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家教》2011,(7):33
有位母亲,因为孩子把她刚刚买来的一块金表当成玩具拆卸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枪毙了。"接着这位老师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表现,您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有动手的机会。""那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2.
一次,孩子玩好了玩具一点没有要整理玩具的意思,我原想说“你不要乱丢玩具,把它整理好”,但话到嘴边突然灵机一动改了口:“我们一起来把玩具整理好。”孩子听了感到很奇怪,看看我。这时,我平静地说:“玩具理整齐了多好看啊,下次玩就不用东找西找了,大家都会夸宝宝爱整洁。”这时孩子用询问的目光看着我说:“我们一起来。”我微笑着点点头。于是两人一起理,很快就把玩具理好了。我抓住时机,又和孩子一起分析玩具玩好后是整理好还是不整理好,让他懂得整理玩具的好处。后来,每逢玩玩具结束,我总是主动说:“我们一起把玩具整理好。”孩子也跟着我说,几次下来,孩子养成了收拾玩具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3.
张丽钧 《河北教育》2010,(11):45-45
我经常对教师们讲,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教育好。那无疑是一件极大的憾事;另外,作为一个掌握了教书育人专门知识技能的人,如果不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教育好,那他(她)的教育能力就是值得怀疑的;忙、累、压力大,如果这些能成为我们培养教育不好自己孩子的理由,那所有的渎职部是可以宽恕的: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有苗不愁长”。的确如此,不知不觉间,孩子长大了,该上学了。可一上学,有的家长认为愁事来了——为管孩子学习而发愁。于是孩子一上学,家长也开始了漫漫陪学路。他们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孩子头上,把全部心血倾注到孩子身上。早上送孩子出门时反复叮嘱:“要听话,好好学习。”中午坐在饭桌上边吃边问孩子:“今天学的啥?听懂了吗?”晚上孩子刚看一会儿动画片,就急忙催促:“快去学习吧,你都看了多长时间啦?”等孩子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又忙不迭地拿出搜集来的各种测试题放到孩子面前……这些家长只要看见孩子在玩或看电视,就忍不住要干涉…  相似文献   

5.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更为重要。尤其是现在的家庭,物质上丰富了,独生子女增多了,家庭教育更不能忽视。当今的父母在物质上给孩子的太多,在精神上给孩子的却又太少,要知道给他金钱让他挥霍、留下遗产让他继承,都不能足以让孩子幸福一生,让自己晚年快乐。所以,与其把财产留给孩子,还不如把孩子首先培养成人,最终培养成才。  相似文献   

6.
菜丛 《中华家教》2014,(Z1):118
"哇,你把饭吃光了,你很棒!""把碗里的青菜吃掉才可以下桌。""饭全部吃完了才可以吃布丁。"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好好吃饭,使出鼓励甚至不惜威吓等各种手段让他们"把饭吃完"。近期发表在美国《儿科》杂志上的一项实验发现,超过半数的美国父母会要求孩子把盘里的食物全部吃完,不能有剩菜。有三分之一的父母在孩子表示吃饱后,仍要求他们再多吃点,导致孩子常吃得过饱。为何父母这么执着于把饭吃完?《纽约时报》网站新闻指出,我们从小被教育不能浪费食物,主要是因为  相似文献   

7.
我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各方面的表现还不错。回顾一年多孩子的成长过程,处理好“玩”和“学”的关系,确定好“看”的内容,对孩子的顺利成长起了一些促进作用。玩我的孩子从小爱玩、好动,上学以后,要保证学习时间,玩的时间必然就少了。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他想玩,你就是硬按着他去学习也按不住。考虑到这一点,孩子一上学,我们就给孩子走了一个规矩:上课必须注意听讲,回家以后,给家长当3分钟的小老师,把当天课堂上学的内容讲给家长听,讲完后,再学习15分钟。因为要把课堂上学的内容复述给家长,孩子就必须认真听讲,复…  相似文献   

8.
2008年,山东素质教育风云再起。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加班被制止了,补课被遏制了,学生的校外自主时间由过去的不足30天,增加到了170天,这就意味着每生每年减少了100多天的上课时间!然而目标未降,竞争不减。何以应对?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将目光聚焦到了课堂:  相似文献   

9.
2008年,山东素质教育风云再起。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加班被制止了,补课被遏制了,学生的校外自主时间由过去的不足30天,增加到了170天,这就意味着每生每年减少了100多天的上课时间!  相似文献   

10.
住在我隔壁的小李夫妇总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小提琴手。于是,在他们的孩子5岁时,买了一把小提琴,把孩子送进一个少儿提琴班学习, 每天傍晚还把他拉到公园里练琴。起初,孩子拉琴像拉锯的声音一般难听;两个月后,他已能拉出与二胡差不多的音色。可是,很长一段时间,孩子的琴艺再没有长进,同班的别的孩子已经拉得有模有样了,而他拉出的琴声,一直跟初学二胡者无异。  相似文献   

11.
好奇,是打开智慧大门的一把钥匙,你想让孩子进入智慧之门,就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2014,(1):95-95
如今,不少孩子都弄不清亲戚之间的称谓。有些孩子对亲戚中的男人一律叫叔叔,女人全部叫阿姨。还有的孩子,经常把爸爸的弟弟和妈妈的弟弟都称作叔叔,把爸爸的妹妹叫作阿姨。  相似文献   

13.
在丹麦、瑞士等地的一些邮局,最近有了一项新的业务——“邮寄”孩子。人们只要在孩子背后贴足邮票、写清地址,把孩子送到邮局便可“寄”走。每  相似文献   

14.
一对喜爱音乐的年轻夫妇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名提琴手,在孩子6岁的时候,他们买了一把小提琴,把孩子送进一个少儿提琴班学习,每天傍晚下班后,又把他带到公园里练琴。起初,孩子拉琴像拉锯的声音一般难听,2个月后,他已能拉出与二胡差不多的音色。可是,很长一段时间,孩子的琴艺再没有长进,同班别的孩子,已经拉得像模像样,而他拉出的琴声,一直跟二胡声无异。这对夫妇开始不耐烦了,他们甚至怀疑自己的孩子没有音乐天赋。一天傍晚,当儿子拉完一支练习曲后,忍无可忍的父亲终于骂出了口:拉得真难听,你真是窝囊废!骂完,自顾自走了。孩子整个儿愣在那儿,眼泪流满稚嫩的脸。这一幕,刚巧被一位到公园散步的女教师看  相似文献   

15.
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从一个极端走向了一个极端,关心孩子成了溺爱孩子,关注孩子成了"关住"孩子。因此,我们应把握教育尺度,转变教育观念,把"关住"孩子变为关注孩子。让孩子在我们的帮助和鼓励下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栋梁之才,成为祖国未来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6.
儿子出生以后,因为工作忙碌,我把孩子托付给婆婆。起初情况不错,孩子在婆婆的精心照顾之下,长得白白胖胖讨人喜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我和婆婆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分歧。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一些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关心,经常帮孩子修改家庭作文。表面上看来,孩子的作文经家长修改后,文句通顺了,结构严谨了,老师打了高分。其实,这种做法弊端很多。一是家长并不了解每次作文训练的侧重点,修改时往往偏离了训练目的;二是家长没有把改的原因告诉孩子,孩子不懂得为什么要这样改;三是由于家长的修  相似文献   

18.
晓佳 《家长》2001,(Z1)
家长以牺牲自己的工作、休息时间来陪伴孩子复习,陪孩子预习,陪孩子做作业。姑且把这种现象叫做“三陪”吧。但是,“好心”的家长,很少去想这种“三陪”是帮了孩子,还是害了孩子? 过去,大户人家为了使孩子能专心学习,雇书童丫环服  相似文献   

19.
星期天,我领孩子去串门,孩子看到一个小摆设很新奇,就拿在手里玩。临走时,我让孩子把东西放下,孩子爱不释手。那家的大人一看,马上就把小摆设往孩子手里塞。我百般推托不了,只好依了,满足了孩子要人家东西的欲望。回家的路上,我批评孩子:“今天的表现不好.看到人家的东西好就想要,这不是好孩子。如果下次还这样,妈妈以后出门再也不带你了。”孩子表示今后不再要人家东西了。可我的心里却非常不安,因为孩子以后很可能还会出现看见人家的“好”东西  相似文献   

20.
赵俊 《学子》2012,(2):23-23
当我们开主题班会的时候,往往是把气氛变得死气沉沉,甚至有的老师把它上成了一堂思想课,给孩子不停地讲道理。还有的老师把它变成了一堂语文课,老师提问,孩子回答,最后总结,这样其实走进了开主题班会的误区。一堂好的主题班会,能让孩子从中受熏陶和受教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多年的工作中,我对主题班会也有了自己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