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洁  张苹  吕赛英  游滨  王维朗 《编辑学报》2012,24(2):128-130
利用AMLC对《重庆大学学报》自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收到的163篇环境类论文进行检测,发现文字重复率≥5%的稿件有52篇,文字相似比集中在5%~40%。逐篇分析发现:有29篇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主要表现为引而不注和拆分论文;文字相似比较高部分通常为引言和结果分析与讨论,而环境工程应用案例因其特殊性而被抄袭的概率较小。指出AMLC检测的局限及特点,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编辑可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AMLC检测医学论文的特点及期刊的应用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的成功开发和免费推广,为学术期刊抵制学术期刊中的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锐利的武器;但在多种学术不端行为中,AMLC仅能检测一稿多投(或多发)、重复或抄袭、不正当署名等.本文检测了178篇来稿和2期共55篇已发表论文,发现约有40%的医学论文存在或多或少的文字重复现象,其中重复文字比>30%者达16.7%.分析发现,医学论文"方法"和"讨论"部分重复文字较多、AMLC对数字和符号不敏感等,也发现了一些较易重复的论文或项目.提出了AMLC的一些改良建议和期刊编辑部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3.
张儒祥  唐萌 《出版科学》2013,21(2):45-47
利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对某医学杂志一期36篇论文进行出版后查重,61.1%的论文文字复制比小于25%,77.8%小于40%。进一步分析文字复制比大于25%的14篇论文,发现有7篇论文作者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因此,进行一次性论文查重是不够的,有必要增加论文出版前查重和出版六个月后查重,以及时发现学术不端论文并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4.
AMLC检测结果之《著作权法》与科研道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锐锋 《编辑学报》2012,24(3):219-221
使用AMLC为检测工具,检测国内某医学期刊2011年第1~4期所发表的139篇论文中存在的学术不端问题,检出可疑对象21篇,发现合法发表6篇(4.3%),存在学术不端15篇(10.8%)。并据此进行著作权分析和科研道德分析。指出AMLC的检测结果存在"假阳性"问题。提出大力推广应用AMLC,从编辑出版各环节防范学术不端的同时,应科学分析AMLC的检测结果,对"假阳性"结果应加以剔除,同时应加强科研道德教化和《著作权法》的普及教育,加强立法,坚决打击侵犯著作权的行为等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5.
利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索系统(AMLC)分析《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396篇来稿,了解本刊作者群和稿件特点.被检来稿平均文字重合度为15.76%,重合文字大都来源于他人文章,主要出现在材料和方法、讨论部分.临床研究类稿件、非附属医院的稿件文字重合度较高,需要引起重视.分析审稿结果发现,审稿结论与稿件文字重合度有一定关系.对所有来稿,在利用AMLC分析的同时,编辑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学术不端医学论文中重复文字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清海 《编辑学报》2010,22(5):447-449
采用CNKI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AMLC)系统,对<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30篇来稿进行了重复文字比例的检测,发现约有50%的文章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文字现象,不同重复比例的文章数呈偏态分布,罕见重复文字比极高的文章.对其中重复比例较高的64篇文章进行了其各部分重复文字标记数的比较,发现医学论文中方法、结果和讨论部分重复文字标记数较多,而摘要、引言和材料等部分较少.对其中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文章进行了比较,发现基础研究论文在引言、方法和结果部分重复文字的标记数高于临床研究论文,但总复制比却没有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认为反对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是多个系统和部门共同协作的系统工程,期刊编辑也应尽其学术把关的职责.  相似文献   

7.
赵秋民 《编辑学报》2014,26(2):159-161
中国知网研制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在编辑初审稿件时其检测结果会出现文字复制比为0和40%这2种特殊情况。文章分析导致这2种检测结果的原因是:AMLC检测不出来的论文文字隐性重复以及论文文字复制比40%的论文中的格式性语言的重复、实验方法或操作步骤的重复,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治疗方案、结果判定(或疗效)标准的重复,以及统计学处理描述的重复,并给出比较具体的解决方案。建议编辑人员在处理上述情况时不完全依赖检测结果,要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利用专业知识区分有无抄袭以及抄袭与不当引用,正确使用AMLC提供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应用AMLC对动物医学论文的查重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芳 《编辑学报》2011,23(5):416-417
使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对《动物医学进展》2010年来稿进行全面查重。统计学术不端论文的类型、不同文字复制比所占的比例及作者的学历、职称、年龄和所在单位性质等的分布情况。分析了学术不端论文作者的特点,指出在使用AMLC查重工作中编辑应注意的事项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彭松  蔡纲  胡欣 《今传媒》2016,(5):69-70
本文选择《安徽医学》投稿论文作为研究样本,利用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与万方数据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PSDS)对论文进行检测,比较分析检测结果.通过比较分析检测医学论文重复率的结果发现医学论文重复率较高,AMLC与PSDS检测差异显著,单篇检测结果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  &#  &#  &#  &# 《出版与印刷》2015,(4):11-12
目前,越来越多的编辑部采用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即知网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或是万方论文相似性检测服务(PSPD)检测初审稿件的文字复制比,并将文字复制比超过一定具体值的论文直接退稿,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有些编辑部以文章复制比是否超过40%为录用准线,有些以20%不等。但仅仅以文字复制比的值来决定论文是否存在学术不端,作为判断稿件是否录用的标准是否准确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情况做了不同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读者来信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年第6期上,孙秀丽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利用的调查分析》与本人的硕士毕业论文《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分布与利用研究》正文内容极其相似,疑似存在严重的抄袭行为。经过仔细比对,发现孙秀丽的论文中有88%的内容与本人的毕业论文相似:调查数据结果相同;文字上仅5.1、5.2的第二段、5.4的前半部分和5.5不同,其余内容在本人的硕士毕业论文中均都能找到。  相似文献   

12.
刘怡辰  沈波 《编辑学报》2013,25(6):560-561
以1个典型案例并结合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的使用实践,指出在科技论文出版前应用AMLC的必要性,并阐述了避免科技论文重复发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王音  田喆 《编辑学报》2011,23(5):420-421
通过分析期刊编辑部使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的公告内容,指出目前编辑部在使用该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使AMLC在杜绝学术不端论文中发挥更加充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蒋晓  杨锐  张凌之  田江 《编辑学报》2021,(6):652-656
以2011—2021年《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投稿论文基于AMLC的检测结果为研究对象,对文字复制比、作者信息、文章信息等进行特征分析和讨论。统计结果显示,疑似学术不端的论文占10年总投稿论文的11.7%,且10年来呈现整体递减趋势;在读研究生和副高职称研究人员是学术不端的高发人群;学术不端行为以剽窃文字表述为主,第一作者本人或者团队的前期研究成果是其主要来源,通常不加引注。由此得出:1)文字复制不再是科技论文学术不端的显著特征,学术不端的表现形式越来越隐蔽且多样化,对此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作用有限;2)缺乏针对合理引用的判断标准;3)高校科研诚信和学术出版伦理建设亟待加强。因此,编辑部可分类型依托期刊协会统一制定明晰透明的学术不端判定标准、处置流程和内控制度,以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为基础,加强发文要求和编辑规范,充分发挥专家和学术共同体的作用,协同应对学术不端,共建科研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15.
杨美琴 《编辑学报》2018,30(5):503-505
通过分享笔者工作中遇到的6篇论文的审稿经验,分析学术造假论文产生的可能原因,提出医学编辑应该采取的应对策略。同时给审稿编辑以新的启示:利用但不依赖相似度检测软件;警惕书写规范但存在某些破绽的论文;发现造假论文及时与作者合理沟通,以净化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16.
肖骏  谢晓红  王淑华 《编辑学报》2017,29(4):365-367
定量测试内容篡改和字序变更对学术不端检测系统(AMLC)查重的影响,发现字序更改和有无“触媒”都能极大地影响AMLC的检测结果.认为期刊编辑部应加强出版队伍建设,发挥编辑主观能动性和主人翁意识,合理使用AMLC及其检测结果,以达到深度防范学术不端,提高期刊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是期刊编辑初审稿件时查新查重的检测系统软件,在其查重查新功能基础上,编辑可挖掘其潜在的遴选审稿专家的功能.文章借助AMLC检测结果,以典型的编辑实例,介绍依据查重文献通信作者、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大数据分析,遴选合适审稿专家新方法,探索一条适合"互联网+"的遴选审稿专家新途径,并提出依托AMLC检测结果遴选审稿专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1988年我国主要中文科技期刊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玉华 《编辑学报》1990,2(2):63-76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科技发展的水平和准备编制中国论文引文索引以进行引证分析工作,从1988年全国3052种自然科学技术类期刊中精选具有代表性的1189种期刊作为统计源,选取论文85750篇进行统计分析。每篇论文作为一条数据,其项目包括刊名、年卷期、作者姓名、单位及类别、所在地、论文所属学科类别、文题、基金资助情况、文后引文数量等11项检索项目,并利用dBASE程序建库。分析结果:北京(14272篇)、上海(8187篇)、江苏(7058)、四川(5091篇)、湖北(4718篇)为发表论文数的前五名。在28个学科分类中,北京有23个名列第一。黑龙江省发表石油、天然气的论文最多,江苏省发表轻纺技术论文领先,辽宁省的矿业工程论文居全国第一,上海和湖北分别发表动力工程和水利技术论文最多。85750篇论文中工业技术类论文占46.32%,农林类占11.88%,基础科学占22.44%,医药类占17.58%。高等院校发表的论文占总量的51.77%,科研院所占25.95%。通过多种基金资助的论文占总量的4.4%,其中基础学科的论文占基础理论论文总量的10%以上。平均每篇文章引文数为5.4篇。  相似文献   

19.
王育花 《编辑学报》2017,29(1):60-63
通过勤云远程稿件处理系统(8.0版)的作者来稿信息、未发表相似文献以及中国知网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的检测结果,介绍鉴别来稿学术不端的方法,并分析了如何避免误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 , 从大规模已知文本集中检测出与待检测论文的相似文本并计算相似度大小, 用于满足在线论文相似性检测秒级响应需求。[方法/过程] 采用分治法策略, 对已知文本句集进行基于正交基的软聚类预处理, 并对软聚类后的每个簇建立倒排索引。接着在快数据处理平台Spark上执行相似性检测, 采用字符结合词组形式计算出待检测论文与已知文本的相似度大小。[结果/结论] 通过200万规模的已知文本集实验结果显示, 综合4种类型的待检测论文, 所提出的倒排索引结合软聚类算法准确率P为100.0%, 召回率R为93.6%, 调和平均值F为96.7%。调和平均值F比相似性检测算法LCS高10%左右, 比Simhash算法高约23%。在检测速度上, 对于一篇字数为5 000左右的待检测论文, 检测时间约为6.5秒, 比Simhash算法快近300倍, 比LCS算法快约4 000倍。此外, 实验结果还表明基于Spark的分布式并行相似性检测算法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