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发展中的天性和教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性与教养在儿童发展中应有的关系 :教养应适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进程 ;教养应遵循儿童的语言 ;教养应尊重儿童天性发展的背景 ;教养的本质在发现天性并指导其成长 ,并不是赋予能力 ;天性与教养的发展是互动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蒙台梭利的早期教育观点出发,指出多数父母在家庭教育中采取的错误态度,提出尊重儿童天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才能让儿童自由成长.  相似文献   

3.
儿童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儿童的发展,儿童发展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其生命的成长。天性是儿童生命成长的动力来源,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内在根基,也是儿童教育的内在依据。教育的目的不是改变儿童的天性,而是以天性发展的规律为依据,引导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教育应当以人的天性为前提,顺应儿童的天性。尊崇天性、尊重儿童、解放儿童,这是儿童教育的灵魂。但是,在现实的儿童教育中却存在着诸多违背儿童天性的现象,如教育内容超前,教育方法机械,教育评价标准单一,这种教育严重地阻碍着儿童的健康发展。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教育资源的缺乏以及人们不正确的观念。尊重幼儿的天性,按照其成长的自然节奏实施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席海燕 《文教资料》2014,(18):91-92
早期教育理论诞生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之中,即诞生在崇拜儿童天性与内在自然的土壤之中,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起点,它至今仍是教育的基本立场。随着人们对儿童发展理解的增进,早期教育理论经历了从自然主义(儿童的秩序与天性)——建构主义(个体化与社会化)——关系(成人与儿童共同成长)的发展阶段。可以说早期教育理论变迁的足迹是:在遵循孩子天性的基础上,邀请有责任的成人关注孩子的成长。在尊重孩子内在秩序的同时,支架孩子探索"我-它"世界和"我-你"世界。  相似文献   

6.
盛玉莹  张聪 《江苏教育》2022,(63):51-56+60
苏霍姆林斯基的儿童教育思想扎根于人道主义精神传统,其核心主张是围绕儿童,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保护儿童的自尊感,尊重儿童的内在天性,促进其技能、品质的发展,使儿童成长为“真正的人”,这对新时代我国儿童教育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儿童的语文教学就是立足于儿童,尊重儿童的天性,又将孩子的天性作为促进教学有效性的一种借力、一种资源,同时最终的教育目标又是为了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儿童自身携带着成长的"潜力",这既蕴含了儿童成长遵循的普遍规律,又使每个儿童的成长呈现出个性特点。儿童在成长中经过一些特定的阶段,教育者应尊重普遍性的规律,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引导儿童从一个阶段走向下一个阶段。儿童的成长在普遍之中有差异,教育者应尊重儿童发展的特殊性和多样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9.
游韵  谭斌 《教育学报》2009,5(1):25-32
儿童作为一种悖论式的存在,一方面寄托着成人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另一方面又承受着来自成人世界以"小红花"为标志的对其天性的规训.这一悖论通过文学艺术中"另类儿童"的"小红花情结"得以显现.论文从描述影视文本中"另类儿童"的教育经历入手,反思以"小红花"为代表的制度化教育对儿童天性的规训,揭示教育在"天性与规训"之间的矛盾.论文受现象学教育学的启发,提出要尊重"儿童的秘密",在敬畏、尊重儿童天性的基础上给予其一种"恰当的教育关心",将儿童基于天性的成熟和发展合理地纳入到社会需要的轨道中.  相似文献   

10.
浅论儿童早期绘画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涂鸦和率真的写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绘画除了表面所能表达的意思之外,还有许多深层的内涵。它们是儿童发展水平和技能的显示。儿童画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成人不仅应充分了解儿童是如何作画的,而且应深入理解儿童为什么要这样画,并在美术教育中尊重儿童画的特点与发展规律,给予儿童充分表现和创造的自由。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教育素养?教育素养就是尊重人的天性,尊重人的自我选择,尊重人追求幸福和快乐的权利……我们正尝试建立了新父母学校,努力探索让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王笑蜀 《成才之路》2009,(15):I0002-I0002
什么是教育素养?教育素养就是尊重人的天性,尊重人的自我选择,尊重人追求幸福和快乐的权利……我们正尝试建立新父母学校,努力探索让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儿童成长危机的教育生态学视角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儿童教育的社会、文化、制度生态系统中均存在不适合儿童天性发展的因子,致使儿童成长呈现出无时间性、无空间性和无自我性的状况。要解决危机,儿童教育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尊重儿童的天性、营造和谐的教育生态系统协助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创建出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并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所需的活动空间和具有表现力的机会和条件。我们在空间环境的设计与布局中,以儿童为中心,注重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发展的特点,尊重儿童的发展天性,从儿童成长的视角着眼。  相似文献   

15.
儿童教育与其生存状况的冲突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教育应该致力于诱导孩子们产生热爱生活的积极的情感态度,并诱导孩子们去认识生活、理解生活、体验生活、学会生活和热爱生活.然而,现实中儿童教育凌驾于儿童生活,使得儿童承担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成为社会上生存最为艰难的群体之一.正确的儿童教育应遵循儿童生命发展的内在逻辑,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和天性,使儿童过上美好生活.这应是我们教育者努力追求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儿童观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是对几千年来"父权"思想的反抗,具有深刻的文化导向意义。他认为:儿童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儿童具有独立人格,应享有基本的人权;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养而不教是父母的失职;应尊重和珍视儿童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鲁迅的儿童观科学而深刻,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所谓的儿童解放或儿童崇拜的时代,"尊重儿童的世界"几乎成了学校教育理论家甚至实践家进行宣传和对父母启蒙的一致口号,并总能得到不假思考的赞颂.然而,正是我们的无思,这个声称尊重儿童、以儿童成长为目的的口号并不能给儿童带来福音,相反,它破坏了儿童成长所必须的条件,遗忘了教育所应担负的道德前景——培养一个为我们生活的世界担负责任且具有自由个性的人.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儿童成长危机的无时间性、无空间性及无自我性.分析了儿童成长危机的原因是由社会生态失谐、文化生态失衡、儿童成长原生态的失落等造成的,提出尊重儿童天性、优化生态、遵循规律等解除儿童成长危机的良策。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见数不见人的数学课程观压制着儿童的天性,泯灭着儿童的灵性。"认识分数"一课,有数,更有"我"。数里有"我",旨在尊重儿童发展的原生态过程,尊重儿童生长的需要和动机,最大限度地促进儿童灵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儿童时期的真正意义是生长和发展。人与花园、田野、草地、森林一样,其内在生命是有规律的。教育要顺应儿童的天性,符合儿童的特点,按照儿童的内在发展的自然顺序进行,让儿童自由和谐地发展,不强迫儿童按照成人的意志去行动。成人(包括教师和父母)要耐心等待生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