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教师人格塑造的过程是一种有目的、有选择的社会教师人格要求的传递和个体教师人格内心体验与追求相统一的过程。其主要包括 :教师人格认识的教育 ;教师人格情感的熏陶 ;教师人格意志的培养 ;教师人格行为的锻炼。也就是一个不断由知经情和意到行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This paper aims at the discussion on teachers' personality. Personality education has already been regarded as a part of whole education. Thus it is very necessary for those who are teachers or who are going to be teachers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teachers' personality. This paper intends to discuss teachers' personality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what is teachers' personality; what are the standards of a sound personality of a teacher; what the effects of teacher's personality on students are; how to develop a sound personality.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考察和研究中国历史上的教师人格传统特征,指出教师价值取向的道德性、教师知识索取的人文性和教师成长的闭锁性是其主要特征,并由此构成了数千年的中国教师人格的演变发展。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师理想人格构成的必要条件。国内外研究表明,教师中存在许多的心理问题。造成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心理压力。要塑造教师理想人格必须切实加强对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教师师德的培养应是全社会关心的问题。通过对人格的探讨 ,提出在教师道德建设过程中 ,应注重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教师专业化时代的教师人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人格自古以来就是中西方教育极为关注的话题,它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呈现出新的内涵。当前,日渐明朗的教师专业化趋势凸显了对教师人格予以重新审视的必要性。教师人格是教师专业化不能忽视的维度,教师专业化不仅反衬了传统教师人格要求存在的不足,也对现时代的教师人格赋予了新的精神意蕴:专业特有的责任意识,批判和创新精神,权利和自主意识,对话与合作观念。  相似文献   

7.
教育爱是教师情感人格素质的核心,师范生如果缺乏这种素质,将会影响到教师专业精神的培养与提高,进而影响教师教育专业的发展。然而当前作为影响师范生的教师情感人格素质形成主渠道——课堂教学,却较少关注学生的体验,这是造成学生难于形成这种素质的根源所在。为此,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构建对话教学模式和自身提供榜样示范等,增强学生教育爱的情感体验,以凸现高师院校的教学特色。  相似文献   

8.
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改善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一条重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人格魅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品质形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师生关系,有助干教师威信的确立、提升教师的道德人格。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人格魅力的途径: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铸炼师德,为人师表;提升"师爱";锤炼稳定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9.
教师专业性向与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专业性向是适合教育工作的人格特征和成功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是教师发展的心理与素质基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新领域,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对象。从总体上看,在教师专业发展上,对知识和技能的重视在历史上影响一直很大,表现在专业发展的内容方面,强调教师知识的更新和增加以及技能的提高,而对于教师素质结构中涉及人格特征等深层内容则有所忽视。应加强对教师专业性向的研究,以丰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制度化教育下教师教学个性的困境及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教学个性是教师“自我”在教学中的一种显现。制度化教育以其专制型的知识供应制度、管理上的单向行政化、教育目的的过度功利化,妨碍了教师的教学自主自由,抑制了教师的创造性及其个性的发挥。民主型知识供应制度的建构,双向契约型管理关系的建立以及促进人的发展的“质”的评价体系的确立等,是教师教学个性脱离困境的理想出路。  相似文献   

11.
教师哲学智慧形成的艰难性在于教师独立人格丧失.教师独立人格丧失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大学教育学专家的学术霸权制约了教师的哲学表达;哲学本身的孤独性格使哲学远离了教师实践生活;技术官僚的技术化行政策训导了教师按部就班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12.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是教师素质的关键 ,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表现在思想上热爱教师职业 ,行动上做好本职工作 ,尊重学生 ,加强自我修养及培养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 4方面  相似文献   

13.
校本培训是以促进教师专业的、学术的、人格的发展为目的的生态进化过程.将生态学的规律应用于校本培训研究,通过构建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环境,营造教师专业发展的合作文化,提高教师的专业对话能力,有效实现学校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论教师自我教育意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师自我教育意识是教师对自身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省察和反思,是学习化社会和教师专业化对教师的形象诉求。积极的自我教育意识是教师人格不可或缺的职业品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能促使教师不断地进行角色认知和角色学习,进而达到自我完善,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状态的升华。通过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加强教学反思训练以及建立有意义学习的范式,以此构建符合个体实际的自我教育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提高高校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相信自己有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知觉和信念。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与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人格形成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在总结概括国内外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的基础上,提出可供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和师资培训参考的增进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国内,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师在教育儿童时,教育理念趋向“单性化”,加上学校的教师性别结构失衡、“双性”教育策略的缺失,使得学生的单性化人格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双性化人格的培养。消除教师长期的“刻板”期望是进行双性教育的重要前提,调整学校教师结构是进行双性教育的必要条件,教会学生正确归因是进行双性教育的重要基础,艺术的班级管理是进行双性教育的重要保障,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高职教育获得蓬勃发展。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而教师的人文素质水平却普遍偏低。因此,提升教师人文素质,需要高职院校进一步培养教师高尚的人格、专业化水平,为教师提高人文素质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自编《教师心理健康问卷》对重庆、四川、贵州等地的896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躯体症状最严重,接下来依次是职业倦怠、挫折应对问题、人格障碍、人生态度问题、社会适应问题;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中师或中专学历水平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大专或本科学历的教师。  相似文献   

19.
胡瑗是北宋时期的名师,他在重振师道上做出的重要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明体达用”的人才观;二是“敦尚行实”的教学观;三是“宽严相济”的育人观。师道观指导下的教育实践特色,是注重人格感化,这是他成为一代名师的主要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一个跨文化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琼 《比较教育研究》2007,28(11):18-22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以北京市4,850名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考察了当前中小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并将这一研究结果放在一个跨文化的研究背景中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今学生最看重教师的职业道德,而20世纪80年代的学生则更关注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中国学生相比,日本学生同样把职业道德放在首要的位置,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相当看重,而美国学生把教师的人格特征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最不关注教师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