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明确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入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人文关怀的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人文关怀的重要作用在于: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入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文关怀中,“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文”是必要的手段,“关怀”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首先要求从现实的:人”出发,突出人的主体地位,突显人的主体性,以人为本,对人进行生命的关怀,引导人做真正意义上的人。  相似文献   

3.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价值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倡导,人文关怀成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从汶川大地震发生前后国人精神状况变化等方面探讨和分析了当前凸显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价值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价值,特别是呼吁对人的生命终极关怀,是当前社会主流的呼声.应把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的四大趋向以及一些建议,以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在这样的理论视野下,切实加强高职院校人文关怀教育,是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十七大报告指出的“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职教育提出的“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必然要求;科学、合理的人文关怀教育对策,对积极推动高职院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牛银凤 《文教资料》2020,(5):163-165
本文界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涵,立足“微时代”,探讨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意义和功能本质:人文关怀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微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笔者尝试提出强化“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方式,以及保障实效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加强人文关怀教育是教育自身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对人文关怀教育重视不够,实践领域中人文关怀教育不足。因此,教育必须以人文关怀为首要的价值取向,重视人文教育和人文价值的研究和挖掘,提升人的人文修养;在教育中关注人的生存状态,构建人的精神家园,将人的整体发展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人文关怀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维度之一。“人文关怀”,普通人的理解很简单,就是对人的关怀。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一句话,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人文关怀是对人的一种内在情感,是对人内在要求的指认,是一种社会价值。思想政治工作倡导人文关怀的实质是主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重视人文关怀,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情味含量,在关注人政治素养提高的同时,还要着眼于情商指数、人性品格的培养,重视内在潜能的发挥和个体价值的实现。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新的历史时期,重视和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价值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理解和掌握人文关怀的教育意蕴将为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思考视角。  相似文献   

8.
西方人文教育思想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教育是指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也被称为“人性教育”,即以人文价值为基础,以人的终极关怀为目标,以培养人的完美人性为途径.最终实现人的精神自由超越。综观人类教育发展的历程,无不贯穿了人文教育这一永恒主题。因为人性的完善和人的自南发展,既是人类美好的理想,也是人类的现实追求。自古希腊以来,人文教育经历了一段“兴  相似文献   

9.
人文关怀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构成内容。高校应始终树立“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切实关注学生个人发展需求,对其实施针对性、个性化、差异化教育教学,促进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推动人文关怀和思政教育相互融合、协同进步。对于大数据的“数据冰冷”,高校需坚定不移地促进思政教育和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不仅需充分使用大数据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优势,提高学生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效率、效益;还需树立正确的人文关怀观念、思想及精神,抨击、规避大数据的“数据冰冷”,有利于从根本上处理好思政教师对大数据技术的担忧,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就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发展历史过程中出现的“重理轻文”现象进行了反思,提倡有高度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和在科学指导下的人文精神。真正的科学精神本身就具有深刻的人文价值,而完善的大学教育的基础就是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全面关注每一个孩子。这就意味着要求教师既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又要“用心”施教,体现教师的人文关怀,力求做到“心中有人”。那么,何“为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就是一种以关怀人为主体、以关怀人为对象的思想和行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课堂充满人文灿烂的阳光,以此影响学生,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一、让个体感受关怀在教师课堂教学理念中,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美国…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价值观的体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及其体系的建构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解决当代国人的精神危机,体现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而且也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3.
人的超越性及其教育意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超越性是人的根本特性。生命就是在“应然”与“实然”的不断地转化之中实现着对自身的超越,从而发展着自身。超越性说明发展的主动权在于人自身,因此,以发展受教育者为己任的教育,必须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受教育者,唤醒他们的超越意识,培养他们的超越精神和超越能力,是生命的超越性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走向人文关怀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呼唤教育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培养科学精神的必要前提。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文关怀从教材开始,在中小学打基础。我们只有在实际教学中,多结合教学内容,赋  相似文献   

15.
姚戎 《中学教育》2003,(8):22-24
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人发展的最本质的源泉 ,最持久的动力。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以人为本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人在丰厚的文化历史长河中吮吸着希望。点点滴滴的积累 ,潜移默化的渗透使人精神得到贯注 ,思想随之净化 ,行为获得矫正 ,文化得以熏陶。因此 ,人文素养教育在教育中有独特的作用。教育发展到今天 ,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知识素养的提高 ,更要把握学生的发展的深刻内涵 ,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人文素养教育不仅是通过言教来实现 ,而且更重要…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不仅具有哲学化的色彩,也充分体现了浓郁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表现了其对于人的重视和对人的生存状态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所体现的人文关怀也表现了人类对自由解放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应该贯穿人文关怀,以人文关怀为指引,同时将人文关怀作为评价的重要尺度。新时代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服务学生,关心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积极营造良好的评价氛围,将人文关怀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中。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新闻传播中"人文关怀"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传播的本质体现了“人文关怀”的宗旨,新闻传播的历史同时也是一个“人文关怀”的历史。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它要求在新闻传播中增进人对自身和客观世界的认识,增进人与各种对象之间关系的和谐。“人文关怀”在当前的新闻传播活动中正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8.
构建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贫困生实施人文关怀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教育的内在要求。高校应当与时俱进,树立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新理念,加强对贫困生的经济关怀、精神关怀、学业关怀和能力关怀,构建起贫困生人丈关怀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重要任务,既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又是党中央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基层的实施者。高校辅导员工作既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更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种注重人文关怀的新理路,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构建了一个全新视界。全面梳理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理论的研究现状,认真总结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理论研究中的焦点问题,深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理论研究的发展思路,既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有效落实的迫切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