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授人一鱼,不如授人一渔”。基于对此古语日渐深刻的认识,笔者愿不避外行与浅陋,试以借“渔”授人的方式,向青年学生挂一漏万地谈一点杨振宁先生的治学之道,以期有益于时下正在提倡的素质教育。 一、“硬着头皮去听”——拓宽知识视野 论及治学,“博学”二字一直为学人所推崇。桥梁学专家茅以升先生以《博闻、强  相似文献   

2.
雒江生先生耕治小学(文字、音韵、训诂) 40余年,学术史的养成在于自中学发轫的自悟和先觉,而学问累积兴发于兴趣和坚持,治学上直接继承了章(太炎)黄(侃)学派,进而发扬光大了有训诂、考订之长的乾嘉学风,代表作《诗经通诂》《尚书校诂》两著,直击古典语文学的源头——“诗经学”和“尚书学”,在重证据罗列兼蕴朴学文风的同时,特别强调从语言文字训诂入手,审订文献、辨别真伪、校勘谬误、诠解语义,进而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体现出他小学研究特有的学术肌理和识鉴维度。他的其余述作论文,令人最服膺之处在于“精审”,主要构建了两个学术场域:其一是以小学开路,在文字学、训诂学、古典文学方面自筑机杼;其二是以文字学为基础,在关涉天水与陇南的方言学、古代文史等方面力有创获。  相似文献   

3.
从评析一篇文学名作的译文中的得失入手 ,阐述了在从事文学翻译工作的过程中 ,译者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职业品德。“文学即人学”。因此 ,文学作品的翻译要求译者应当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和职业素质 ,具备良好的学术鉴赏水平、外语水平和汉学修养水平。更重要的是 ,译者应当具有严谨、负责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这样才能保证译文的质量和品位  相似文献   

4.
经久不衰而又朗朗上口的韩愈名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以及荀子的“学不可以已”等古人有关劝学的垂训,当吟诵之余总感余味绵绵,而读及“勤于治学”和“严于治教”等名句又觉若有所思。然而,现实生活中,这些珍贵的文化财富并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甚至也有人认为时过境迁,不可同日而语,故漠然视之。为此,借“教育教学大讨论”之机,笔者就“勤学严教”进行了重叠思考,以此就教于各位高明。一、“勤学严教”是教师内在秉性和成长的要求其一:学校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承的殿堂,教师就是这个殿堂里的普洛米修斯。要高擎人类文明的圣火代代相…  相似文献   

5.
疏与经注的合刊年代 ,目前有两种看法 :第一种认为合附始于南宋绍熙二年 ,即 1191年 ,论者以《礼记》经注与疏的合附为证 ;第二种认为始于南北宋之间。我们以为第二种看法虽未明确指出合刊的具体年代 ,但却是正确的。因为阮元在《尚书注疏校勘记序》中“宋板”条下有着十分清晰的记载 :“注疏合刻起于南北宋之间 ,而《易》、《书》、《周礼》先刻 ,当在北宋之末也。”阮元在《〈仪礼〉注释校勘记序》《宋单疏本》下注云 :“注疏合刊于南北宋之间 ,惟《仪礼》又在后。朱子自述《通解》云 :‘前贤疏各为一书也’。马廷鸾曰 :‘余从败箧中得景…  相似文献   

6.
关于王阳明的为学历程,多认为有从“溺于辞章”到“始慕圣贤”一变,但王阳明其实是把辞章当作“作圣贤”的用功途径,在王阳明看来,读书中举,学习辞章,乃至学工学农,都是可以使自己成为圣贤的方法。因而,王阳明的为学历程中,不存在从“溺于辞章”到“始慕圣贤”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从评析一篇文学名作的译文中的得失入手,阐述了在从事文学翻译工作的过程中,译者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职业品德。“文学即人学”。因此,文学作品的翻译要求译者应当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和职业素质,具备良好的学术鉴赏水平、外语水平和汉学修养水平。更重要的是,译者应当具有严谨、负责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这样才能保证译文的质量和品位。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为世人所知;而较早登上历史舞台的阮元,其影响力在今天看来远不及曾氏.曾国藩被誉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军功卓著,在文教方面也有很大的影响力,从当今对曾氏家书及文集之推崇可见一斑,因此,曾国藩研究热长盛不衰.阮元历任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显宦要臣,被称为"三朝元老,九省疆臣",文治武功都有所建树.阮、曾二人前后相继,所处时代虽有差别,但两人为政、为学、为人的特点,以及两人事功的成就和影响却有很多相近之处,并且都反映出时代因素对于二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济宁师范学校的前身是1970年济宁县建立的“五. 七”师范学校,1973年改名为“济宁县师范学校”,1984 年更名为“济宁师范学校”。2002年并入济宁师专。学校 占地68亩,总建筑面积29658平方米,固定资产1210.72 万元,教学仪器价值367万元,图书5万余册。在职教职 1125人,其中讲师53人、高级讲师28人,正进修研究 生的41人。 济宁师范学校于1999年1月16日,顺利通过山东省教委检查验收,成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注重学生行为规范化的教育,形成了学…  相似文献   

10.
李洁琼 《阅读》2023,(96):58-59
<正>打开社交媒体,搜索“博物馆”这个关键词,能找到很多相关信息。与之一起登上热搜榜的,是另一个热门词条“研学游”。2023年的暑假,“博物馆研学”火了。数据显示,今年暑假,博物馆研学产品订单暴增235%。走进博物馆,到处都是青少年的身影。当我们欣喜于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时,也从相关话题讨论中注意到“博物馆研学热”背后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关键能力的要义可以从“四维空间”角度进行诠释,它是指处理事件的运用能力,独立计划与沟通能力等。培养关键能力必须重塑教育核心理念:教师的教应当教“学”、教“用”、教“悟”;学生的“学”应当学“用”、学“悟”、学“教”。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 (第四册 )选编了现代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的作品《怀疑与学问》 ,第二册选编了清人钱大昕的文章《弈喻》。这两篇文章的观点相左 ,让世界观尚待形成的初中生无所适从 ,他们确实感到了“求学问”之艰难 ;这种编排教材也前后矛盾难以自圆其说。《怀疑与学问》一文中 ,作者根据经验 ,提出并论证了这样的观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才能辨伪去妄 ,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文章的开篇引用名言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和“在可疑而不疑者 ,不曾学 ;学则须疑。”(张载 )提出中心论点 ,并从学问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作为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继承传统治学理念的同时,又借鉴西方实用哲学,形成了自己富于时代特色的科学民主精神、实践创造精神、协作自立精神和终身学习的教育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4.
就“阳明学”概念的一般性意义与特指性意义,以及这一概念提出的过程,又是怎样被东亚世界接受的,并且是如何从一个近世称谓演变为近代概念的,在“阳明学”概念被普遍接受前,还使用过什么称谓,它有什么思想史意义等问题,作了深度分析和系统考察,因此认为,作为“术语”的“阳明学”源于中国和朝鲜,而作为“概念”的“阳明学”则源自于近代日本,并且是由日本近代阳明学之父井上哲次郎首先提出后为东亚世界所普遍采用的.中国阳明学者和朝鲜阳明学者使用其他概念指称阳明学,其用意既有贬义的,又有中性的,还有隐晦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文化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名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以阮元为例,分析了扬州历史名人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着重介绍了阮元旅游资源共振效应控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语言、言语及言语的语言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索绪尔的“言语”入手 ,阐述了语言与言语的关系 ,引出了“言语的语言学”的概念及内容 ,论述了研究“言语的语言学”的必要性及该语言学和其他语言学的关系 ,从四个方面归纳了“言语的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从而激发人们对该语言学作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7.
教育、教学的双边活动构成了师生心理场。本文从心理学与社会学的角度对师生心理场的运行机制作了简单的介绍,进而从“教”与“学”的双向活动中对师生心理切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就“教”与“学”活动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做了一的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摘要:为了更好的认识和推动中国运动训练学学科的发展,使其在经历知识引入、学科构建、问题论争为时代特点的发展之后,更快的步入学科“共时态压缩”轨道。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及逻辑思辨等方法,对中国运动训练学的学科内容、研究范式及知识建构三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得出以下结论:1) 在学科内容上,实现从“体系构建”向“问题关注”并由“问题关注”向“问题间关注”的转型;2) 在研究范式上,实现从“描述性研究”向“实验性研究”并由“实验性研究”向“解释性研究”的转型; 3) 在知识建构上,实现从“学科嫁接”向“学科联姻”并由“学科联姻”向“学科内生”化方向的转型;4)中国运动训练学的转型应是双重的,单纯的“历时态”发展轨迹不利用中国运动训练学的“引领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积极开展以“实用科技转化年”活动为主体的成人教育工作中,随州市三里岗镇成校注重实际、实用、实效,既促进了本镇经济发展,又加快了自身建设进程。一、统一认识抓宣传为使“实用科技转化年”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该校积极争取镇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使镇政府成立了以分管教育、科技的政府领导为组长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专门会议,研究制定了“实用科技转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同时层层发动,广泛宣传,大造声势,将“实用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骚学”的角度探索屈原创立“骚体”诗与政治斗争的关系 ,分析柳宗元为适应政治斗争的需要而“学骚” ,以及伟大爱国诗人对柳宗元的深刻影响 ,并阐述了作为政治家诗人的柳宗元对“骚学”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