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唐才子传>中之<卢仝传>多据韩诗附会而成,颇有争议.文章通过详细考校认为,卢仝为济源人,郡望范阳,曾隐居嵩山,客居扬州,元和三四年后定居洛阳;生年约在代宗大历四年,约卒于宪宗元和八年,享年45岁;一生中多在研究经典与作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中唐诗人卢仝,是韩孟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诗向以"险怪"著称却并非一味如此,间或流露出一种笑傲俗世的谐趣.其谐趣之表现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以正说反、以已拟彼、以"戏"为诗、以乐写苦.  相似文献   

3.
元好问的论诗诗体现的“情志”观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守诚,以“诚”为诗之本,反对伪饰,提倡真情;二是求真,强调主体真体验、真感受下的“自然天成”,批驳声律的过分雕饰;三是尚雅,提倡体正风清、朴质枯淡,反对语辞俳谐、险怪晦涩;四是重气,推崇清新刚健、蓬勃恣肆的淋漓元气。  相似文献   

4.
试论元白诗派的五言长篇排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白诗派的五吉长篇排律,是元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元和体”,是元和时期诗坛上流行的某些创作倾向的概括。最早提出了“元和体”这一名称的是元稹。元和十四年(819),他任膳部员外郎时,献待于宰相令狐楚,①在其《上令狐相公诗启》中明确了“元和体”的由来和宪宗末年人们对“元和体”的认识。首先,“元和体”始于元和五年(810)元植贬居江陵后元白二人的制作,然后是“江湖间为诗者”和“新进小生”,竞相仿效,遂成风气。其次,元和体的内容主要是指“杯酒光景间”的“小碎篇章”和“次韵相酬”的“于言”、“五百言律诗。”…  相似文献   

5.
高庆 《四川教育》2008,(2):82-82
涂鸦(Graffiti)这个词源于希腊文的“Graphein”。在中国,“涂鸦”一词原是唐朝卢仝用来形容其子乱写乱画的顽皮举动,典故出自《玉川子集·云添丁》。卢仝有个儿子叫添丁,喜欢乱涂乱写,常把卢仝的书册弄得又脏又乱。卢仝因此写了一首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把儿子的顽皮和自己的无奈描写得惟妙惟肖。后来,人们便从卢仝的诗句里得出“涂鸦”一词,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6.
中唐诗坛,特别是元和时期,流派众多,各种艺术风貌纷呈,如险怪奇崛的韩益诗派,浅切通俗的元白诗派。而刘禹锡、柳宗元或气雄沉着、婉转多讽,或清阳峻法、高古流简,皆自为一格,独树一帜。刘禹锡是唐代中叶著名的思想家,他的一些诗也因此表现出进步的政治见解和倾向,对中唐时期重大的政治事件,如“永贞革新”、“淮西之捷”、“牛李党争”、“甘露之变”等都有所反映。贬谪期间还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但从诗歌发展史的角度看,刘禹锡的政治讽刺诗、民歌作诗及怀古诗成就显著,内容及艺术上更有特色。刘禹锡政治讽刺诗语涉讥刺,颇…  相似文献   

7.
洛飞  马卿 《当代电大》2006,(12):45-45
“涂鸦”这个词的最早来源是唐代卢仝的《添丁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千年之后,以“涂鸦”命名的文化在城市蔓延。[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经历了盛唐的极盛与大历初到贞元中的相对委琐靡顿之后,唐诗发展到元和年间,伴随着政治上对安史之乱的深刻反思,对贞元弊政的革故鼎新,形成了一股创新求变的文学思潮。韩愈主张“唯陈言之务去”(1)白居易宣称“制从长庆辞高古,诗到元和体变新”(2)明人许学夷论中晚唐诗时,突出肯定了中唐诗风的新变,他说:“大历以后,五七言古、律之诗,流于委靡;无和间,韩愈、孟郊、贾岛、李贺、卢仝、刘叉、张籍、王建、白居易、元稹诸公群起而力振之,恶同喜异,其派各出,而中唐古、律之诗至此为大度矣。”(3)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更是…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浙江省坚持实施“科教兴省”战略,迅速跻身经济大省的行列,2001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856亿元,比1998年翻一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0465元和4582元。其中,职业教育作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工程,在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劳动就业、推动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广东第二课堂》2007,(1):67-67
作家天地杂志社特举办“黄山杯”全翻文学艺术作品大奖赛。征稿体裁不限:诗歌、散文、小小说、作文、书法、剪纸、绘丽、摄影等作品均可参赛。为鼓励作者参赛,大赛设特等奖4名.各奖6000元和手提电脑一部;一等奖20名,各奖2000元和数码相机一部;二等奖80名.各奖1000元;三等奖200名,各奖500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七言古诗最能体现元和诗的新变特色。元和诸人的七言古诗大致源出于初唐、盛唐二体,而有更多的创新变化。以元白为代表的一些诗人的七古,更多继承了初唐体的特色,而吸收了古文、唐传奇的叙事、表现技巧,韵律较初唐体更为多变,语言清丽浅近,叙议俱带情韵。以韩愈、李贺等人为代表的一些诗人的七古继承了盛唐李杜的特色,而用古文笔法入诗,更加奔放奇肆,结构也更多变,非律化改造更为明显,语言意象奇诡。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说“诗到元和体变新”。中唐元和诗坛不仅近体繁盛,还呈现出明显的新变特征,元稹的次韵律诗就是其突出代表。次韵成为风滋始自元稹,元稹次韵律诗因难见巧,花样翻新,在当世就产生广泛影响,从而丰富了唐诗体裁。“元和体”这一称号的出现与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南宋理学家陈淳的诗歌在理学诗派中是较有特色的,值得总结、研究。陈淳的诗歌以"切于日用"为主要原则,艺术性虽然不高,但却丰富了理学诗歌的吟咏主题。陈淳将诗歌视为说"理"、反省与施教的一种特殊工具,他的诗歌不可避免地具有充实的性理内涵、深刻的自省精神以及饱满的教育热情。因而,陈淳的诗歌反应了理学诗的某些共性,又有一定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柳永开拓了羁旅行役词的意境,写了真景物、真感情、真语言。尤其情感意境,具有抒写情意真切自然、情意深婉感人、情意有一个完整的过程、以男性为主角的特点,突破了晚唐五代柔媚绵软的词风。柳永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柳词意境的创造和开拓,对婉约派和豪放派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杨万里诗歌在南宋独树一格,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他的这种创新意识,明显地受到了禅宗思想的影响。杨万里的诗歌创作,与禅宗精神多有相通之处。禅宗之悟对杨万里诗歌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题材选择的广泛、主体精神的高扬、诗味的讲究、瞬间意象的捕捉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孟郊创作的诗歌史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孟郊的艺术渊源与艺术倾向入手,将研究深入到诗人的感觉层面,分析其独特的感觉方式、表现手法及与大历诗、元和诗的关系,指出孟郊在唐诗演进中的特殊意义在于:第一,作为皎然和韩愈之间的过渡性人物,孟郊对中唐复古思潮起了前导作用;第二,其诗歌中显示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强化和深化了诗歌抒情的主观色彩;第三,孟郊用独特的诗歌语言形成了他主观化的艺术表现,为中唐尚奇的诗歌风气开了先河。  相似文献   

17.
该文重点不在于探讨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禅学思想,而是想结合他曲折的生活经历及其诗中所抒发的个人情怀,来阐析其内心深处所向往的生活模式,从而论证田园生活是其认知体系之"体",而山水诗则为其情绪世界之"用"。该文试图越过以山水田园诗艺术特色和禅学思想为主的思维定势,通过对王维山水田园诗与其他较为直白的"心录"式诗歌的比较论析,最终得出这两类诗歌都体现出作者在理想和现实背离下形成的自我分裂情结之结论。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七月诗派中坚力量的艾青,其诗歌创作的真正开始和成熟是在1940年代。他把现实主义诗歌创作风格和浪漫主义、现代主义诗歌创作技巧融汇在一起,以自己的诗歌创作建构起了一个宏大的“现代中国”形象,同时也体现了现实主义诗歌在1940年代所能达致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诗坛中,骆一禾是"被遗忘"的重要诗人,无论从诗歌史还是从诗歌价值的角度,骆一禾以及他的诗都应该受到更加重视和应有的认识。骆一禾的诗歌创作开创了一种诗歌写作的可能,他的诗学追求同样可以给当下的诗坛带来巨大的启示作用。论文从品格魅力、诗歌创作、诗学追求三个方面浅略的论述了骆一禾其人其诗以及诗学主张,借此来重新认识诗人骆一禾。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七月诗派中坚力量的艾青,其诗歌创作的真正开始和成熟是在1940年代。他把现实主义诗歌创作风格和浪漫主义、现代主义诗歌创作技巧融汇在一起,以自己的诗歌创作建构起了一个宏大的“现代中国”形象,同时也体现了现实主义诗歌在1940年代所能达致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