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利用云模型改进基于项目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项目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能有效解决传统的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推荐系统可扩展性差、缺乏稳定性的缺点,但仍然不能解决数据稀疏的问题,在数据极度稀疏的情况下,传统的项目相似性度量方法无法实现准确度量,导致推荐效果急剧下滑。本文借鉴基于云模型的云相似性度量方法来实现基于知识层面的项目相似性度量,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项目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即使在数据极度稀疏的情况下,改进后的算法仍然能取得较好的推荐效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属性值偏好矩阵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传统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面临用户评分数据稀疏性和冷启动问题的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属性值偏好矩阵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首先采用奇异值分解(SVD)对用户-项目评分矩阵降维得到目标用户的初始邻居用户集,生成新的用户-项目评分矩阵;然后将用户评分映射到相应的项目属性值上,生成每个用户的属性值偏好矩阵,并基于属性值偏好矩阵进行用户相似性度量,从而缓解了评分数据稀疏性;将新项目的属性值与用户的属性值偏好矩阵进行匹配,从而找出匹配度最高的前N个用户作为新项目的推荐受众.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融合社会网络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数据稀疏性及恶意行为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社会网络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该算法借助社会网络信息,结合用户信任和用户兴趣,寻找目标用户最近邻居,并以此作为权重,形成项目推荐,以提高推荐的准确度。实验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协同过滤算法,该算法可有效缓解稀疏性及恶意行为带来的问题,显著提高推荐系统的推荐质量。  相似文献   

4.
适应用户兴趣变化的协同过滤增量更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维、稀疏的用户-项目评分矩阵对基于项目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造成严峻的可扩展性问题.传统的解决方法是离线计算项目相似性并保存在系统中以供算法调用,但是不能充分利用最新评分数据以体现用户兴趣的变化.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适合在线应用的协同过滤项目相似性增量更新机制,使得推荐系统在当前用户提交项目评分之后,能够实时完成相应项目与其他项目之间的相似性数据更新,从而推荐系统可以基于最新的项目相似性数据进行推荐处理,以适应用户兴趣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项目相似性增量更新机制能够有效提高基于项目的协同过滤算法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5.
陶剑文  潘红艳 《情报学报》2008,27(2):199-204
推荐系统是电子商务系统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随着电子商务系统用户数目和商品数目日益增加,在整个商品空间上用户评分数据极端稀疏,传统的相似性度量方法均存在各自的弊端,导致推荐系统的推荐质量急剧下降.针对用户评分数据极端稀疏情况下传统相似性度量方法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项目与用户评分预测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综合利用相似项目和相似用户评分信息预测用户对未评分项目的评分.通过聚类算法形成用户候选近邻集,减小了算法搜索空间,降低了最近邻用户的搜索时间,从而增强了算法的扩展性.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可以有效解决用户评分数据极端稀疏情况下传统协同推荐算法存在的问题,显著提高推荐系统的推荐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前协同过滤被广泛应用于数字图书馆、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个性化服务系统.最近邻算法则是最早提出和最主要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但用户评分数据稀疏性严重影响推荐质量.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ough集理论的最近邻协同过滤算法,以用户评分项并集作为用户相似性计算基础,并将非目标用户区分为无推荐能力和有推荐能力两种类型;对于无推荐能力用户不再计算用户相似性以改善推荐实时性,对于有推荐能力用户则提出一种基于Rough集理论的评分预测方法来填补用户评分项并集中的缺失值,从而降低数据稀疏性.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能有效提高推荐质量.  相似文献   

7.
基于项目分类预测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电子商务系统中,为了帮助用户有效地发现、过滤和利用信息,信息过滤技术应运而生.协同过滤技术作为其中的一种技术被成功地应用于推荐系统中.随着电子商务用户数目和商品数目的日益增加,整个项目空间上用户评分数据极端稀疏,传统的相似性度量方法均存在各自的弊端,导致推荐系统的推荐质量急剧下降.针对这一不足,提出基于项目分类预测的协同过滤算法,通过对用户评分矩阵中的项目进行相应的分类,缩小邻近搜索的范围,预测项目评分,减少稀疏性,并采用新的相似度计算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提高个性化推荐算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组合加权评分的Item-based协同过滤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Item-based协同过滤算法中用户评分数据稀疏性严重影响推荐质量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组合加权评分的Item-based协同过滤算法,以用户评分项并集作为用户相似性计算基础,并提出一种组合加权评分方法来对并集中的未评分项进行计算和填补,从而降低了数据稀疏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高推荐质量。  相似文献   

9.
刘继  邓贵仕 《情报学报》2007,26(6):808-812
协同过滤技术是推荐系统中核心技术之一,数据的稀疏性和用户的多兴趣性困扰着协同过滤推荐质量的提高.将用户相似性和项目相似性结合起来,对原始评价矩阵进行降维处理,得到对目标评价预测影响最大、数据规模非常小的最近邻评价矩阵,在该矩阵上依照项目近邻程度不同对目标评价预测贡献不同的方法,对用户的邻居进行加权精选,对目标评价实现交错预测.实验结果验证该算法能达到较高的推荐精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用户群体影响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协同过滤是推荐系统中广泛使用的推荐技术,对推荐结果可解释强.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是一种重要的系统推荐方法,用户评分数据的极端稀疏性制约着系统的推荐质量.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一种基于用户群体影响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首先,定义了用户群体的概念并根据群体影响提出两条相应准则;然后,计算用户相似性时,不仅考虑了用户个体之间的相似性,而且考虑了用户所处群体之间的相似性.该算法不仅可以更加精确地刻画用户之间相似度,而且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推荐系统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提高系统的推荐质量,而且满足所提出的两条准则.  相似文献   

11.
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管理是一个新课题。文章认为可以基于协同管理系统(CMS)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信 息平台和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管理,分析了协同管理系统的知识文档管理模块,对如何通过协同管理系统有效实 施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管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为了帮助用户有效地发现、过滤和利用信息 ,信息过滤技术应运而生。协作过滤作为其中一种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 ,但传统的协作过滤算法存在矩阵稀疏性等问题 ,影响预测效果。本文给出一种基于信息项的新算法 ,它从矩阵的列来考虑 ,能有效地解决矩阵稀疏性等问题 ,并提高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王瀚  韩毅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9):86-92
[目的/意义] 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本质上是知识共享过程,刻画其动态演化过程是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方法/过程] 以知识存量、知识结构和知识质量为变量构建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中知识共享的位势判别函数Epk,并以Epk=50作为高低位势的划分阈值把合作群体划分为两个子群,从合作参与者自身因素、参与者间的相互影响及环境作用3个方面探讨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的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应用博弈论原理构建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知识共享的演化博弈模型。应用2014版Matlab编写仿真程序,基于给定的初始参数值对演化博弈模型进行多次迭代仿真。[结果/结论] 结果表明:群体参与策略经过多次博弈后趋于稳定;参与者的共享/学习能力与参与者关系对知识共享具有正向影响,成本因素对知识共享有负向影响;演化博弈模型收敛于(1,1),即高位势参与者选择知识共享策略、低位势参与者选择知识学习策略;通过合作过程中不断的知识共享与学习,参与各方的知识结构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尤其是知识提供方的改善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从组织和实现层面上看,知识创新活动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多元性和不确定性,面向创新主体的部门服务已不能适应创新发展的需要,从而提出跨系统协同服务的组织要求。以创新发展的需求为导向,探讨知识创新信息服务的跨系统协同形式与服务功能,通过区域性协同案例分析,提出全国性协同信息服务的框架模型和构想。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医学信息资源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主题词概念分层协同过滤算法,从而构建了一个医学信息资源推荐模型系统MedPRS。通过初步测试,证明其显著提高了推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研究图书馆2020:嵌入式协作化知识实验室?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图书馆正面临着价值质疑、贡献边缘化等危机,而解决危机必须从重新认识研究图书馆支持科技创新的目标与需要出发。通过对科技创新工作流中新的关键知识瓶颈进行分析,认为当前和未来科技创新需要宏知识、科研数据管理和基于知识的交互协同创造能力。图书馆服务应抓住机遇,建立支持战略性知识需求的新型知识服务范式,建立覆盖综合科技创新资源和覆盖科研过程的新型知识管理模式,建立支持合作创新、群组学习和交互传播的协同知识服务能力。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体系为例,提出要建设综合数字知识基础设施,完善科技发展态势监测分析服务,构建嵌入科研一线的科研知识服务,建立虚实结合的协同知识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介绍传统协同过滤方法,提出一个新的基于情景的多维协同过滤推荐模型。在该模型中,介绍情景的概念;阐述建立基于情景的多维用户模型的方法,并对基于情景的多维协同过滤推荐模型的组成部分进行详细介绍。提出一种计算情景相似度的新算法。基于该新算法,可以得到当前用户的“最近邻”在当前用户所在情景下对项目的评分。  相似文献   

18.
《Research Strategies》1998,16(3):211-220
Rapid advancement and new information sources in many academic fields offer expanded opportunities for collaborative teaching Campus-wide programs, such as UWired, are effective in stimulating collaborative teaching, but efforts of individual faculty members and librarians can also produce effective course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how bioinformatics sources were introduced to students in a human genetics course taught by a professor and a librarian at 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Course content, learning objectives, and student assignments are covered, as well as roles of the professor and librarian m teaching the course The librarian attended each class session, which proved effective in integrating him into the course and expanded his knowledge of how genetics information is used by researchers  相似文献   

19.
林晓欣 《图书馆》2021,(2):63-68
信息组织4.0时代下的知识组织帮助图书馆实现了知识协同服务,并能从中实现知识的协调共享交互,还能以知识网络合作的服务来发现信息知识资源,从而产生其应用特征。而智慧化知识组织能在专业特色数据库、科研资源情报、元数据智慧化和协同辅助分析组织等服务中实现信息情报资源的共享和知识扩散,并能在知识协同服务管理中实现科研范式。  相似文献   

20.
The Flickr Commons was created as a forum for institutions to share their rich photographic collections with the emerging Web 2.0 audience of Flickr; 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was the fourth member of the Commons. The Smithsonian effort was a direct collaborative effort of the libraries, archives, museum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aff that generated new pathways for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se units. As the world’s largest museum complex, these Smithsonian units serve as a microcosm for collaboration in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Flickr Commons project provided insights into how the knowledge, skills, and abilities of libraries, archives, and museums (LAM) can converge in the Web 2.0 environment to provide collection access to new, and in some cases unknown, audiences. Simultaneously, by putting “LAM” content into an environment that allows for direct interaction by these audiences, the knowledge of the content for holding institutions is enriched. By exposing Smithsonian content within the Flickr environment, the Institution is learning what content is desired by the Web 2.0 world, how to bring crowd-sourcing into professionally curated collections, and how to bring diverse institutional skills together in a collaborative proj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