司法机关严肃处理。中职招生乱象是该严加治理了!在百度输入"中职招生乱象",立刻可搜到32万多条记录,最早的时间可以追溯到2007年。但是,真正要遏止倒买倒卖生源现象,只靠一纸禁令恐怕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何况每年各  相似文献   

5.
目前,政府治理中职有偿招生的措施单一,治理效果极不理想。对此,通过对江南某省若干中职学校招生办主任的访谈,详细调查了职校有偿招生的运作实况,认为政府治理有偿招生应着眼于中职招生的多个环节,采取综合治理策略。在招生学校环节,短期内应采取"五定"①措施规范职校的招生行为,长期内加大经济投入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的吸引力;在生源供给环节,短期内应采取经济刺激,长期内应进行文化改造,提升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偏好和需求;在招生媒介环节,治理的着力点不应是简单消除"招生掮客",而应构建招生互联网络以替代招生掮客所构建的人际关系网络。只有这样,中职有偿招生现象才能在短期内被扼制住,在长期内被彻底消除。  相似文献   

6.
近日,重庆市教委对隶属该市的三峡水电学校、重庆财政学校等5所学校进行通报批评.原因是这5所中职学校在招生过程中违规操作,承诺给生源学校所谓的"生源组织费",扰乱了中职招生工作.  相似文献   

7.
吴楠 《宁夏教育》2009,(2):17-18
当前中职学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各学校都最大限度地吸纳生源。可谓,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因此中职学校招生工作无疑是各中职学校的头等大事。每次招生,都是全面发动、全体参与、全员有责。招生的任务、指标就像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教职员工的心头,而年复一年的生源竞争乃至生源大战却愈演愈烈,已呈不可逆转之势。为了招来生源,各职业学校只好。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由于高职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中职升学率也大幅度提高,由此带来的是中职学校一再滑坡的招生问题有了好转.但同时,也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每年中考结束,在各乡镇中学毕业生的身边会随时变换着各级高中招生者的身影,他们各自都宣扬学校的升学率如何高,以此来吸引更多的生源.  相似文献   

9.
中职学校发展受到生源的影响,再加上家长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希望孩子读高中上大学,势必造成目前的生源数量日趋减少。作为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中职学校,需要在招生时改革创新,制定对策,促进中职学校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用“几家欢乐几家愁”来描述今年中职学校的招生情况,虽有几分调侃,倒也恰如其分。在持续几年中职招生普遍滑坡的形势下,今年中职学校的生源状况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有的在滑坡中萎缩,有的在滑坡中崛起。为扭转众多中职学校招生困难的颓势,从去年开始,不少省份的教育主管部门,在招生方面都放宽了对中职学校的限制,给了更多的自主权:诸如招生数量、生源地域、文化程度等,都由学校自己决定;并规定可以不再考试,考生可直接报名入学。但有关资料显示,从去年中职招生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打开“闸门”的政策,对中职招生的推动…  相似文献   

11.
周芳子 《西北职教》2007,(10):20-20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学校本身发展的不平衡,使中等职业教育内部的条块分割、规模偏小、布局失当等弊病突出,导致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生源出现不饱和状态,从而使招生无序化,"生源大战"愈演愈烈,极大地影响了中等职业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如何尽快寻找出路,使职教的源头活水滚滚而来,成了中职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铜川市印台区职业技术学校生源滑坡现象,对中职学校招生状况作些初浅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职学校服装专业学生的招生生源不断萎缩,学生数量越来越少.而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企业对中职学校服装专业学生技能水平却不甚满意,因此,服装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技能大赛"犹如一盏明灯,对其在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和社会认可度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中职学校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和助推器.  相似文献   

13.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中职学校的办学宗旨.在当今中职教育生源竞争日趋激烈,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形势下,能否抓好招生就业工作,是学校能否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可以说,招生就业是中职学校的立足之本.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各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中职生在学生生源方面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上课方式仍然以传统教学为主.因此,如何提高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水平和增强新形势下的德育课教学实效性,成为亟待讨论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河北省实施对口招生的6所高校的教师对中职学校生源与普通高中生源学生素质表现的认知状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设定的54项学生素质指标中,中职学校生源学生的技能学习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等6项素质指标均优于普通高中生源学生,学习注意力、自我生活能力等6项素质指标与普通高中生源学生无显著性差异,其他42项素质指标均显著弱于普通高中生源。中职学校应明确"对口升学"学生的教育目标,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育方法,加强人文教育,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对口招生高校应改善对"对口招生"学生的管理,针对素质弱项加强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一、无序竞争的种种“招术” 目前,多数中职学校生源困难是不争的事实,生源大战已持续有年,为此,招生时节,各校都使出了浑身的解数,奇招迭出,各显神通。就笔者见闻,试举一二。 1.“招生回扣” 一些招生学校与生源学校私下达成默契或君子协议,承诺每向招生学校输送一个学生,招生学校给输送者一、二百元不等。此法始于民办学校,公办学校在竞争中失利,于是由不屑转而仿效,且有水涨船高之势。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职学校之间的生源竞争激烈,招生难、流失多是中职学校生源不足的普遍特点。控制学生流失已经成为中职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我校的学生流失现状,分析了学生流失的原因,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职学校由于招生生源的限制,近年来学困生现象越来越突出,由此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层出不穷。作为中职学校的一名教师,此类现象的出现,不得不令我为学困生的将来及学校的前景担忧。本文针对中职学校学困生的心理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对策,希望对这类学生及学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一段时期来,中职学校的生源状况在质量和数量两方面都不理想.许多中职学生不仅文化课基础薄弱,而且还不同程度地沾染着不良习气,成为学习、品行方面的"双后进生".做好中职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班主任的作用非常重要,中职学校切盼"三专"班主任.  相似文献   

20.
<正>职教圈内的人都喜欢说中职学校招生难,难道普通高中学校和本科高校招生就不难吗?当我们向同事诉说招来的学生素质越来越差的时候,清华、北大不也在打生源大战争夺优秀学生吗?当我们痛恨于出钱"购买"生源的时候,普通高中不也是向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和用进入所谓"实验班"或"强化班"的机会来进行"引诱"吗?从经济学角度来说,稀缺是市场的固有属性,如果没有稀缺市场也就失去了必要性。就任何一所学校而言,理想的生源总是稀缺的,有些是招生的数量总是无法达到要求,有些是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