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 不应忽视的“说明”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1986年10月10日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时,有一个简短的说明(简称《说明》)。这个说明印在大标题之下,位置不很明显,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因而在《简化字总表》重新发表后四年有余的今天,乱用简化字的问题仍然经常在很多报刊上出现。例如:《说明》中指出:“‘叠’、‘覆’‘像’‘啰’”不再作“‘迭’、‘复’、‘象’‘罗’的繁体字处理”,而有的报刊在该用“像”字的地方,仍然使用着“象”字。  相似文献   

2.
10月5日在青岛市香港路路边买了份当日的《半岛都市报》,上车后翻起来,立即被二版头条千字言论的标题吸引了。我当即与同车的另外三人说:“你们听听——《‘啃老’不可怕,可怕的是‘老啃’》。“同车人全大笑,而后便各自述说自己熟知的事例。  相似文献   

3.
10月5日在青岛市香港路路边买了份当日的《半岛都市报》,上车后翻起来,立即被二版头条千字言论的标题吸引了。我当即与同车的另外三人说:“你们听听——《‘啃老’不可怕,可怕的是‘老啃’》。”同车人全大笑,而后便各自述说自己熟知的事例。  相似文献   

4.
我国真正的新闻标题大约出现于清朝同治末年。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一书中写道:"自同治末年,以迄光绪中叶,新闻必要者始有题目;琐屑者则各就其地冠以总名。如北京则‘上林春色’‘禁苑秋声’,武昌则‘鹤楼留韵’,广州则‘羊城夕照’"。电视新闻要抓住观众、吸引观众,首先要制作好标题,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有了迷人的大眼睛,不怕吸引不到人。本文从电视新闻标题实际产生的效果来探索电视新闻标题的制作。  相似文献   

5.
标题莫效颦     
2月3日读石家庄一家晚报二版的一个标题———《将扫雪进行到底》 ,让笔者感觉总有点“别扭” ,这可能是“将……进行到底”这样句式的标题出现频率过多的缘故吧 ,把人实在弄“烦腻”了。不就是扫个雪吗 ,犯得着这么小题大做吗?为弄清此类标题的使用频率到底有多高 ,笔者上网随便检索了几家晚报2000年的情况 ,结果是 :《齐鲁晚报》8次 ,《钱江晚报》8次 ,《北京晚报》则多达17次。再看看这些标题的内容 ,更是五花八门 ,什么“将女足进行到底”、“将‘贺岁’进行到底”、“将‘新概念彩电’进行到底”、“将炸酱面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6.
张港 《新闻三昧》2005,(3):56-56
吕叔湘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札记叫《反义动词》(见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语文杂记》),其中谈到:“口语里只一个词,借进借出都叫‘借’,古汉语里‘借’和‘贷’都是既可以进,也可以出。”  相似文献   

7.
读到1996年1月6日《新民晚报》标题“日本人又在‘等’新首相(肩),村山富市昨交出‘帅印’(主)”时,眼前豁然一亮,多么传神的一则标题。 标题对于新闻,正如眼睛对于人。读者未读新闻,先要接触标题。标题有没有神,传什么神,对读者阅读新闻与否,怎样阅读(是走马观花还是下马看花)至关重要。因此,标题制作要准确、鲜明、生动。通常我们说标题要传神,就是要在准确基础上力求传神,而不能因为要生动要传神,而减少准确度甚至不顾准确度。比如报道福州、纽约警方联手侦破一起绑架勒索案,标题制作“绑匪被抓获,人质被救出”,虽“被”字重复,不十分传神,却非常准确,但报纸刊载时去掉了两个“被”字,把被动者变成了主动者,连意思都反了,还谈什么传神。这实在是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8.
也谈“评论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评论价值”?潇雨同志提出:“‘评论价值’就是指新闻中是否蕴含了值得阐发的、对读者有教育意义(广义的而不是狭义的)的、重要或新鲜的思想观点。蕴含了这种思想观点的就叫有‘评论价值’,没有蕴含这种思想观点的就叫没有‘评论价值’。”(《“评论价值”刍议》,见《新闻战线》1984年  相似文献   

9.
“这时,身为专案组组长的李文德副局长兀地想起,这与警方掌握的一个在南充称‘老大’的外号叫‘老毛’的人有些相似,究竟是不是这个人,他一时也拿不准。后经查证,他的推断是正确的。”(见《法制文萃报》第449期《凶案发生在警察眼前》)  相似文献   

10.
"那几个进了发改委、《人民日报》和中粮的同学,最让人羡慕妒忌恨.而像南方报业集团的offer,坦白说,性价比实在不高,招人条件高,但工作地点不在北京,即使在北京,也不能解决北京市户口."这是2011年2月24日的《南方周末》A2版上,一位北京名校新闻系毕业生的自述,标题叫"不再做‘特立独行的一小撮’".  相似文献   

11.
赵国妮 《青年记者》2010,(12):54-55
《现代汉语词典》对标题的定义为:“标明文章、作品内容的简单语句。”这也是我最初对标题的认识,后来从事编辑工作才渐渐清楚,这只是最基本的。《知音》杂志副总编雷一大在接受采访时说:“文章的标题是一张报纸、一本杂志甚至是一本书留给读者的一个决定性‘印象’。读者选择报刊书籍,通常是‘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  相似文献   

12.
这是今年4月中旬工人日报上的几个标题:《将消费者忽悠一通,就没人道个歉?》《,‘网络黄祸’为何屡禁不止?》,《不逃课每月奖励20元?》,《后备人才是否应公开?》,《防沉迷系统,看上去很美?》。细读新闻内容,这些标题中的“?”都可以不用,读者反而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3.
《周董和‘他的女人们’纷纷求饶》、《徐克:女人要坏,男人才爱》、《‘十二金钗’绕身边罗志祥‘泡’尽齐人之福》……看到这样香艳的标题.你一定会认为这是某个小报的花边新闻,但是你猜错了,你一定想不到.这会是一张在全国较有影响的大报的娱乐新闻。因此,许多新闻从业人员和公众大声疾呼:娱乐新闻要戒色!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 1989年2月20日起,人民日报版面内容作了较大调整。尽管人民日报总编辑谭文瑞称这次版面调整“只是在进行新闻改革中迈出一个不大不小的步子”,海内外对此仍反应强烈。广东《羊城晚报》2月20日载文说,“记者今晨看到的《人民日报》,有‘面目一新’之感:标题醒目了,新闻增多了,编排较活了。头条大字标题《义务植树七十亿株大多数人尚未尽责》,有褒有贬。《十堰市万人解囊相助女学生刘云伤愈出院》这样的“社会新闻”上了一版。国际新闻在一版多达三条,也为过去所少见。”“记者认为,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的这次‘版面调整’,实际上是一次版面改革。预料这次改革会引起公众(首先是新闻界)的注意,并将促进全国各大报的改革。”老新闻工作者、中顾委委员梅益认为改版后的人  相似文献   

15.
“我们这儿看的是‘电子报纸’,用不着邮递员送。”小虎子说着,一按电钮,墙上的荧光屏上就出现一张报纸,刊头是《未来时报》。“这《未来时报》是一个小时出四版,真的叫‘时报’。你上次来的时候,还叫《未来日报》呢。听说,现在‘信息’越来越多,他们准  相似文献   

16.
我们《陕柴报》创刊迄今,曾发表了许多人物通讯。特别是近年来,我们编釆人员和通讯员把笔触伸向身边的先进人物,把焦点对准时代精神这个闪光点,写出了大量质量较高的人物通讯。我自己就曾在编辑之余,釆写了50多篇人物通讯,人物专访和人物特写。我有这样一个体会,那就是一篇人物通讯要抓住读者,从写作上得把握好标题,开头、正文、结尾几个环节。人物通讯,标题是点睛之笔。我们《陕柴报》发表的人物通讯,标题比较有特色,象《且看‘哥儿们’重抖擞》、《划线行当无名草》、《‘大胡子’轶事》、《劳模行列新面孔》、《放飞小天鹅的  相似文献   

17.
巩俐是演艺界的“大腕”,不消说也是报刊影视栏目争相追逐的对象。我本俗人,在翻看报纸时,报道巩俐的消息,只要能跳入我的眼帘,我还是会颇有兴致地浏览一遍的。特别是有的文章,标题出语惊人,由不得你不看。但是有几次读完了,才知上了一当,却悔之晚矣。一篇是《巩俐的“丈夫”咋这“深沉》。在我有限的了解中,不知巩俐何时有了“丈夫”,自然这是“最新消息”了。我赶紧往下读,原来“丈夫”是指《画魂》中出演男主角潘赞化的香港演员尔冬升,通篇讲的是他的生活琐事。标题作“巩俐的‘丈夫’”,当然是因为巩俐的知名度更高,更能勾起读者的阅读欲望。不过这么一来,把我这样的人给涮了——活该,没瞧见“丈夫”带引号了么? 可是有一个标题却是一个引号也没带,还是把我给涮了。某报头版打出一个大标题《巩俐改名巩艺谋》。组成标题的7个字,不管是哪派语法学家都只有一种解释:巩俐不叫巩俐了,她现在叫巩艺谋了。  相似文献   

18.
《农民日报》十月二十五日‘新闻天地’专版上刊出一则令人慰藉的新鲜事。广西合浦县党江乡政府为死去的一名普通农民通讯员开追悼会。参加追悼会的不仅有当地干部群众,还有省、市、县新闻单位派来的代表.如此沉痛的追悼,如此隆重的‘礼遇’,实在使人感激,使人欣慰.死者叫裴世栋。由于长年累月‘超负荷’的写作和劳动,不幸患了癌症,年仅四十二岁就离开了人世。党江  相似文献   

19.
3月3日《新民晚报》“社会新闻”版刊有《扎紧“篱笆”打野狗(主题)奉贤警方半月破刑案31起(副题)》一文。笔者认为,其主标题中,只对“篱笆”而不给“野狗”一词加引号是有欠考虑的。读内文,让人对“扎紧‘篱笆’”一句不难理解,即指“设卡守候,日夜巡逻”、“已初步完成了治安防控网的编织”等。而标题上“野狗”不加引号,一是容易使读者产生歧义,以为打真的野狗。第二,即便部分读者读了“打野  相似文献   

20.
1989年2月20日起,人民日报版面内容作了较大调整。尽管人民日报总编辑谭文瑞称这次版面调整“只是在进行新闻改革中迈出一个不大不小的步子”,海内外对此仍反应强烈。广东《羊城晚报》2月20日载文说,“记者今晨看到的《人民日报》,有‘面目一新’之感:标题醒目了,新闻增多了,编排较活了。头条大字标题《义务植树七十亿株大多数人尚未尽责》,有褒有贬。《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