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报编辑的社会作用是什么?这并不是个单纯的学术问题。事实上.许多正从事着学报编辑工作的编辑们也难以对此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因为,迄今为止,即使在《辞海》里,也无法找到哪怕是“学报”或“学报编辑”这类名词的解释。也许正园为如此,“不入流”的学报也使得从事学报的编辑们在相关学科领域里自惭形秽,总觉得在专业科学领域中。  相似文献   

2.
第二 ,关于创新与编辑的创造性问题论创新的文章 ,较多偏重于选题创新方面。为什么要创新?有人说 :“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 ,面对图书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挑战 ,图书的选题创新显得至关重要”这是从当前实际情况来说 ;而从根本上来说 ,“编辑是否重视创意 ,对图书的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图书作为文化载体 ,如果不创意、不创新 ,就不能满足文化发展、文化积累对编辑工作提出的要求。这已经从选题创意、创新扩延到编辑创意、创新了。有人从学报的编辑创新 ,提出要“思维创新”、“学术创新”、“版式创新” ,统括了从思维到内容到形式的创…  相似文献   

3.
编稿两得     
张兵 《军事记者》2006,(5):58-58
写文章,谁都希望“出新”。但怎样才能出新呢?——换个“说法”。譬如:有句俗语叫“杀鸡给猴看”,说的人多了,便不新了。有人反其义而用之,说:“杀猴给鸡看”,意思新了。还有人说:“杀鸡猴不看”,意思又新了。又譬如:“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是句老话。有位作者写了篇文章寄给我,题目是“磨刀也误砍柴工”,“说法”挺新。再譬如:“雪中送炭”,意思都知道。一位朋友跳出原意,作一文叫“雪中拒炭”,新不新?有一则故事,说的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有个双目失明的乞丐在乞讨。乞丐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书“自幼失明”四个字。一天,…  相似文献   

4.
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的灵魂、旗帜。它在整个新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是被大家所公认的。 新时期我们的新闻评论与“文革”时期相比,是大大的不同了。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与“文革”时期所不能同日而语的。但是,人们在看到这种进步时,也对新闻评论提出些意见,常听有人说:“评论没人看。”也有人说:“没人看,是因为尽说大话,抄文件。”还有人主张,评论最好不发大块的,多搞短小的、生动的文章。 这些意见不能说完全是空穴来风。他们也是在  相似文献   

5.
编辑队伍的稳定,是办好学报的重要条件.从整体上看,我国高校学报的编辑队伍是稳定的,但是,不稳定的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一些中青年编辑“人心思走”的现象较为突出.对此必须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并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否则,学报工作的发展和学报质量的提高,都将失去有力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6.
“寻章摘句老雕虫”,是唐朝诗人李贺对那些皓首穷经,死抠书本的老书生的讽刺。新华日报有人借用这个说法,把从事报纸编辑工作30多年的左克同志称为“老雕虫”。开始,左克对此不无反感。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喜欢上了夜班编辑工作,对别人称他“老雕虫”也不再反感,甚至心里有一种自豪感。他从25  相似文献   

7.
时常听到不少通讯员发出这样的感慨:“我写了稿件若干,篇篇都如石沉大海”;“我的稿件采用后成了‘压缩饼干’”;甚至连新闻单位内部的记者也常有埋怨:“消息变成了简讯”、“长通讯变成了短新闻”。言下之意就是掌握了稿件“生杀大权”的编辑老爷“笔下无情”。其实,这些不完全了解编辑工作的同志或多或少地“冤枉”了编辑。编辑亦有编辑的苦衷。有人说,编辑工作是为他人作嫁衣,这话不假。  相似文献   

8.
我的“剪刀加浆糊”陈芳烈过去,听得有人说编辑的工作不过是“剪刀加浆糊”,我很是不平。心想,这些人真是太不了解编辑了。编辑的辛苦,编辑劳动的创造性,哪能是“剪刀加浆糊”所能涵盖得了的呢!我虽不赞成把编辑的工作说成是“剪刀加浆糊”,但对“剪刀加浆糊”却无...  相似文献   

9.
编辑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工作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说法林林总总,各有其道理。吾以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编辑工作的本质特征是“选择”:选择题目,选择作者,选择书稿,选择观点,选择文字表达方式等等。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的今天》这个节目你看了吗?”“看了,”“看了”,“一天不拉!”作为这个节目的编辑,没有比听到这些更受鼓舞的了。 1987年10月1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每晚7点30分播出的《历史上的今天》节目,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充分肯定。来信来稿从全国20多个省市飞来。有的观众评价这个节目“办得有味”、“和新闻联播一样吸引人”;不少观众盼望编辑们“寄一份解说词来”,或者“把解说词汇编出书”。李鹏代总理在参观彩电中心时,也说这个节目办得好。人们时常会问我们,你们怎么想起办这么个节目的? 让观众形象地了解历史  相似文献   

11.
论"编辑学者化"的生成机理与理解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学者化”反映了高校学报编辑的“无主体”状态 ,它是高校学报编辑求得社会公正的一种集体有意识的诉求。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一在于编辑自身的学术路向 ,即走向“学者型编辑” ,使编辑的职业与专业学术互动 ;二在于理顺学报体制 ,落实学报编辑的学术身份 ,使编辑的学术使命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2.
时常听到有的基层报道员发出这样的议论:“现在上稿难得很,跟编辑没有特殊关系稿件投了也白投”;有的甚至说:“某某人之所以能够上稿,就是因为跟某某编辑是亲戚”等等。听了这些议论,我真有些为编辑们抱不平,忍不住想议论几句。对上述说法究竟对不对,这里我暂且不说,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用稿情况就知道其真伪。一份报纸每天要用大量的稿子,一年用的稿子不计其数,难道编辑跟每个上稿的作者都有“特殊关系”?即使编辑认识的人再多,也不至于跟所有的都认识吧。那些不认识的,又是怎么上稿的?不用多说,上述说法就站不住脚。有些报道员之所以出现那…  相似文献   

13.
一个责任编辑的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说,责任编辑是园丁,不懈地对作品施肥浇水,促其百花齐放;有人说,责任编辑是裁缝,量体裁衣,为别人做嫁衣裳;有人说,责任编辑是美容师,作家作品经过编辑的修饰,熠熠生辉……我更赞成作者是父,“责编”是母,书是孩子的说法,只有健康父母的完美结合,才能优生优育,出版精品图书。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编辑工作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有人又说编辑和记者一样是“无冕之王”,这从某种角度来看,都有相当的道理。当代小说编辑自然也不例外。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编辑和别人只有分工上的不同,而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上却是一致的。小说编辑在面对稿件的时候,心里不但要为作者着想,还要为广大读者考虑,要对社会负责,而不能单凭个人的好恶来决定取舍。因此,在阅读和处理小说稿件的时候,编辑不仅要有“四个坚持”的指导思想,要在总的政治方向上和党  相似文献   

15.
学报编辑工作是学报得以顺利出版、学报质量赖以提高的有力保证。学报是反映高校教学和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在当前,各种学报在争优评优,而且大量稿件参差不齐的条件下,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报编辑工作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学报质量的高低。但学报工作的繁琐和被动性造成了学报编辑工作上的疲惫,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发挥学报编辑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于提高学报的办报层次和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书稿的编辑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编辑加工在出版社编辑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编辑加工,是指书稿经过审查,已被批准采用,并且由作者完成修改、加工任务以后,出编辑人员进行的加工整理工作。有人主张,加工私整理具有不同的含义:“加工”是指实质性的改动;“整理”是指纯技术性的处理。这个说法虽有一定道理,但是二者  相似文献   

17.
编辑活动在我国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可是关于编辑活动的科学却至今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社会上一个时期里流传的“编辑无学”的说法,如果是指“编辑没有学问”,那是一种误解或偏见;如果是指“编辑没有学说”,那是对于我国几千年来丰富的编辑经验及其理论概括的无知;如果是指“编辑没有科学”,那倒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编辑学研究的状况。编辑学至今尚在建设之中,还不能说已经成熟,甚至还不能说已经“有”了;但也不能说“没有”,它是正处在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之中,是“正在有”。“正在有”虽不能说就是“已经有”,但…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据资料载,中外新闻界对新闻的定义有四十多种说法。有人同意陆定一给新闻下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也有说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王中给新闻下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布”更准确些;还有人把这两种说法归纳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变动的重要事实报道”,这样说对吗?目前,新闻是否有权威定义?  相似文献   

19.
屈指算起来,我当通讯报道员已经整30个年头了。3O载的风雨岁月,酸甜苦辣的味道,我都尝过,喜怒哀乐的事情,都已经过。曾有过欢乐,也有过困惑。可是现在面对人们价值观念发生变化,一切向“钱”看的今天,你要问我最想干的事是什么?我会无怨无悔地说,痴心不改铸路魂,沤歌无私养路工。有人说,搞宣传既无权又无钱,弄不好了讨人嫌;还有人说搞宣传是苦很年年压金钱,为他人做嫁衣裳;还有人说搞宣传是把别人吹上去,把自己掉下来,不如搞别的挣些“现把”实惠……。这些说法,尽管有失偏颇.但毕竟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一些现实。可我想…  相似文献   

20.
图书编辑的人际关系涉及面较广,与作者、读者间的关系是图书编辑在发挥社会功能中所产生的“服务型”的人际关系;与印刷、发行者的关系,则是图书编辑在工作中所产生的“工作型”的人际关系。无论是“服务型”的还是“工作型”的人际关系,编辑总是处于主导地位。或者说是作者、读者、印刷者、发行者的编导者、协调者、中介人。一、图书编辑的明及务型”人际关系谈到这种关系时,最常见的说法有:“编辑是为人作嫁衣的红娘”;“编辑的衣食父母是作者”;“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这三句话的意思是一致的,也是明确的。即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是,前者为后者服务。另外的说法有:“编辑的‘上帝’是读者”;“编辑的衣食父母是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