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采用卡特尔16PF对138名中学生和165名成人进行人格测试,分析16种人格因素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现象.结果表明中学生与成人在聪慧性、稳定性、持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忧虑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等因素上有极其显著的差异,乐群性因素差异显著,而在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等因素上没有差异.中学生在乐群性和怀疑性上存在性别差异,而成人在乐群性、独立性和紧张性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采用卡特尔 16PF对 13 8名中学生和 165名成人进行人格测试 ,分析 16种人格因素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现象。结果表明 :中学生与成人在聪慧性、稳定性、持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忧虑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等因素上有极其显著的差异 ,乐群性因素差异显著 ,而在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等因素上没有差异。中学生在乐群性和怀疑性上存在性别差异 ,而成人在乐群性、独立性和紧张性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16PF对“90后”中职生进行人格测试。结果发现15得分与常模相比差异显著,其中乐群性、恃强型、有恒性、敢为性、怀疑性性、世故性、忧郁性、自律性、紧张性得分显著高于常模;聪慧性、稳定性性、实验性、独立性得分显著低于常模。稳定性、有恒性、敢为性显著高于女生,自律性、紧张性显著高于男生。男女生在10个维度上差异显著.其女生乐群性、聪慧性、兴奋性、实验性、自律性、紧张性显著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学生与成人人格因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卡特尔16PF对138名中学生165名成人进行人格测试,分析16种人格因素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现象。结果表明:中学生与成人在聪慧性、稳定性、持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忧虑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等因素上有极其显的差异,乐群性因素差异显,而在敏感性、怀疑性、纪想性等因素上没有差异。中学生在乐群性和怀疑性上存在性别差异,而成人在乐群性、独立性和紧张性上差异显。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184名大学生,研究结果显示:(1)家庭亲密度与乐群性、稳定性、兴奋性、有恒性和敢为性呈正相关,与怀疑性、忧虑性、独立性、紧张性呈负相关;家庭适应性与兴奋性、敢为性呈正相关,与独立性、紧张性呈负相关.(2)敏感性和独立性两人格特征上存在家庭类型差异:极端型家庭与平衡型家庭在敏感性上有显著差异,平衡型家庭与中间型家庭在敏感性上有显著差异;平衡型家庭与中间型家庭在独立性上有显著差异.(3)家庭亲密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适应与焦虑都有较强的预测性,家庭亲密度越高的大学生越具有心理健康者的人格因素,生活适应越顺利.  相似文献   

6.
采用16PF测验和多元领导特质问卷为研究工具,探讨变革型领导者的典型人格特质.通过相关研究和回归分析发现:(1)变革型领导者与人格特质中的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自律性、实验性有显著的正相关,与怀疑性、紧张性呈显著的负相关;(2)在16PF测验的16种人格因子中,乐群性、有恒性、稳定性、实验性、自律性、敢为性6个因子进入到了变革型领导者的回归方程中,他们在变革型领导者的人格特质中共占有0.758的权重;(3)变革型领导者拥有典型的人格特质.通过对拥有这些人格特质的领导者的选拔与评定可以预测其以后对于变革型领导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学业中等生自我监控学习能力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以学业中等生为研究对象,对学业中等生自我监控学习能力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业中等生的自我监控学习能力与稳定性、有恒性、自律性等人格特征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而与忧虑性、紧张性等人格特征存在着负相关;自我监控学习能力与十六种人格特征在性别上的差异性比较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结论,表明稳定性、有恒性、自律性、忧虑性、紧张性等人格特征是影响中等生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业成绩、智商和人格特征的分析比较,发现农村初中生的学业成绩与其人格特征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成绩优秀学生与成绩较差学生在人格的敢为性、自律性、有恒性、独立性、忧虑性、紧张性上差异非常显著,他们的成绩是智力与非智力交互作用的结果。建议通过优化师生关系、促进德育心理学化、开展有意义的活动等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特征,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九零后高职生的人格特点,采用16PF对常州某学院253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30.2%和27.8%的新生分别在自律性、有恒性因子上得分较高;有25%的新生在恃强性、敏感性、幻想性、实验性和紧张性因子上得分较低.在恃强性、实验性、敢为性、幻想性、内外向性、怯懦与果断性因子上性别差异显著.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幻想性、忧虑性、自律性、敢为性、适应与焦虑性、心理健康、从事专业而有成就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显著.总体而言,九零后高职生人格积极健康,不同性别和专业的新生具有不同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0.
采用16PF、窘迫感受性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对144名大学生和114名中学生进行测评,试图了解不同人格特质的大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窘迫感受性与焦虑状况,从而为其更好的成长及生活提供一定参考.结果表明:(1)中学生窘迫感受性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2)自律性、稳定性、敢为性、忧虑性和紧张性人格特质与窘迫感受性、交往焦虑有显著相关.(3)回归分析表明:敢为性、忧虑性、兴奋性对交往焦虑都有影响,其中忧虑性影响最大;忧虑性、紧张性对窘迫感受性有一定影响,忧虑性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初中生情绪智力与自我妨碍的关系,采用情绪智力量表(EIS)和自我妨碍量表(SHS)对512名初中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情绪智力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自我妨碍发展表现出不平衡的特点。初中生的情绪智力及其各个维度与自我妨碍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并能较好的预测自我妨碍行为,其解释率为23.3%。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潮汕地区城乡初中生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以该地区城乡670名初中生为被试对象,对学生心理健康及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体因素(共15个因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好于农村初中学生;城乡初中学生在五个因子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城乡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影响因子的相关不尽相同,且在个别因子上存在反相关;在城乡初中生心理健康较好预测变量上,有较大不同。  相似文献   

13.
从学科教师的角度,利用合作学习中的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来研究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变化.以初中八年级学生为对象,采用不等组前测—后测设计对初中英语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力进行前后测.实验结果显示,采用合作学习的实验组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成绩优于采用传统学习的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情绪对在线学习效果有重要调节作用,探析初中生在线学习情绪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完善中学在线教学体系,提升教学效率。对13个省市1 606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学习环境适应性、学习方式适应性和在线学习周期持久性对初中生情绪的影响,结果发现:(1)初中生在线学习期间情绪呈积极状态,对居家学习环境和在线学习方式适应较好,未产生明显学习倦怠;(2)各影响因素在年级、性别、城乡上具有显著差异;(3)观测影响因素对初中生在线学习情绪影响的回归模型为:情绪状态=-6. 935-1. 116×年级-1. 466×性别+1. 277×学习方式适应性-0. 587×学习环境适应性-1. 05×学习意愿。  相似文献   

15.
为了调查黑龙江省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黑龙江12所农村中学1 052名初中生进行了MHT测验,同时为了与城市初中生作对比研究,对10所城市中学的1 061名初中生进行MHT测验。结果显示:心理健康偏常人数检出率为7%;女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男生;初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初一,初一优于初三,初三的心理问题最严重。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极其显著地低于城市初中生。  相似文献   

16.
运用情绪调节方式问卷对189名初中生进行调查,考察其情绪调节方式的情况及特点。结果显示:(1)初中生总体上感受正情绪快乐、兴趣的较多,负情绪感受悲伤、厌恶的较多,恐惧最少。不同性别、年级的情绪感受有所差别;(2)初中生在感受正性情绪时出现比较多的增强调节(重视和宣泄),在感受负性情绪时出现比较多的减弱调节(忽视和抑制),同时更多地通过原因调节(忽视和重视)来调节自己的情绪;(3)初中男女生在负性情绪的宣泄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更多地采用宣泄的调解方式;(4)情绪调节方式在年级上存在差异,表现在对负性情绪的重视调节、宣泄调节上。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初中生考试焦虑和自尊、成就动机的现状及关系,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通过问卷调查法对300位初中生的自尊、成就动机和考试焦虑状况进行测查。结果发现:初中生追求成功的动机明显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追求成功的动机越高的人,考试焦虑程度越高,而避免失败程度越高的人,考试焦虑也相应较高;自尊水平越低的人,考试焦虑程度越高;自尊、追求成功的动机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考试焦虑。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交往恐惧、孤独感、缺乏安全感、冷漠、依赖心重、信任感缺乏、傲慢等方面的特点。其中尤以焦虑、紧张、孤独感、信任感缺乏等表现为多。调查发现 ,人际认知偏差 ,不良情绪及不良个性心理品质是引起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原因。针对原因 ,我们从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控制不良情绪、加强个性修养、掌握交往技巧等四方面提出了改善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卡特尔编制的16PF问卷作为测量工具,对技工学校学生和普通中学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聪慧性、有恒性和自律性等人格特征上,技工学校学生明显高于普通中学学生;在世故性和忧虑性等人格特征上,二者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