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博士生教育和学术劳动力市场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但尚未有研究系统分析我国学术劳动力市场变革对博士生教育的影响。近年来,全球学术劳动力市场发生了巨大变革,我国学术劳动力市场也出现了“预聘—长聘”制度的引入、次级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形成、精英学术劳动力市场饱和、海外学术劳动力回流的冲击等变革趋势。以入口—过程—出口理论模型为分析框架,结合访谈调查资料及各高等学校公开数据分析发现,上述趋势对博士生教育的入口、过程及出口三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博士生生源总量持续上升,但优秀生源向海外流失;在博士生社会化过程中,教学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及可迁移能力培养不足;博士生就业呈现“下沉式”和多元化就业趋势。面对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变革,我国博士生教育须进一步提升培养质量,并加强对博士生教学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与可迁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教育“内卷化”容易导向低效学习和创新停滞,博士生“学术内卷”现象主要表现为博士生在论文写作与发表方面存在一种低效、非理性的竞争,其本质是市场逻辑超越学术逻辑。论文借助场域理论分析了博士生在学术场域与其他权力场域间的位置关系、客观关系结构以及为参与绩效竞争而生成的“内卷化”行为惯习,“学术内卷”源于学术场域内外的复杂影响,在学术舞台上参与竞争的博士生面临社会加速与时间规训、数字依附与群体裹挟等多重因素挑战。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问题,“学术内卷”具有历时性,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揭示,后“内卷化”时代博士生培养路径包括形成学术工作的“慢时间场域”,探索博士生的分层次培养,最终要超越市场逻辑回归于追求真善美的学术精神,构建和谐良性的学术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由于学术内外劳动力市场的联动变化引发了博士就业的多样化,博士生教育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论文分析了关中等部分经舍组织成员国博士生培养规模和就业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培养规模和就业变化对博士生教育的影响,进而为我国博士生教育的未来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茜 《江苏高教》2022,(8):84-92
学术志趣是坚定个体学术道路、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文章基于扎根理论方法对博士生学术志趣成长的核心要素及作用机理进行探究,并构建了学术志趣成长机制模型。模型显示:先赋背景和早期学术经历影响学术志趣的最初萌芽;个体学术投入度与获得感是志趣成长的内驱动力;学术组织支持和学术劳动力市场是作用于学术志趣的外部动力;学术认同是促使博士生确立学术志趣、从事学术职业的决定力量。通过加强本科阶段学术训练,严格博士生培养过程管理,完善学术组织支持,优化学术劳动力市场生态,有助于深化学术内在认同,引导博士生以学术为志业。  相似文献   

5.
大学职能因市场逻辑的提出、普及、发展而不断演进,大学也因对市场逻辑的引入而不断发展。市场逻辑的竞争机制和效益机制是推动现代大学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也由"象牙之塔"走向社会的"轴心机构",影响和引领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在市场逻辑视阈下,大学通过市场逻辑与政府逻辑的统一,以及市场逻辑与大学逻辑的统一,才能更好地推进大学自身的发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博士生教育规模急剧增大以及就业去向多元化顺应了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要求,但也使得传统的博士生教育面临新的困境:博士生“量”的增长未能带来“质”的提升;博士生“就业期望”难以在“就业现实”中实现。基于此,提出适当调控博士生培养速度,保持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平衡;调整博士生培养方案,注重博士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推动高校与企业界的合作,拓宽博士生非学术职业路径。  相似文献   

7.
我们主张大学运行应该以教育的逻辑和学术的逻辑为主,但并不意味着排斥和反对政府、市场的力量与逻辑,而是强调必须以大学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学科共同体、人才密集地)的方式和特点,来回应社会的、市场的、政府的需求与影响。同样,在大学内部运行中强调"去行政化",也只是反对以行政的逻辑主导大学的发展,忽视甚至排斥育人的逻辑、学术的逻辑;"去行政化"并不意味着排斥、否定行政的权力与行政的逻辑。恰恰相反,高明的教育家、卓越的大学校长,往往能够娴熟地驾驭行政的逻辑,恰到好处地借助行政的力量,为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创造条件,扫清障碍,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8.
学术是大学的灵魂,学术属性是大学的本质属性。大学的存在为学术发展及其内涵延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大学学者是学术发展的领导者和大学学术尊严的缔造者。真正的大学须具备崇尚学术的品格,遵循以学术为轴心的本然生存逻辑,倡导学术自由、弘扬学术创新、强化学术权力。应保障大学学者实现以学术为志业的价值追寻,让大学在主动适应与引领社会发展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9.
学术诚信治理制度化尽管是解决大学学术失信问题的必要条件,但潜含着多重困境:制度失败导致学者规避学术诚信责任、规范学者学术行为制度的内在冲突导致制度未能发挥应有的学术诚信规范功能、制度缺陷蕴含学术失信风险。能否消解如此困境,直接决定了大学学术诚信治理制度的有效性。大学学术诚信治理制度对学术系统内在规范力量和学术系统外部规范力量的双重依赖,决定了内生制度与外延制度相互平衡既是大学学术诚信制度化困境的破解之道,也是大学学术诚信治理的制度逻辑。  相似文献   

10.
现代大学从组织形式与内涵上已经成为“学术共同体”与“科层制”复合共生体。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以各自不同的逻辑影响着现代大学内的组织决策。虽然中国大学的内部决策机制长期以来被诟病为强党政弱学术,但是对其校内院系与大学层面真实的组织决策互动缺乏细致而贴切的实证研究。由于衣科专业在中国的大学中是知识、学术和教育的实体性分类.是否设置某新专业背后既牵涉学科知识的发展、人才培养的知识基础等学术考虑,也涉及校内具体的经费、空间、人力、设备仪器等实际资源的分配决定.因此校内有关本科新专业的校内决策可以充分体现现代大学逻辑中的学术逻辑与行政逻辑的和谐与;中突的复杂互动关系,本研冤以两所案例大学于2004年至2006年年间的本科新专业设置为例,归纳了六类院系与大学层级间的互动粪型,并以具体的专业设置案例展现了不同类型下所产生的“顺利”与“难产”的专业设置决定。  相似文献   

11.
大学治理模式的变革是由其自身发展逻辑与组织形态的变迁所决定的。大学处于变革与发展中,发展逻辑由学术逻辑到社会逻辑、市场逻辑,大学组织形态随之由传统的学术组织变革为学术组织、科层组织、政治组织与企业化组织并存的组织形态,大学治理模式相应地由学术治理、官僚治理到共同治理、企业化治理。大学组织形态以及由此带来的组织治理模式的变迁,并未改变大学组织的自治性质,改变的是大学治理的主体、形态与方式,"谁在治"、"治什么"、"如何治"发生着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2.
学术聘任与绩效评估作为大学内部的重要组织机制,对教师学术活力以及大学科研竞争力的提升而言至关重要。利用制度逻辑理论,对瑞典大学学术评聘制度改革实践进行分析发现,国家逻辑的影响力逐步减弱,影响方式从正式的法律规章转为基于产出的经费体制。在放松规制的背景下,管理逻辑在学术治理中的影响力增强,学术人员的专业自主权受到限缩。由于瑞典大学对外部研究经费的依赖,教师的经费获取能力等适合于竞争的外显性价值凸显,竞争导向的市场逻辑渗透至学术聘任和研究评估领域。为了增强学术职业的可预测性和国际可比性,许多瑞典大学还引入了组织导向的终身轨制度,并将其用作一种控制学术工作和提高大学绩效的有效工具。在被多重竞争性制度逻辑塑造和自我演化的过程中,瑞典学术职位体系呈现出问责增强、竞争加剧、标准化和临时化等变革取向。  相似文献   

13.
在"外生性政策规制"的总体环境下,以"国家导向"为主要特征的政治逻辑、以"学术资本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市场逻辑等外部逻辑交互作用,严重侵蚀了中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的自主性。同时,大学跨学科研究自身的文化困境和价值冲突,以及学术从业人员"学术精神"的匮乏,进一步放大了外部逻辑的制约作用。多重制度逻辑中的跨学科研究面临内外部力量交互作用的特殊挑战,亟需向"内生性制度创新"变革。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和博士生教育规模的扩张,博士质量评价的视角逐渐由单一的学术标准向多维度的标准转变.学术逻辑和应用逻辑的冲突交合,学科建制的独立性与跨学科发展的现实需求,以及评价制度学术指标化与利益相关者诉求效益化的矛盾,形成了博士教育质量评价导向的互构逻辑."双一流"建设战略的实施,博士教育在制度供给、宏观环境、资源支持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多重因素的互动构成了博士教育质量改革新的动力机制.在博士教育由"供给驱动"转向"需求驱动"的发展背景下,迫切需要加强博士生培养过程的管理,推进博士生的跨学科培养,完善博士生分类培养模式,以实现质量与规模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5.
张维迎 《教师》2012,(32):2-F0002
本书阐述了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和逻辑,特别集中在以学术人才为核心的学术资源的开发、培养等体制和观念问题。作者将“大学的逻辑”表述为:  相似文献   

16.
参与科研项目是博士生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通过对M大学工科师生的质性研究发现,工科科研项目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纵向项目、横向项目和培育性项目。三类科研项目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工科博士生与导师的师生关系会因科研项目的目标、历时、经费使用、评价等类型差异在主体间性、交往内容、交往方式、主观期望匹配度等维度上呈现出不同样态。此外,工科科研项目中的博士生师生关系还受知识生产逻辑、市场逻辑、科层逻辑和伦理逻辑的共同形塑,多重逻辑之间的交互关系在M大学中趋向于“微妙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基于伯顿?克拉克的“三角协调模型”剖析了学位条例实施40年以来推动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变革的三元逻辑:国家逻辑、市场逻辑、学术逻辑。研究发现,国家在遵循学术逻辑基本原则下始终主导着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现了国家逻辑的强大力量,彰显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及重要特征;在发展过程中,学术逻辑和市场逻辑所体现的二元力量持续上升,朝着三元逻辑趋向协调的方向发展。通过历史梳理,勾画硕士研究生培养三角协调模型的形态变迁,建议通过优化三角模型整合方式,从国家、市场和学术三者视域的质量观出发,构建三元逻辑相协调的长效互动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适切性改革。  相似文献   

18.
大学治理是新时代我国大学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治理效率的提升是实现更高水平大学治理的关键所在.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时代逻辑、知识本位的学术逻辑、服务社会的市场逻辑和革新发展的历史逻辑等多重驱动下,生成了大学治理效率提升的现实论题.提升大学治理效率,需以培育现代化大学治理思维模式为前提条件,培育过程性...  相似文献   

19.
大学的逻辑大体上可以被看作是大学、大学教育与大学教师之间所固有的联系。从大学治理的角度探讨大学的逻辑,揭示大学、大学教育与大学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科学理解当前大学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或深层次问题,对于推进以改革学术评价体系、培育大学教师市场、激发大学教师创新精神、提高学术生产力为主要内容的大学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也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初论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及逻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江 《高教探索》2005,(6):13-17
研究现代大学制度本质的视角可以是“大学本位”的,也可以是“制度本位”的。从“制度”的角度看,现代大学制度本质上是关于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和学术权力以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学术利益相互制衡的一系列规则体系。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和实践大体有三种逻辑:政治逻辑、市场逻辑和学术逻辑。现代大学制度应超越较极端的“一元”逻辑和简单的“多元”混合逻辑而走向有机的多元“制衡”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