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怡 《教育教学论坛》2013,(25):136-137
翻译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本文基于翻译的文化转向,讨论了翻译对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指出译者的跨文化传播能力及其培养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红色旅游是一项极具中国特色的旅游形式,将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游客不仅了解中国革命历史,而且领悟革命奋斗精神。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一百周年,红色旅游越发受到游客青睐,红色旅游外宣翻译的重要性凸显而出。以浙江省红色旅游外宣翻译实例为文本,以生态翻译论为理论指导,通过“三维”转换(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分析探讨了译者如何彰显外宣政治意识、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培育文化资本输出意识、突出外宣本体意识,提升红色文化品牌国际影响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3.
旅游翻译日渐成为对外旅游营销与中华文化传播的新型手段,而文化词翻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了实现传递信息与诱发行动的功能,译者在翻译旅游网站中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时,要树立文化考量意识,尽可能保留和传达其文化特色,同时兼顾读者的接受程度;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坚持信息的充分性与可接受性的翻译原则,采用恰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晓琴 《文教资料》2013,(33):63-65
随着世界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观光旅游。为了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不少旅游景点都将宣传资料翻译成英文供外国游客阅读。旅游宣传资料与文化特征紧密相连.强调其独具一格的民族风情及独特的历史文化特点,这恰恰是翻译中的难点和障碍,使翻译变得困难。这就对译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旅游宣传资料中的语言和文化特点,探讨不同的翻译方法,以达到准确翻译原文,传递旅游宣传资料所包含的文化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何丽艳 《考试周刊》2009,(25):113-1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在翻译过程中。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常常会使翻译者产生错译和误译。因此,在翻译教学中要注重文化因素的应用,即文化意识的培养和跨文化翻译策略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与实际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吸引了世界各国人们对汉文化的探寻,文化旅游成为了当今旅游主题之一。随着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的翻译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但是目前的翻译教学仍然以传统的简单翻译语句为主,无法理解翻其具体文化中的成语及典故等。本文结合河北赵文化旅游文本翻译对翻译教学实践的启示进行相关研究,从而促进赵文化旅游文本的作用以及提升翻译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王芳 《文教资料》2010,(35):37-38
本文以旅游翻译中的跨文化意识为出发点,通过具体实例,从旅游翻译所涉及的地名、景点名称、历史人物名字、诗词、楹联的翻译以及语用意义、文化信息处理等几方面阐述了跨文化意识在旅游翻译中的重要性,提出了跨文化意识是旅游翻译圆满完成文化传播重任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障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旅游的迅猛发展,民间外交的软性特质与政府的形象推广的硬性特质,在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方面形成互补,对于促进其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作为在国际市场上宣传我国旅游形象的重要途径,旅游外宣翻译既直接体现了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又间接促进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基于此,在梳理了旅游外宣翻译与文化软实力的关系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提升旅游外宣翻译质量的途径,以促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浪潮下,发展“孝亲文化”旅游翻译是我国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的重要一环。我国历史遗产、风俗民情等文化旅游资源丰厚,以“孝亲文化”旅游为例,各种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但由于各个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不同,文化差异较大,很难向外国游客准确地传达旅游景观中的文化信息。重视“孝亲文化”旅游等文化旅游中的翻译问题,提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精神意志和文化精髓,开展当前形势下的面向外部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提高对外的文化吸引力。  相似文献   

10.
以亚瑟韦利(Arthur Willey)对《道德经》中“万物”的翻译为例,解释了文化诠释在旅游翻译中的重要性和旅游翻译工作者应该具有的文化敏感性,指出异化法应该作为旅游翻译中处理文化信息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的旅游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也为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接待国外游客的时候,涉及到向来自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游客展示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底蕴。翻译在这个过程中承担着艰巨而关键的任务。由于不同语言本身的差异和特点,以及在众多翻译策略中的选取,造成了旅游翻译的过程中出现了文化成分的遗失和扭曲。本文旨在探讨各种不同的翻译方法及在不同情境下对于翻译方法的选取策略。  相似文献   

12.
翻译意识是翻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翻译教学中,应根据翻译实践的特点,不断帮助学生树立翻译意识。以一节旅游文本翻译的课堂设计为例,可以通过导入、对比、实践、点拨、再实践和翻译等不同的步骤向学生渗透功能意识、目的意识、语言对比意识、文化对比意识、美学意识、技巧意识等。  相似文献   

13.
在京剧行当的翻译中,所要传递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翻译时,必须以中华文化作为中心文化进行翻译,以此达到传递文化的目的。文章阐述了翻译与文化传递的关系,以及文化传递中的中心文化,分析了现存京剧行当翻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在京剧行当术语的翻译过程中,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通用。只有充分理解其文化内涵、结合相关内容,译名才能更好地传递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为更多人所了解。  相似文献   

14.
翻译意识是翻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翻译教学中,应根据翻译实践的特点,不断帮助学生树立翻译意识。以一节旅游文本翻译的课堂设计为例,可以通过导入、对比、实践、点拨、再实践和翻译等不同的步骤向学生渗透功能意识、目的意识、语言对比意识、文化对比意识、美学意识、技巧意识等。  相似文献   

15.
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文化旅游翻译的目的是通过翻译使译语等效于原语的功能。文化意义的翻译涉及面广,使目标读者接受译文并达到译文的预期功能绝非易事。文章拟结合功能主义目的论从文化词和句子的翻译方面探讨一下文化旅游的翻译。  相似文献   

16.
王菲  张玲  曲宇 《英语广场》2023,(6):16-19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党中央提出要大力弘扬黄河文化、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黄河在山东流经九个城市,孕育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加强对黄河文化旅游资源宣传文本的翻译研究,对于扩大黄河文化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弘扬黄河文化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以功能主义理论为研究框架,结合黄河文化旅游资源宣传文本的翻译实例,探讨黄河文化旅游资源宣传文本的翻译方法,促进黄河文化的跨文化宣传与弘扬。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体现文化、承载文化,文化反过来影响语言。文化适应就是在语言文化交流中源语文化信息的表现应该适应目的语的文化现实。翻译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习语翻译尤其受到文化的制约。在习语翻译中,以文化适应的理论为指导,通过一一对应、交叉对应、创新翻译等三种途径可以较好的实现文化和意义的传递。  相似文献   

18.
文化与翻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翻译中的真正对等应是文化方面的对等。成功的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因此培养译者的文化差异意识,提高译者在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处理能力是实现文化对等翻译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旅游业的繁荣依赖于高质量的旅游资料译本。而旅游景点名称则是旅游资料中文化内涵最集中的部分。景点名称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旅游景点的中国文化特色。在翻译过程中理解并运用意译、省略、音译加补偿等方法译出名称中的文化内涵,能起到吸引异域文化背景的游客和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突出文化内涵的景点名称翻译对旅游资料翻译及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对翻译教学的几点启示,指出这一转向实质上是翻译研究重心的调整,它从新的视角看待翻译的性质、译者的地位以及翻译与文化、翻译与意识形态等的关系。文化转向促使我们从文化层面上对翻译教学进行整体性思考。在翻译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培养学生翻译的跨文化意识,在教学中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