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敏 《大观周刊》2012,(48):238-238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著名科学家李政道也说:“学问,学问,要学习提问。”可见,“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现代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问难.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日前我国中学生普遍缺乏质疑能力.只学不问.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质疑能力?这是值得我们深人探讨的一个理论和现实间题.  相似文献   

2.
冉隆飞 《大观周刊》2011,(6):176-176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可见质疑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从“培养质疑能力的重要性”、“培养质疑能力的方法”、“培养质疑能力注意的问题”几个方面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3.
马峻岭 《大观周刊》2012,(19):267-268
人曾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使学生无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解题而新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应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须教其有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呢?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人们熟视无睹的图书排架“一次定终身”的现状提出质疑,并设想以“二次排架”的方法建立“常用书架”、“常用书库”,以求既不违背《中图法》等规范,又把查寻率高的书刊置于方便存取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段义严 《兰台世界》2006,(8S):11-11
“弃档”现象的出现及愈演愈烈,使人们更多地关注我国的人事档案和“档随人走”的管理制度。“弃档”族的凸现及日益壮大,让人们开始质疑人事档案的价值,甚至其存在的必要性。然而,笔认为,对我国人事档案及“档随人走”管理制度不能求全责备,“弃档”何尝不是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6.
李伟 《大观周刊》2011,(26):60-60
质疑是启迪科学探究精神之本,开发创新潜能之源。教师可从信任、欣赏学生,激发质疑的兴趣;引导、帮助学生,学会质疑的方法;启发、诱导学生,培养释疑的能力三个方面入手,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7.
张芸 《云南档案》2007,(1):16-16
作序,我不敢。但作为一起共事的同事,对杨汝鉴同志的档案事业心,有几句话想说。 “想干事,能干事”是云南省档案界对杨汝鉴同志的一致评价。自从踏进档案的门槛,“冷门热心干”就是他挂在嘴边的常用语,既鼓舞别人,又激励自己。在他不断干事的征程中,云南档案事业在不断前进。2002年,杨汝鉴同志从楚雄州副州长任上调任省档案局馆长,迅速转变角色,以“不问收获,但问耕耘”的精神,融入到档案工作中。  相似文献   

8.
2005年3月17日,湖南省会某都市报在A13版显要位置花大篇幅刊登报道:《“炒作学”长沙开课》,称湖南师大新闻系一教师开设“新闻炒作学”一课,“场面火爆”,既赢得了学生的追捧,也得到了专家的好评。  相似文献   

9.
金健  何瑸 《大观周刊》2012,(21):176-176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茶的开展着,《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问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和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0.
熊文乾 《大观周刊》2011,(52):136-136
一个教师要有真才实学、有真本领才能吸引学生。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才能满足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无所不奇.无所不问的学生。首先.要有广而精的专业知识。我们做学生时都会身有感触:基础扎实,积累丰富的老师讲课条理清楚、思维活跃、思路灵活,对学生的各种疑问应付自如:而有些老师却常捉襟见时、无言以对,颜面扫地事小,工作不保难料。语文知识就涉及:  相似文献   

11.
阳松涛 《大观周刊》2012,(48):274-274
卢梭曾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也曾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认真学习。积极思考,从而学到新知识。如果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学习起来才不会吃力,不会有负担.学习才会乐此不疲。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2.
王巧利 《大观周刊》2012,(47):302-302
一、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设计一些问题并提问.学生则用现成的知识回答问题.并在教师的“权威裁决”中掌握现成的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中被动地接受知识.成了知识的容器.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那么,应该怎样做才好呢?首先.  相似文献   

13.
张书霞 《大观周刊》2011,(41):115-115
在如火如荼的课堂教学改革中,自主、合作、探究、质疑、讨论、交流、展示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而课堂提问、启发、引导、点拨、激励则成为教师主要的教学方式。但如何提高提问的有效性.以及提问之后学生的反应应该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关心的问题。何为提问的有效性呢?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所谓“有效”.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翠 《大观周刊》2013,(8):196-196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的知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的难点。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分数应用题变化犬,题目中的条件稍作一个变化,就会演变成另一个不问的问题。第二就是综合性强,只要是应用题中涉及到分数的都可以称为分数应用题,所以分数应甩题的范围广,有“行程问题”、“比的应用”、“工程问题”等等。根据内容选择教法,是教师所必须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治国学杂话     
学生做课外学问是最必要的.若只求讲堂上功课,便算完事,那么,你进学校,只是求文凭;并不是求学问。你的人格,先已不可问了。再者,此类人一定没有“自发”的能力,不特不能成为一个学者,亦断不能成为社会上治事领袖人才。  相似文献   

16.
杨磊 《大观周刊》2012,(29):219-219
课改这些日子以来,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还存在好多问题,广大语文课教师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己任,把语文课学习应有的广阔空间局限在课堂之内。因而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语文”的观念,不仅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语文课外书籍,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搞好课堂教学,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鼓励学生质疑好问,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这对语文课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李尧 《大观周刊》2012,(15):14-14,22
绑架罪中《刑法》对死刑的适用条件只做了简单的规定,既“至被绑架人死亡”或“杀害被绑架人”,对这两条规定如何理解一直是刑法学界和司法界的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就此问题展开,通过对比分析法来阐述《刑法》对绑架罪死刑适用规定的两种条件进行不问理解所产生的具有天壤之别的结果以及对被绑架人人身安全的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韩春英 《大观周刊》2012,(51):322-323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有着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它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师要善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提供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勇于质疑,才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9.
杜晔 《大观周刊》2012,(44):254-255
《怀疑与学问》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它告诉我们只有常常怀疑、常常思索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在我们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完全可以以“疑”为切入点,抓住这一契机,通过“疑”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找到学习历史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升对历史这门课程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20.
哈申图雅 《大观周刊》2012,(14):280-280
职业院校物理教学职业院校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有多种途径。教师要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有发表见解的权利与机会;同时,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